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为中用

作者: 蕉下客deer | 来源:发表于2023-06-06 22:54 被阅读0次

    6月7日,周三,雨,23-32度

    今天没写字,没画画。晚间似乎有力气走上十公里,刚一脚踏出门,大滴的雨点就直打下来。好吧,彻底躺平。

    那就谈谈和面的技术吧。

    我自制早餐起码有五六年了。这五六年是指几乎完全吃自制的早点,五六年以前偶尔也做,但以吃食堂为主。先交代一下背景,否则大言不惭地谈技术,谁信啊?

    多年做早点,摸索出一些独创的和面技术:

    梅干菜烤饼

    一、凡是油炸、油煎、干烙、烘烤的面点(主要指饼),面要和得软一点。一般百分之七八十的含水量,最好加少许酵母,量为一般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一般量是多少呢?一般酵母量是面粉量的1%,300克面粉,放3克酵母,少许就是加1克酵母。加少许酵母的目的,不是让面团发起来,而是为了使饼皮更松软。因为这点酵母会使面团处于半发状态,饼皮擀薄下锅受热,就会产生非常细小且微量的蜂窝组织。梅干菜烤饼,就是采用百分之六七十左右含水量,加少许酵母的面团制成的。

    二、洋为中用。这种含水量高的面团非常粘手,可以说根本下不了手,只能用筷子顺时针搅动,搅至面团上劲。但面团若不揉透揉光,饼皮吃起来没筋性,包饼时同样粘手,难操作。可以采用西式面包的水合——拉伸折叠法来揉中式的面团。具体步骤如下:

    1、先将水与面粉混合,搅拌均匀,这步可用筷子操作。在揉面盆口盖上盖子,静置半小时,让水与粉发生水合作用,产生筋性。

    2、手沾水后,拉起面团一角,折过来,覆在面团上,再拉另一角,再叠其上。如此反复拉伸折叠一分多钟,直至面团拉伸不开停止。注意,手只要一粘面,就沾水,沾水可防止手粘。再盖上盖子,静置半小时。

    3、半小时后,重复2的步骤,折叠完毕,将手掌伸到面团下,翻个面,光面就朝上了。面团就和好了。

    4、面上抹油。放冰箱冷藏一夜,第二天,面的延伸性会变得非常好,可做皮薄得透明的饼。

    明天准备做豇豆馃,这是80%含水量的面团,还加了一点湿老面。采用西式中用法,没烂塌糊,还能成形。

    读书札记(5)

    翻完张恨水的《写作生涯回忆》。恨水先生开篇就写道:“我是个推磨的驴子,每天总得工作。除了生病或旅行,我没有工作,就比不吃饭都难受。我是个贱命,我不欢迎假期,我也不需要长时间的休息。辞去工作后,这时感到无聊,我那矛盾的心情,似乎是吃了一碟的棒棒鸡,除了甜,咸酸辣苦,什么滋味都有。”他一生的创作量也真是惊人,据不完全统计,光发表的作品字数就达二千多万字。中长篇小说一百多部。别人是著作等身,他的孩子说他是“著作等屋”,他全部的作品一间屋子都放不下。我想在中国文学史上,甚至世界的文学史上可能都没有一位作家的创作量能赶得上他。所以,有人称他为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

    又读了半本林曦的《书法课》。书中有多处表述都极为精彩。如:

    “在西方的思维中,需要外在的成事,而在中国文化中,则是要成人,在度过人生的这一段时间中历练,不断地修养。这其中不在于自己读了什么书,而是日常所向,都给自己留有一段时间,追求这种‘隐匿’的状态——保留一颗把自己藏起来好好充电的留余、求隐的心。”

    历史上的名帖有“三希堂”法帖,“三希堂”是清乾隆皇帝的小书房,他酷爱书法,珍藏了三幅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的名帖供他随时观赏。即便是日理万机的皇帝,他也需要这样一个小小的所在,在其中安放自我。完整的人生应该是给自己留足这样一个空间,它是我们的“温暖的临时避难所”,一个个体与外界之间徐缓的中间地带,一个“个体的恢复空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洋为中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qn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