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之中,总会面临着无数次或大或小的选择,然而,这其中的选择又有多少是关乎命运最终走向的呢?不同的人一定会有不同的答案,说到底,真正能决定一个人生死存亡的抉择,一生也不会有太多。人的本性是害怕抉择,越多的选择耗费的心里就更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7780/9fef4b1312e8ded8.jpg)
也是由于一个关键抉择本身的稀缺性,所有以致于让许多人在时过境迁之后,当再次的回首时,他们都会显示出悲伤、惋惜、悔恨等各种表情。
当然,话又可以分两头来说。有的人说的那些至关重要的抉择,都是他们的事后的说辞。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很多抉择并非就能影响整个人生。
多少年前看过一篇文章,其主要表述的就是: 作者马上快大学毕业了,也正筹划着和男友结婚的事宜。但,好巧不巧的是,他父母却跳出来从中阻拦,最终以他父母的胜利告终。也是在多年后,作者将这件尘封多年的往事,平静地述说出来——她最后原谅了她的父母。作者最后还是站在了亲情的这一边,她的理由是:两个因为爱情走到一起的人,能否走到最后,谁也不能确定。然而,她可以确定,无论再过多少年,父母依然还会自己最亲近的人。
之所以讲这篇多年前的文章,其本意不是来指摘作者的观念,更不是宣扬自己的什么道德立场,而是想借作者的人生经历,来讲讲“选择”的话题。
如果要说什么算得上大事,和谁结婚这样的事,应该位列其中了。如果作者她听从自己当时内心的抉择,那么结果又将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在选择的问题上,并未有真正的什么对与错,真正的对错问题,往往都是由别人事后来总结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7780/e03f94506be35f5f.jpg)
那么,如果是没有选择,又要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呢?首先需要承认的一点,人和人是有差别的。有人可能一生都不用做什么大的抉择,他们最多要的选择,就剩日常琐碎小事了。然而还有的人,他们可能每天都要面临着诸多生死存亡的抉择。例如:战争时期的将领,又如今日的商界精英们。
这里先提出一个概念:习得性无助。这个词语是由美国的赛里格曼提出的,他有同名一本书名,就叫《习得性无助》。他说:这个词在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种定义,它被广泛用来指代思想上、感觉上、及行动上的缺陷(如有需要,可以找原书来读)。限于文题,在这里只用其中的一种定义:习得性无助是长期处于缺乏选择,进而大脑会潜意识的认为做任何事都是无法改变的。
这里引用网上的一句话来说:只有真正穷过的人,他们才知道贫穷是多么让人崩溃。没有选择,不是因为他们智商不够,也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是的,在贫穷的围追堵截之下,很多人都选择了缴械投降,不再有梦想,不再去抗争。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做的选择,至多也只是迫于无奈下的万不得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7780/f3b53731c93bb798.jpg)
或许你还相信有命运之说,最终可以将其解释为,只因这些人此生的命势不济。可是,我更愿意以乐观的心态来揣度世界,在社会的洪流中,大家都在追赶某个趋势,但在趋势之外,还有一些生灵在用血肉之躯抵御世界的中伤。
末了,还是要留下一些希望,最后还是畅想一下未来。就如《未来简史》的作者所写的那样,未来有一部分人将会被人工智能替代,他们可以不用劳作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当然,那时又会新问题接踵出现——日子过得无聊,人生无意义等问题又滋生出来。但是,我以为不同社会时期所存在的问题,一定会有届时的解决方式来与之对冲。所以,未来还是可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