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瓷的足底鉴定特点

作者: 849eff1ca057 | 来源:发表于2018-10-22 09:23 被阅读0次

耀州窑盛唐瓷器产品中出现了青瓷器,但数量、种类都比较少。仅见有碗钵之类,碗的造型多为直口圆唇圆腹饼足式,以器壁厚不挖足为特征,这种饼形足也被研究者称为“假圈足”。到中晚唐时期,盘碗底足演变为唐代流行的宽矮圈足,亦称玉璧形底。这种唐玉璧形底的发展规律,是时代早一些的挖足浅而少,所留玉璧足特别宽,时代晚一些的挖足渐深,所留玉璧足亦越来越窄,到晚唐时演变为圈足细窄的玉环底。在整个唐代,该窑底足都作大底,因器底称胎,采用了三角支垫尖端支于盘碗类器物内心的装烧法,烧成后留有三点支痕。一线拍行藏品征集 壹伍叁零叁柒贰贰一玖壹。

五代 耀州窑素纹碗

到五代时期,该窑器物造型多仿晚唐与五代的金银器皿,青瓷釉色有淡灰青、青绿、淡青、粉青、淡天青、天青等色调。纹饰方面,除了使用晚唐开始出现的细线划花装饰,还出现新的装饰技巧,如雕花、贴花及剔刻化妆土。这一时期器物最明显的时代特征是器底较大,足多外嫩。通体施釉到底,多饰裹足釉,在器底或足底多留有三角支垫或托珠支垫的痕迹。

南宋早期 缠枝牡丹纹耀州青瓷大碗

宋代耀瓷造型清秀,底足渐小,作高窄直圈足,制作都很规整,而且多留有二次修坯的痕迹。其工艺过程为第一次修坯时底足留的较宽,随后施釉。釉干后对器足再次修整,烧成后在底足部位留有明显的加施修削痕迹,又演变出鸡心底,圈足亦变为矮小圈足.宋代粗州瓷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真宗乾兴元年(1022年)以前,器底较宽,足底往往粘有石英托珠,纹饰多简单。由于初将烧柴窑炉改为烧煤,烧成气氛不稳,产品与五代和宋代中期以后比,普遍发暗。中期为仁宗至神宗时期(1023一1085年),是耀州窑的鼎盛时期,器胎因淘洗和炼制精细,壁薄质细,致密度超过此前产品。器物底足增高。以施釉后再经二次精修的高窄圈足为特征。晚期为哲宗时期(1086一1127年)以后,盛行斗笠状小碗,以器物底足变矮、器胎变薄出现鸡心底为特征。盛行印花器。

相关文章

  • 耀州瓷的足底鉴定特点

    耀州窑盛唐瓷器产品中出现了青瓷器,但数量、种类都比较少。仅见有碗钵之类,碗的造型多为直口圆唇圆腹饼足式,以器壁厚不...

  • 耀州瓷

    耀州陶瓷烧造技艺申报世遗产的建议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伟大创造。耀州窑是中...

  • 元代瓷器底部为什么没有上釉?

    对元瓷足底的研究非常重要。元瓷足底通常不上釉,处于裸露状态,因此,它是瓷器上最能吐露信息的窗口。 元瓷足底一般...

  • 美轮美奂耀州瓷

  • 陈炉古镇——传承千年耀州瓷故乡

    展览上看到一只朴素温润的小盏,标注写着“耀州瓷”。 于是,来到耀州。 不做功课的结果是,大老远跑到耀州窑博物馆,赶...

  • 耀州窑鼎盛.精比琢玉

    宋代耀州窑瓷器 耀州窑为中国宋代北方重要产瓷区,以陕西省铜川黄堡镇窑为中心。因铜川旧称铜官,宋时属耀州,故名。它的...

  • 千年耀瓷 · 美食铜川、耀州窑1400 · 和你来一场历史和美食

    2018年10月21日 蓄势已久的纪念耀州窑创烧1400周年活动 在陕西铜川耀瓷小镇创意园区如约而至 耀瓷小镇在充...

  • 中红旅助力耀瓷小镇,再现“芳华”闪耀丝路

    3月20日下午,中红旅与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正式签订“耀瓷小镇”品牌营销、规划提升与投资合资合作协议。耀州窑文化基...

  • 康熙青花瓷的鉴定特点

    康熙青花瓷以色泽艳丽、层次分明、画工率意颇得收藏家的青睐。“清一代”、康熙青花“独步本朝”的说法,在学术界和收藏界...

  • 耀州窑变迁.月白风青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其窑址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境内。耀州窑制瓷历史悠久,产品种类丰富,尤以宋金时期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耀州瓷的足底鉴定特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sw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