美文网首页高效学习自律 时间管理 高效必学
碎片化时代,4种方法拯救你的专注力

碎片化时代,4种方法拯救你的专注力

作者: 弘丹 | 来源:发表于2017-08-02 13:45 被阅读4268次

    1

    6月份,我卸载了微信。

    等我重新安装回微信时,微信里的好友小归问我:你是看了《深度工作》之后,决定卸载微信的吗?

    我说:不是。我没看过《深度工作》。

    她说:我看完这本书,有卸载微信的冲动。

    与她的对话让我对《深度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好奇,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让热衷于微信聊天的她产生了卸载微信的冲动?

    因此,我买来《深度工作》这本书,一探究竟。

    看完《深度工作》,我有一种无比的欣慰。我一向不太爱在网络上聊天,平时在各大微信群也是以潜水为主。我甚至一段时间卸载了微信。我有时候会因此不自信,为什么我跟别人不一样?

    当我看到《深度工作》这本书时,我发现自己并不孤独。这本书中的例子,可比我极端多了。比如,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史努特,他不仅不上网,甚至没有人可以找到他的邮箱,如果你想要联系他,只能通过邮寄信件。

    看完这本书,我安心多了。

    2

    什么是深度工作?

    在前言中,我读到了荣格的故事。1922年,荣格在瑞士靠近苏黎世湖一个名为伯林根的村庄见了一座两层石头房,将其称为塔楼。在一次印度之行中,发现当地人在家开辟冥想屋的习惯,旅行回来,他在塔楼开辟了一座私人办公室,那就是他每日写作和办公的地方,没有他的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入这个房间。

    这段文字,让我想到《瓦尔登湖》的梭罗,荣格也相当于在伯林根隐居,当然,他的隐居不是为了逃避职业生活,而是为了更好地职业发展,因为他需要深度思考。

    《深度工作》的作者根据荣格的工作方式提炼出了“深度工作”这个概念。

    深度工作的定义是什么?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也能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深度工作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无干扰的状态。

    第二,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

    第三,创造新价值或者提升技能。

    深度工作的对立面是浮浅工作。浮浅工作是指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网络正让我们变得更加浅薄,剥夺我们的专注和沉思的能力。当我们的大脑习惯浮浅的工作方式时,就很难集中集中注意力进行深度的思考。

    如果大部分都被网络影响而难以深度工作,如果你具有深度工作的能力,很容易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我们要学会深度工作,培养和深化自己的头脑。

    为什么要深度工作?

    每个人都只有24小时,但同样的时间产出的成果差距巨大。

    对于送外卖的小哥来说,一天时间的产出是送了几百单外卖,对于公司CEO来说,一天的产出是做了几个重要决策,参加了几个重要的会议。对于作家来说,一天的产出是写了五千字的书稿……

    为什么同样的时间,产出的成果差距如此之大?

    作者认为: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你的专注度越高,高质量的工作产出越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深度工作。

    3

    深度工作时,如何排除干扰?

    在书中,作者用了非常大的篇幅来讲述网络时代的干扰。人们很难进行深度工作,大部分是浮浅工作。

    我们现在都在讲如何利用碎片化学习,如果用深度工作的理念,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而是如何防止自己的时间碎片化。

    我在阅读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时,就意识到了这点,他说:  “时间分割成许多段,等于没有时间。”很多重要的问题是需要整块整块的时间来处理的。如果你把整块的时间碎片化了,相当于你完全失去了那整块的时间。

    在六月份,我卸载微信的10天里,我发现自己的效率有非常大的提升,一口气读了10本张爱玲的小说,看了8部电影,修改了10万字的书稿,写了4万字的文章,跑步50公里。这在平时,一个月也不一定能完成。具体可阅读《卸载微信的十天里,我做了什么?》。

    排除干扰,深度工作,最大的困难并不是自己是否能够做到排除干扰。而是如果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

    当你拒绝使用社交软件,甚至连邮箱都不使用时,你与这个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就像这个社会都是这样的生活方式,唯独你使用另一种方式。当你跟别人不一样时,就会认为自己是错的。所以,当我阅读《深度工作》这本书时,我内心是极度赞同的。

    如何在无干扰下工作,作者举了四种方式。书中的名词比较费解,我会加入自己的理解来讲述。

    第一种,禁欲主义哲学(MonasticPhilosophy)

    这类人,他们过着类似“隐居”的生活。他们并不是真的隐居,只是最大限度减少别人的干扰。比如书中的一个例子,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史努特,没有人可以找到他的邮箱,如果你想要联系他,只能通过邮寄信件。

    这类深度工作者,他们摒弃或者最小化浮浅职责,实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

    这种几乎完全屏蔽掉职业生活中的干扰和浮浅内容的方式,只适用于少数人。而且选择这种方式,需要极大的勇气。

    第二种,双峰哲学(BimodalPhilosophy)

    采用这种方式的人,把个人时间分成两块,某一段时间明确的用于深度工作,余下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划分方法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从不同的层级来实施,比如可以按年、按月、按周来划分。

    比如,沃顿商学院的教授亚当·格兰特,将所有的教学工作集中到秋季学期,而春夏两季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工作当中。在短期内也进行类似划分,比如在两三天时间内将邮箱设置为自动回复,保证手头的任务不受打扰。在这样的安排下,格兰特在教学和研究两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第三种,节奏哲学(RhythmicPhilosophy)

    这是一种将深度工作整合到生活中的方法,它把深度工作转化为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创造出一种工作节奏,让人不需要投入精力就可以决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时需要进入深度状态。

    典型的例子是链条法,即每天完成任务后在日历上做记号,保持下去就会在日历上形成一个链条,非常直观,形成习惯后,容易保持。现在流行的每日打卡学英语、读书、写作等方式,都是节奏哲学的例子。

    对照之下,我发现自己是属于节奏哲学的深度工作法,每天清晨是我的深度工作时间。早晨5点多早起,早起之后,保持2小时的写作和阅读。这个时间,手机关机,电脑几乎断网,专注地写作和阅读。

    第四种,新闻记者哲学(JournalisticPhilosophy)

    卡尔·纽波特把在日程安排中随时插入深度工作的方法称为记者哲学。像记者沃尔特·艾萨克森那样,只要有空闲,就能够立刻转入深度工作模式。

    这种方法有相当的难度,能够随时切换,进入深度工作状态的人并不多。普通人的大脑,从浮浅工作状态,转入到深度工作状态,都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

    我所能想到的例子就是秋叶大叔。秋叶大叔每天的工作量高的惊人,而他却能像一个机器人一样,高效处理这些事务。有人给秋叶大叔取了外号“机器叔”。曾与秋叶大叔聚餐,他说,他处理完一件事,立马就把这个进程关闭,专注地投入到下一项事务中。但这种深度工作的能力是需要长期锻炼的。

    四种深度工作的哲学,难易程度不同,效果不同,适合不同的人。每个人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此外,还可以为自己创建“深度工作室”。我的深度工作室是我的书房。每当写作或者在线分享时,我都会关上房门,沉浸在书房里,开启一段不被打扰的工作。

    4

    采用深度工作的方式并不容易,因为深度工作一定程度上是反人性的。人的天性很容易将注意力转移到简单和肤浅的事物上。而深度工作,是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因此大部分人不愿意思考。就像王兴讲的:“大部分人为了逃避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深度工作的适用范围?

    作者自己在书中讲了,有些人不适合深度工作的模式,他举了杰克∙多西的例子,杰克∙多西是两家公司的高管,他并没有采用深度工作,仍然取得巨大的成功。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深度工作的模式。比如,销售人员和说客,不太适合深度工作,对他们而言,持续联系是最大价值所在。

    像我这样喜欢独处的人,深度工作的方式很适合我。因此,《深度工作》这本书,深得我心。


    我是弘丹。

    喜欢我的文章手动点个喜欢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漂亮的豌豆987:每天有一定的时间远离手机深度工作
      • d7c5113f59ea:我也去看看这本《深度工作》,专注,深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先易后难,先尝试专注睡觉6个小时,我觉得已相当满足。
        末行:@临风_cd6d 哈哈
      • 书中痴女:看完你写的文章,我了解了自己现在的处境,感谢你的分享我喜欢双峰学习,更适合我。
      • 读书这件小事儿:一个月前关闭了朋友圈,卸载了微博,经过这段时间发现,世界并没有因为缺少我的一点参与和关注而有什么变化,倒是自己变得更加专注,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
      • 猫布笑笑:我取消朋友圈,也挺好的。有时想连手机都不用。耗时太多,太上瘾。
      • 1eff7f40b465:为什么微信又装回来了?
      • 8ecddfe788d2:现在信息化时代,知识高度共享,比以前方便太多,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太多没有价值的内容也充斥着各个角落。大脑每天要处理非常多的垃圾信息,或者重复处理同一个信息,注意力很难高度集中,也就谈不上什么深入认知,这就让我们的精神层次很难提升。一旦形成这样的固定模式,一辈子可能也就这样了,这其实是挺可怕的一件事。所以,如果能有办法让自己站的更高去看这个世界,那真真是极好的。
        上海寻家教: @飘云天成 你确定是知识,而不是信息?
      • 还来得及吗:你没卸载微信之前不也只是潜水吗
      • hereorwhere:也是我年龄还小,我倒是卸载了QQ。保留微信也不过是为了和家人聊天方便。因为刷空间什么的也是浪费时间,有没有营养。简书很好,刷文章又可以学到很多。
      • MVP丶诗妍:要做一个高级的人我的路还很远,我还做不到一生中把学习作为重点,娱乐作为辅助。我觉得学习的意义是可以更好的生活,物质的想法,也是真实的想法。
      • 芒璃:就是四个字,闭关修炼是吧
        弘丹:@展梅子 不一定要闭关,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 dc5f88373b71:我需要深度学习,远离瞎聊的微信,消遣时间的微博,无聊的电视剧,学习学习:joy::joy::joy:
        dc5f88373b71:@弘丹 :+1::+1::+1:
        弘丹:@江城子亦 可以先试试每天抽出1-2小时深度学习
      • 文温而雅:确实,现在是快节奏生活和碎片化时代。很难使已经融入这种环境的人群脱离出来。需要培养沉淀一定的心性,才能开启这种专注、深度学习模式
        文温而雅: @弘丹 是啊!不然怎么叫习惯呢!
        弘丹:@文温而雅 有时候习惯了碎片化行为模式,切换到深度学习模式好难

      本文标题:碎片化时代,4种方法拯救你的专注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pj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