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请大家好好地审视上面这张图,这是一张振聋发聩的图,名叫《攀藤食蜜图》,它用寓言的方式将人生的真实境况揭露无遗,生活在这样的娑婆世界中,人生的危机处处存在,但是我们浑浑噩噩沉迷其中。正像有人所说,每次在火葬场进行了遗体告别回来,能清醒那么几天,之后就又活得糊涂了。
根据佛教的说法,世人们所在的 大千世界 被称为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的众生忍苦的能力相当强 。此界众生安于十恶,堪于忍受诸苦恼而不肯出离,为三恶五趣杂会之所。娑婆世界为释迦牟尼佛教化的三千大世界。
这张图来自《佛譬喻经》的一个故事,故事揭露了我们人类在这个“三恶五趣杂会之所”生存的险恶真相。据说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读了这个故事后,大为惊叹而且非常佩服。他说:“再没有任何故事能将人类的贪欲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的确,能把人的本性、人的欲望刻画得如此惟妙惟肖,这张图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https://img.haomeiwen.com/i3444668/737bb1924330fdf6.jpeg)
正是现在这样的一个深秋时节,在落叶和寒风中,有位旅行的人行色匆匆,赶路回家。走到一处地方,他发现了脚下有一片片白花花的东西,仔细这么一看,竟然都是人骨,这里怎么会有这么的人骨呢?他不禁毛骨悚然,可又不得其解。他继续往前奔走,突然,他发现迎面走来一只体型巨大的老虎,正咆哮着向他逼近。这个人吓得是魂飞魄散!他急忙调头拼命逃走,可是慌不择路,他一阵猛跑竟然跑上了悬崖峭壁,峭壁之下是怒涛汹涌的大海。前无去路,后有猛虎追来,进退两难呐,他只好爬上了悬崖边仅有的一棵松树上,但那只猛虎张开血盆大口,已经逼近面前。
“完了完了!我完了!”正当这个人万念俱灰时,忽然看见松树上垂下一根藤条,他赶紧顺着藤条往下滑,可那藤条却不到底,这个人被悬在半空当中。
上面是老虎伸着舌头、流着口水盯着他,正所谓“虎视眈眈”。再看下面,狂风大浪之中出现红、黑、蓝三条巨龙,正等着他掉下去一饱口福。
正在这时,他听到上面有窸窸窣窣的声音,定睛这么一看,是黑白两只老鼠正在交替啃咬那根藤条的根部。藤条一旦被咬断,这个人必然会落进恶龙的口中。在此命悬一线之际,这个人想到先得把老鼠赶跑。于是他拼命摇晃那根藤条,摇摆之后,有湿湿的、暖暖的液体落到他的脸上,用嘴一舔,竟然是甜美的蜂蜜。原来在藤条根部有一个蜂窝,一经摇动,蜂蜜就掉落下来。
吃着甘露一样的蜂蜜,这个人居然陶醉了,以致忘记了自己正身处虎龙夹击的绝境当中,而他得以苟延残喘的藤条也正被老鼠啃噬着……
在这个故事里,老虎暗喻死亡和疾病,大海就是地狱,松树比喻世上的地位、财产和名誉,白黑两鼠表示白昼和黑夜,也就是时间的流逝,蜂蜜是指满足人类欲望的快感和享乐。而等待这个人落下的“龙”,红龙比喻恼怒,就是“嗔”;黑龙比喻欲望,就是“贪”;蓝龙比喻忌妒、憎恨、不满,就是“痴”。佛教称这“贪、嗔、痴”为“三毒”。三条恶龙就隐喻这三毒。按释迦的说法,这就是“糟蹋人生”的三大要素。
人在不断逼近的死亡威胁中拼命求生,而维系生机的仅是一根藤条。而这根藤条又是那样的飘摇无常,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磨损。我们想逃离死亡,但死亡却一年一年一天一天逼近我们。有人说,生命就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上不来,人的一生就顿时画上了休止符。然而,即使折寿,也要去吸食“蜂蜜”,这就是人那可怜而又可怕的欲望。
释迦告诉我们,松树是指金钱、财产、名誉、地位等等。这些东西即使拥有再多,在死亡的面前仍然是软弱无力的。有人总认为来日方长,还有很多很多的明天在等待着我们,但想想就知道:已过去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是像梦幻一样地消逝了吗?
那么在如此的重重危机当中,生活于娑婆世界当中的人该如何自救呢?只有四句话: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