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款产品是否成功,看它是否满足了用户需求,甚至改变了用户习惯;有人说看它的用户规模和盈利水平;甚至还有人说人们手机里80%的产品都算是成功的产品。
生存是第一需要,盈利才是最终目的
《三体》有一条备受推崇的宇宙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转换为企业的维度就是生存是企业的第一需要。任何人都必须首先解决“生存”这一最底层的需求,企业则是通过其提供的“产品”来实现“永续经营”。
作为一种商业行为,企业发布一款产品,一定都有其目的,或者为了赚钱,或者为了沉淀用户,或者为了商业布局等等。
变现不是唯一的目标,但却是长久发展的基本前提。
一个不能盈利,或者说看不到盈利机会的产品,不管你的产品如何酷炫,都很难持续,更不要奢谈成功。
你的产品可以通过售卖、广告等方式直接产生利润,具备明确的变现能力,也可以通过累计用户规模和口碑间接产生商业价值,但都必须算好帐,确保它有一个“持续生存”的理由,以及可以发展的机会。
作为产品经理,如果你还不能做到为一个产品的盈利能力负责,你也必须在三个维度去研究产品在商业成功的可行性。
1、是否解决多数人的问题
产品能够进入市场的关键是满足用户需求,“痛点”的程度是产品成功的前提。
比如滴滴出行解决打车难的问题;
比如12306解决排队购票时间长的问题。
用户需求非真伪,你显然不能打造一款个人用的坦克。用户需求也有大小,太小众的产品,价值回报往往不高,想要成功,就一定要解决多数人的问题。具备一定普适性的问题,才可能是真正用户痛点。
空调最核心的诉求就是制冷,如果不能制冷,哪怕你做的再漂亮,也不行。但光解决这一个问题还不够,你还得美观,价格还不能太高。对某些用户而言,美观也是他的核心诉求,给小女儿装修个卧室,可能粉色的空调更合适。
在解决用户问题的这个点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化的价值。
初阶产品:解决某个特定问题,让用户能用、用的起来;
中阶产品:在满足基础应用之外,比用户想得多一点,让用户用得更爽一点;
高阶产品:为你的用户带来惊喜,让用户欲罢不能,让你的用户为你代言。
所以,你会发现,永远没有最优的方案,幻想满足所有人,功能越做越复杂的产品容易把你累死。
2、是否是用户可以承受的代价
我见过一些产品,真是做的太棒了,但我就是不会买单。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买你的设备回家,我得琢磨是不是要凿墙,是不是再要拉一根电源,我还得考虑是不是匹配设计的风格等等。
——这种需要用户琢磨半天的产品过于复杂,市场表现往往很挣扎。
你一定见过买MAC然后改装windows的,这本质上就是因为换用成本过高——用不惯甚至不会用。有人觉得Keynote比PowerPoint更好,但你做好了文档,可能会碰到“接收文档的客户打不开”的麻烦。
当你的产品需要用户承担一定的代价时,你的产品必须更加的与众不同。
当用户觉得自己的“换用成本”太高,就会寻找其他解决方案,或者回避当下的问题不去解决。这种成本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包括时间、精力和情感。
所以,做任何产品的第二点就是:你必须搞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的用户需要花费多大的代价。
千万不要幻想你的用户特别好忽悠,当他不能理解,想不明白的时候,他就会抛弃你。
永远不要做会让用户怀疑自己是傻瓜的产品。
3、是否能够让你的用户想起你
任何产品都必须以一种用户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牢牢的占据了用户的心智,它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没有任何的干扰和负面。
好的产品,一定是具备清晰的使用逻辑,辅以明确的识别标志,能让用户愉快且高效的使用产品来满足核心需求。
一把锄头最好的体验可能是省力,陌生人社交App最好的体验是妹子多。
包装很美,界面很炫都只是加分项而已。我见过一些产品,今天改一个界面,明天改一个交互,而用户却始终不买账,销量也始终停滞不前。
用户体验是一个闭环,包含从触达到使用的全过程,你只解决好某一个点是没有用的。而且用户往往更容易记得你做不好地方,而不是你认为的优点。比如你做电商产品,界面再漂亮,技术再牛弊,但快递不及时,甚至还有假货,用户体验就是一个零,甚至负分,用户就可能抛弃你。
一个成功的产品,一定是不断被用户想起的产品,所以每个人说起陌陌,就是找妹子的。
当他需要你的时候,就能想起你,也就是这个产品在默默的为你服务,成为了生活方式中的一个部分。
有的时候并不需要一味的追求日活、月活这些数据,而是当它有某种需求的时候,很自然的想到你。在这个点上,最可衡量的就是,用户愿意为你的产品买单,而且愿意介绍他身边的人买单。否则,不管他怎么表扬你,都是假的。
所以,在“赚钱”之外,你必须让你的用户喜欢你,依赖你。不能够钱是赚了,然后用户不爽了,你迟早会关门。当然也不能完全是用户爽了,然后你就挂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