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春(原创)
中午下班回家,在小区里看见一位卖菜的大爷在叫卖香瓜。
“多少钱一斤?”
“四块!”
我走到了他的三轮车旁,车厢里放着一筐半香瓜和一筐黄瓜。
“黄瓜呢?”
“一块!”
“给我来点儿黄瓜!”
老大爷给我拿了一个方便袋撑开,我往袋子里捡着黄瓜。
“就这点儿了,赶紧卖卖我就回去了。要不叫城管看见,又得没收我的称了,这还是我好不容易才要回来的。”
“城管收你的称了,为啥呀?”
“他不让我在路边儿卖呀。”
“不耽误交通就行呗,你这也不是长期的,几天不就卖完了么?”
“可不是咋的?我就在人行道上卖的,那也不让啊!”
“都这个时候了,还管那么死干啥呀!你们这么卖还能快点儿,我们买东西也方便啊。再者说,你不耽误走人,不制造垃圾就行呗。”
“谁说不是来!可人家不让咱有什么招儿啊?”
“嗨,要不发展不起来么,都是这么给管死的。”
我挑好了6斤黄瓜,然后又买了他一些香瓜,一边付款一边告诉他,以后上小区里卖城管就不会管了,也能卖的快些。
老大爷点点头,继续吆喝他的生意。我转身拎着瓜上楼,心里却莫名的发堵。
城管有城管的难处,大爷有大爷的苦衷。原本这一切都很好协调,可如今怎么就会拧巴成这样?
如果是固定摊贩,当然要进市场;可他们只是农民,为啥就不能够给些优待呢?要他们进市场,他们能够竞争得过那些摊贩吗?
在不影响城市卫生、不影响交通安全,不影响行人通行的前提下,给他们一点儿便利不可以吗?只需要几天的功夫,他们的农产品就会卖光,一切就又都归于平静,干嘛要这么死板呢?
疫情造成的经济低迷还不够厉害吗?为什么就不能够给他们一点儿空间,让他们赚点儿辛苦钱,也好让经济活起来?
把走街串巷的小商贩都集中到市场里去,市场是热闹了,可是人也聚集了,疫情防控的压力也就增大了,难道这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吗?
作为城市管理者,最大的责任不是让城市变得越来越漂亮,而是让城市服务更加便捷,让更多人享受城市发展的福利,让所有人都有到家的感觉。
城市需要烟火气,城市更需要宽容度。一个地方胸怀的大小,就看他们对待小商小贩的态度;一个城市发展的前景,就看它那些设施服务商户与居民的质量。
冷冰冰的城市不会有人气,也不会有烟火气;冷冰冰的城市不会有前景,也不会有吸引力。
我们不需要满街闪烁着霓虹灯,走在街上的人却寥寥无几的城市;我们不需要设施一流,居民幸福指数却不高的城市;我们更加不需要街道干干净净,却对进城售卖农产品的农民十分不友好的城市。
我们需要的是有人味儿的城市,有温度的城市,有感情的城市,有人气的城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