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晚,我们如约在了cctalk网。学习了齐晓菊和张秀荣老师的《藏在作业里面的学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布置作业,一部分是批改作业。两位老师先后讲了
一师生对作业的认识
二 基础作业少而精
三 拓展作业少而活
四 作业的价值与意义
接下来又讲了,老师和孩子们眼中对作业的认识。为什么要留作业?老师讲了三个观点如下图。

其中两位老师讲到现状作业布置中,存在主要问题时,引起了我的思考。
老师讲
一 目的不明 盲目滥练 缺乏针对性
二 难易失当 刻板划一 缺乏层次出性
三 结构失调 重记轻用 缺乏系统性
四 形式单调 机械呆板 缺乏灵活性

我音乐学科,由于没有作业批改,我只说说我对于留作业的感受。音乐学科的作业非常简单,就是回家利用课余时间挺歌曲或者民族乐曲。由此我留了一个《春节序曲》作为回家的作业。就是找到原曲听曲调。并查找《春节序曲》的介绍。(《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经常被抽出单独演奏。它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基于延安时期的生活体验,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部作品,展现的是当年革命根据地的人们在春节时热烈欢庆的场面。它的旋律曲调雅俗共赏,加之其表现的主题是非常具有群众基础的盛大节日,因而从它诞生之后,逐渐演变成了附加在"春节"之上的小传统。尤其是电视春晚流行后,此曲也更加为人熟知了。)

一周后的课上,我检查了本次作业,班级50名孩子,只有8名孩子没有回家进行查找。他们是存在真实的情况。所以我选择了没有责罚他们。因为他们都是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根本找不到可以查阅作业的工具。对于这样的调查,我还是满意的。虽然我的作业不是主科作业,既然同学们能够认真的去完成。就说明,他们热音乐学科。喜欢这门课程。由此可以看出,留作业怎么留?留什么?是有区别的。如果作业根据孩子们的喜好留,达到的结果肯定是效果非常好。相反,则达不到语气效果。通过这个我们可以总结出,留作业也是有技巧的。就像两位老师讲的一样。基础作业少而精,拓展你作业少而活一样。我感觉这两句话的总结,我很受启发。

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的音乐学科课程改革的时候,我要不断的学习新的学习方法,让我的学生在作业方面有新的接受点,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作业。而不是被动的去完成。
有志者事竟成。加油。努力想做好每一件事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