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生姜到了上海,该叫什么姜呢?

作者: 林建明 | 来源:发表于2023-06-05 08:50 被阅读0次

    我家屋后的菜地里有种作物,不是菜,也不是草,但有它们的共性,杆子,叶子俱全,且清秀苗条。有天妻子掐苋菜,问我这是什么?我说生姜啊。她没见过。

    这是女儿带来的。

    她回去做清明的时候,返程带了许多老家的土特产,其中有一小袋生姜。我一看黑不溜秋,还皱巴巴的样子,像是晒干又受了潮气的西洋参。女儿说是她婆婆要她带的,让我埋到土里,十天后掏出来,就可以像超市里买回来的生姜一样食用。我有点半信半疑,但还是拎着袋子去后面,找了个地势稍高的地方埋下去了。

    十天的时间很快逝去。我拎着小钉耙去挖。生姜的表皮没什么变化,倒是稍微圆润了点,每瓣都拱出了几个芽苞,嫩嫩,黄酥酥的,像刚出壳的鸟喙。刚好玉米和黄瓜中间的空隙比较大,就当作随便的心态,挑芽儿稍长点的姜块又埋下六小块。回来问妻子,这还能当香头。妻子有把握,有底气地说,再晒几个日头就可以。

    女儿的婆家在铜陵大院,挨着山脚下,是盛产生姜的地方,在铜陵,在沿江一带都有点名气。据说大院生姜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烈。每年鲜姜上市,尽管比别的地方卖得贵点,但堵不住许多人开着车子前来。大概是买个放心,称心。就像人一样,有了名气便有了市场。

    我曾经爱吃生姜。

    记得儿时,梅雨季节一到家家户户都要晒酱。七八月份,醬变浓透香时,有些人家便将陈年老姜洗净除皮,塞入浓稠的醬中。几个月的日光星辰陪伴,醬香浸染,让浅黄色的姜块更加老气横秋。它便成了早上喝茶的最佳佐料,一块姜撕成几瓣,入口,浓香火辣,而又回味绵长。偷吃醬姜是那个年代童年的心念。

    但我们家不出产生姜,买姜要乘渡船或小轮去长江斜对面的大通。那里还盛产桃子,李子,各种各样的瓜果。夏天一到,便有小贩子运过来,走村串乡叫卖。没钱的可以用麦子去兑换。当然,这是老早以前的事了,像一本书,记录的几页翻过去成为历史。

    好像是在我初中毕业后,老家的代销店多了,店里有坛装酱油,用酒端子拎上来,像是陈年的黄酒。散装的酱油方便又便宜,省去了繁琐的过程,村里渐渐没人晒醬了。不晒酱,老姜无藏身修炼之处,这时的我也不去在意。一个人的味蕾往往伴随着成长在变化,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大概在十年前,小镇上有人摆摊贩卖罐装的腌制生姜。两种,一种糖醋生姜,像是在白开水中浸泡出来的,味道酸甜,无渣;还有一种是酱油加醋腌制的,液体中带有酱色。用料都是子姜,没了老姜的味浓绵长。我那时开始戒掉辛辣,生姜也在其中,尽管每年正月我都要买头十罐带出去。

    每天去菜地转转,必去姜苗边,看看瞧瞧,竟发觉它愈发可爱可亲。只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大院生姜到了上海,该叫什么姜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院生姜到了上海,该叫什么姜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xi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