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滴滴出行正式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在中国大陆运营的资产。
自12年六月至15年9月,滴滴宣布将‘滴滴打车’更换成‘滴滴出行’,于是15年秋冬,有一款名叫‘滴滴出行’的应用上了百度热点。
于是,短短出现几年的滴滴越做越大——14年,滴滴与优步开始因价格问题发起战役,直至16年8月初,中国滴滴正式宣布收购优步在中国的资产,两年价格之战也终于接近尾声。
同时,这一里程碑的交易标志着中国共享出行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滴滴与优步的起源与成长
众所周知,滴滴出行是专门针对乘客与司机合作出行的一种便利软件。
滴滴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12年9月出成立于北京,10月末,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增加了出租车到达的即时信息推送功能,简化了注册流程。
16年1月26日,滴滴出行与招商银行联合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资本、支付结算、金融、服务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那么,被滴滴收购的优步是什么?
同样,优步是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它通过创新科技为乘客和合作司机高效即时匹配并提供安全、高效、可靠、便利的出行选择。
优步起源于美国硅谷,发展于中国——中国优步是一家由中国人经营管理,本地资本参与,为中国老百姓提供便捷出行的本土移动互联网公司。
15年10月,优步宣布进驻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注册资本金达21亿元人民币,并与多家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携手本地合作伙伴继续在中国长期、稳步和规范发展。
据统计,中国优步目前业务已扩展至国内20多个城市,海外也已覆盖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城市。穿越城市,无远弗届。
它以“互联网+交通大数据”的创新模式,成为全球第一家通过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实现一键实时叫车服务的互联网平台。
可以说,优步的扩展及其之大并逐步扩展到各个地点,这是一家成功的公司与滴滴不相上下。
2.滴滴收购优步事件是什么?
8月1号国庆日,滴滴收购优步事件已成功拉下帷幕,各方人士针对滴滴收购优步均有不同看法,企业圈内同样是各执一词,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而其后,滴滴与优步签署了一项协议——根据双方签署的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
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同时,滴滴也因此成为了唯一一家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资的企业。
据了解,优步中国仍将保持品牌和运营的独立性,滴滴出行将整合双方团队在管理和技术上的经验与专长,在用户资源、线上线下运营和营销推广等层面共享资源、协同发展。
此外,滴滴出行也将继续积极拓展国际化策略。
3. 如何评价滴滴与优步?
针对滴滴收购优步事件,美国【时代周刊】评价说:
优步(Uber)将其在中国的业务卖给了它最大的竞争对手滴滴出行。而这件事激起的波浪则将持续数年,无论是优步未来公开上市还是在其他市场的竞争,此次并购将会影响到优步的方方面面。
众所周知,滴滴出行由中国两大打车软件并购而成,而且不仅获得阿里巴巴的投资,也获得了与微信的合作,可谓是后台强硬资金充足。
若问,谁是优步最大的绊脚石,答案必然是滴滴。
据统计,滴滴出行目前掌握着中国出租行业80%的市场,而优步中国只知目前为止已耗费20亿美元同滴滴抗衡,其结果可想而知。
从14年滴滴与优步打响战役直至并购案的出现,两年大战终于接近尾声并画上句号。
文/CocoWu美人 据悉,并购后,优步获得并购后西南公司进18%的经济权益,此前优步从其他公司获得了20亿美元的投资。针对这次优步所获得的投资,可以想起曾经雅虎对阿里阿巴的投资,从总体来看,这种分配针对国外投资人有两种直接好处:
首先,虽然优步在与滴滴的竞争中看似是失败的,这次数目不小的经济权益和股权分配对于所有投资人来说都可能成为一比成功的投资。
其次,众所周知,滴滴与优步两年价格大战都是中变相的烧钱,滴滴并购案一定程度上停止了优步在中国的与滴滴的‘烧钱大战’,从而更好的为其准备上市扫清了障碍。
另外,针对优步的夺权失败,有人认为,任何外国科技公司在中国都难以获得成功。
针对此种看法,【经济学人】评论称——尽管不像其他美国科技公司同行那样是由于某些政策上的原因而导致在中国市场的失败,优步在中国是由于碰到了一个本土更加强大的对手。
其实,不管从优步战役后获得的经济权益还是今后即将施行的策略与方针,此次合并对投资者来说都是一次成功的“本垒打”(棒球术语,指击球员将球击出场外直接得分)。
同时,值得一体的是,随着优步和滴滴两家初创公司的融资都进入到中后期,越来越多的颇具影响力的投资者也加入进来,最新一轮融资中,包括苹果、沙特主权基金等纷纷加入投资者阵容。
总体来看,在各方投资人的压力下,优步和滴滴在争夺中国市场方面的“烧钱大战”也难以持续,合并对于投资人来说是最愿意看到也最符合利益的一种结果。
4. 滴滴收购优步是否与垄断挂钩?
自8月1日滴滴收购优步后,业界便引发了无数相关人士对网约车市场垄断的激烈讨论。
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第4季度,滴滴出行、Uber和神州专车分别以84.2%、17.4%、14.9%的活跃用户覆盖率排名国内专车市场前三。
照此推算,滴滴宣布收购优步中国业务后,业务将覆盖全国约90%的专车市场,由此,针对滴滴收购优步是否属于垄断日益激烈。
商务部发言人称:
商务部目前尚未收到有关滴滴和优步中国相关交易的经营者集中申报。按规定,凡符合【反垄断法】规定申报条件和【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中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均应事先向商务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同时,根据反垄断法和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主动申请反垄断审查的门槛之一是:
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亦需要进行申报。
而从公开数据来看,滴滴与Uber中国的合并案尚未达到审批标准:滴滴2015年在华净收入超过60亿元人民币,超过所有经营者在华收入的申报标准20亿元;但Uber中国2015年会计年度净收入可能不足4亿元。
所以说,若这一数据属实,滴滴与Uber中国的合并案将不须申报反垄断审查。
其实总体来看,如何计算出行平台的营业额一直存在争议——
曾有业内企业呼吁以“司机账户流水”为营业额的计算标准;不过也有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相反观点:网约车政策确立了“政府管平台,平台管车辆”的监管原则,对于主管部门来讲,市场主体集中还是分散,监管的难度是不同的。
所以最终的结果,有关部门可能启动对滴滴和优步中国的反垄断质询,但最终不会否决这次交易。
文/CocoWu美人5. 滴滴收购优步后市场有何动向?
众所周知,滴滴为广大人群使用便是在于能够花更少的的钱和时间办更多的事,听起来对于乘客是很不错,但是对于司机及工作人员就不是这回事了。
剧统计,7月28日网约车新政公布这天,滴滴出行把北京地区司机的抢单奖从100块降到了60块。
但现在,网约车新政规定:
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有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 。
于是,网约车新政明朗之后,滴滴和优步中国两大巨头便迫不及待地证实了合并的消息,网约车市场格局瞬间裂变,而与此同时,在新业态的冲击和带动下,传统出租车市场也在进行一场去产能变革。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从2014年才因补贴迅速爆发的市场为什么两年多之后就急于进行整合?
其实,纵观整个‘租赁市场,滴滴收购优步中国可以说是商业模式的必然。
它们的合并说明,单靠补贴去发展某个市场的道路是不通的,也就是说——通过补贴,将出租车、公交车的乘客拉到网约车市场,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说白了,滴滴收购优步中国并不全是不是简单地为了杀死竞争对手,也是因为在烧钱大战中,不用补贴模式后没有那么大的订单量和营业额了,支撑不起几百亿美元的估值。
于是,这个时候必须合在一起,降低成本,给投资方一个交待。
对司机和用户来说,市场主体过于集中的隐忧,直接表现在定价权的争夺,于是滴滴出行明确表示补贴和奖励将继续。
同时,滴滴也回复报道称:
移动出行行业发展前期,补贴的目的主要是降低用户使用门槛,只是一种阶段性的市场推广方式,滴滴会在补贴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智能调节。
纵观整个局势,滴滴收购优步可谓是烧钱大战后最好的结果。
6. 展望与寄予
据统计,目前该平台提供了超过1300万灵活就业机会,直接充分就业超过100万,日服务乘客达1600万人次。
就目前来看,滴滴作为一种创新业态,互联网分享经济通过大数据驱动的创新科技,革新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成为解决城市交通、环保问题和就业挑战的重要力量。
滴滴收购优步事件,既可以给国外投资人重新崛起的机会,又解决了烧钱大战中滴滴资金补贴不足的问题,双方可以说是种双赢状态。
那么最后,我们是否也可以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优步此次认输会不会鼓励那些冒险的资本家们坚决站队独角兽企业?这一举措会不会促进科技行业的并购?
滴滴收购优步所激起的千层浪又是否将会一直持续?
转载请联系我,希望喜欢,么么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