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或许,我不应该这样想,也不应该这样写下来,但我还是写下来了:应该读到一种(些)书的时候,却没有或无法读到,最是耽误人生成长,以至整个人生发展的样态的。这应是我辈(60后)人生的深刻而惨痛的经验教训。我是这样认识的,但我不知道我们的下一代是否会愿意接受这样的经验教训,不让这样的惨痛再度发生。
『2』
如上话语思想何以谈起,因何而来呢?
在于我读朱正先生所著《鲁迅传》(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3月北京第2版、2020年10月第3次印刷)。朱先生在该书《自序》的开篇即说:“鲁迅的传记,我写过好几本了。我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开始读鲁迅的书,《呐喊》,《彷徨》,《野草》••••••一本接一本的,越读越有兴趣。别人写鲁迅的书,那时出得不多,已出的几种我也找来看了。”这样的话语文字,可谓深深地刺痛着我心,更让我灵魂多有不安!
朱正先生生于1931年的,他读初中二年级时,按现在的学制推测一下,该是在1942-1943年间的,那时还在解放前的岁月。其阅读的兴趣,是个人原因还是家庭影响,或是湖湘文化的印染(朱先生生于湖南长沙),我不得知晓,或许三种因素都有吧。相比之下,我的初中岁月却没有这样的“越读越有兴趣”,那时已是1970年代中后期了,原因大概也是三种——少见鲁迅的书,没有人引导,个人也没有这样的心智,尽管自己很爱读书。如是比较之下,我不能不断言:读书是人生成长之基,更是人生发展到怎样层次的关键要害因子!进一步透析呢?要害更是:人生一路走来,读过怎样的利于人生发展的要害著作,就能咀嚼出怎样的人生滋味!非读书一生,到了终老,人生能嚼出什么滋味呢?
『3』
当今岁月,该是最不愁没书可读了——出版物可谓日以千计,因而,读书也该最是需要“导师”了。然而,这“导师”或许是他人——注意专家学者或《中华读书报》等的推荐,更在于自己——个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读什么样的书,且要像朱先生一样“一本接一本的,越读越有兴趣”。如此,待到将来回味人生时,才能真正是“有滋有味”的人生,而非“空泛”人生。
人生回味,不是最在于“精神回味”吗?
『4』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历史”当然是指中外史册中的名著,但更在于个人的人生发展史,特别是个人的读书史,这是最为鲜活的教育资源,无论他人的还是自己的。
朱正先生的“读鲁迅史”“写鲁迅史”,就生动地教育了我,其教益与教养于我,更是深长的。现实效力则是:每天的阅读鲁迅,必须是昂扬的,不能有丝毫懈怠!——为了人生滋味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