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大讲堂中国传统文化国学
详解《三字经》十二——三纲

详解《三字经》十二——三纲

作者: 山水国学 | 来源:发表于2017-10-31 20:52 被阅读48次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这句就不解释了,“三纲五常”,从笔者记事的时候开始,一直以来的印象就是,“纲常”作为封建糟粕被批判的词语,是封建帝王和地主老财等剥削阶级奴役劳苦大众的工具。但是现在理性一点来分析,好像事情并不是这样。

    现在回来看对这句话的理解。“三纲者”,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中最重要的,或者说是核心或是最基本的三种关系,君臣间——扩展到上下级;父子间——扩展到亲戚间;夫妻间——扩展到朋友等非隶属、非血缘但又的确很亲密、接触很频繁的关系。而且这句话还高度概括性的给出了处理这些关系的意见。据这句话看来,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就说君臣之间,双方要有“义”,君能够正于朝,方能成为臣之纲,君圣是臣良的前提。这句话在理解上出问题,主要从宋代开始,皇家为了维护自己统治的利益,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给解释歪了。“君君”第一个字是名词,指君主,第二个字是动词,指要做君主该做的事情,或者说要有一个君主的样子。举一个反面的例子来说,孟子评价梁襄王“望之不似人君”,说的就是,这个君主没有一个作为君主该有的样子,没有做一个君主应该做的事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求每个人不论是什么身份、在什么位置,都要做好自己的本分。这样一个社会才会安定富足。

我们还可以把“君臣义”与《三字经》稍后出现的“君则敬,臣则忠”对照来看,不是很好理解吗?君王要敬重臣工,臣工才尽心用事;臣工要有济世之才,且忠诚于自己的使命,才值得君王礼贤下士。这是相互之间的,确实像朋友之间的情义一样。并不像过去理解的那样,要无条件的所谓“尽忠”。而且我们看儒家的原始讲解。关于君臣之道,《论语•先进》有很明确的记载——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弒父与君,亦不从也。”重点是想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这八个字,但是我引用的习惯是尽量摘录全,以免断章取义。这八个字很好理解吧,要用合乎天地间的不易之规,来帮助君王乃至于上司实现一个合理的目标,当不能被采纳或者任用的时候就要停止了。散伙就好了,没有必要推翻他,因为人最终都是自生自灭。何必还要多此一举呢。

同样道理,父子以及所有的亲戚当中,要讲亲情,然后才是讲道理。而且我们本来提倡的就是“父慈子孝”,有慈父才有孝子,如果父不慈的话呢?那也不是说子就可以不孝顺。一方面讲,家庭教育方面,没有像样的家长,如何能培养出懂事的孩子?这是一个家庭乃至家族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传承延续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要我们多回忆回忆舜的故事,父母不像样,那么作为子女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本分,第一要务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孔子家语》载——孔子曰:“汝不闻瞽叟有子名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侍,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意思很简单,“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就是需要你帮忙的时候你要能随叫随到;“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就是在被算计的时候,让他永远也不会得逞,而且也不会反过来算计你。“小棰则侍,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对父母的惩罚,特别是责打,小打小闹的就忍耐一下,但是一看要失控,可能会被打死或者打残疾,那一定要跑。为什么?人在情绪失控的时候,行为已经失常了,是不受自己的思想所控制,这个时候做出的事情不是一个人的本意,这个就叫做“暴怒”。如果这个时候作为子女的不跑,不知道躲避,万一失手出了人命,等父母清醒之后一定会后悔的,甚至于悔恨到采取极端行为的程度。所以说,单纯要讲孝道的话,并不那么简单就可以说什么是孝,什么是不孝。现在普遍有这样一个弊端,就是一切都想要标准化、程式化,甚至于一句话概况、一本书看懂。世间的事情,哪里会有那么简单。但是做事情大的原则是可以被高度概况的,《三字经》也好,四书五经,乃至诸子百家现在还存世的典籍,其实就是这种大原则的概况。

夫妻乃至朋友之间要讲顺让,而且这些亲情和顺让也都是相互的,而不能是单方面强调儿子应该孝顺父母,妻子应该顺从丈夫,那是不对的,要能互敬互爱才好。

    从对这一句话的分析中还可以看到一个问题。其实我们的传统文化,现在已经跑偏了很多,作为我们这一代人,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应该读原文,特别是要多看“先秦”时期的原著(考据的问题这里先不涉及),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去看后代某个学者如何去解说。


详解《三字经》目录

相关文章

  • 详解《三字经》十六——五常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在“详解《三字经》十二”中讨论“三纲者”一句时,曾经说过我对“三纲五常”的看...

  • 详解《三字经》十二——三纲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这句就不解释了,“三纲五常”,从笔者记事的时候开始,一直以来的印象就是,“纲...

  • 每日一分钟学会<<三字经>>(十五)

    <一>原文: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二>三字经七言识记: 古有纲领三纲者, 君上臣下君臣义, 父子...

  • 《三字经》疏解

    《三字经》疏解 情境注解 大眼镜:小耳朵,接着来背《三字经》。 小耳朵: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

  • 经典诵读(十四)

    《三字经》(二)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注释: ①纲:渔网的总绳,抓住它就能拉起整张鱼网,这是比喻处在...

  • 知道几句三字经 2

    上编 释读《三字经》 >> “三纲”本来是法家的主张,后来被董仲舒所吸纳 >> 朱凤瀚先生更推论,四季四时制度在西...

  • 2020年5月十二生肖运势详解

    2020年5月十二生肖运势详解

  • 画给宝宝看的三字经思维导图7-12

    三字经07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解析】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

  •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

    解读经典 乐于分享 倪老师和你一起读经典百日打卡第4天 1.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名句出自蒙学经典《三字经》: 三纲者,...

  • 详解《三字经》二十二——十义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三字经》这个章节,数到最后...

网友评论

  • 佐撰:忠可也,愚则不可;孝可也,顺须三思
    山水国学: @佐撰 忠于事,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孝就复杂了,一句两句说不清楚。

本文标题:详解《三字经》十二——三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di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