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之初,一直没想好该怎么提炼今天要写的这个主题,实是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关键字,能完整表达我想说的内容。
第一个投射脑海的关键词是“迅速恢复的能力”,觉得人要像小强一样抗击打才是好的。但仔细想想,不是很好。
“抗击打”,强是强了,但直白的表达,总觉得少了举重若轻的大气。实有些虚竹的“憨厚老实”少了段誉的“轻巧灵动”。当然,段誉也不好,剑法半生不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葬身这“轻浮”之下。故事中,如果一定要找一人,我想李连杰演绎的张三丰更对我胃口。
“乐观”是第二个进入脑海的关键词,但想着也不合适。这词有些不太着调,人人都说乐观,但何为乐观?如何乐观?却是只可意会,经不起琢磨。
乱七八糟的想法中,还有“快速切换”、“抗压力”、“及时跳出”、“逆风飞扬”……等不着边际的念头……
其实并不复杂,我想说的是,人不能持续地陷于某一种悲观的情绪中,不能自拔。持续悲伤,人会丧失热情,抑郁如影随形;持续压抑,人会迷失自我,慢慢不知所踪;持续紧张,人会焦虑重重,愈加诚惶诚恐……
如此想来,虽然很不想用它,但还是“逆商”二字最为合适。只是,这词太大,我不喜欢。
逆商(Adversity Quotient,简称AQ)全称逆境商数,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AQ与IQ、EQ并称3Q,有专家断言,这3个Q是人们获取成功的必备法宝,甚至还给出了公式,成功=IQ(20%)+EQ & AQ(total 80%).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47358/f414d73d7eb86fbd.jpg)
悄悄告诉你,曾几何时,AQ就是我的最短板,“顶不住压力”,“某某不行!”,这样的评语曾伴我多年……。好吧,算你对,现在的我其实也算不上多好,(>﹏<)
不过,实事求是地讲,上面提到的困苦,确实曾让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其中的纠结痛苦不忍回首。及待走出,我就告诫自己,不允许自己再度失控。
既然如此,那怎么培养自己的“逆商”呢?有什么经验值得借鉴吗?我也是一头莫展。
好在,多年过去,起起伏伏,一切还不算太坏。今天就借机次机会,梳理一下自己的收获,聊以回答自己当年的困惑。
第一,做真实的自己。压抑本身,就是把真实的自己藏起来,内心一个我,但展现在外的却是另一个我。随着时间的推延,慢慢的,我们发现,“我去,怎么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内外的冲突,是压力产生的最大根源,冲突越大,你越难轻松面对这个世界。所以,深思熟虑,从有些角度看不是一件好事。做自己,让真实的你坦然面对一切,很重要!
第二,培养不同的爱好。工作中、生活中,我们所有人都有碰到困境的时候。我观察到,不是说厉害的人一定比你更能抗压,而是在相同的压力下,他们更能迅速切换到自己喜欢的其它事项中。
或者和人相关、或者和事相关,但无论哪种,它都能让自己快速剥离,摆脱面前的负面情绪。及待雨过天晴,再看压力山大,就不值一提了。
第三,说别人喜欢听的话,用别人喜欢见的方法,实现自己想干的活。为什么我们处处碰壁,为什么别人总和你作对,又没有深仇大恨,只是观点不同,至于吗?!无法释怀的原因,多是别人不喜欢你讲话的态度和你做事的方法。
想明白这点,一切也就简单了,和人作对就是为自己设障,与人为难就是难为自己,何苦来着。笑看风云,四两拨千斤的太极宗师,可不都是这样顺势而为。
第四,凡事不要绝对。“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与人相处,只要不涉及原则,没有绝对的是非。“做自己”不是说让自己由着性子乱来,而是所思所行能依据自己的经验,给出自己的判断,这中间有着的就是我们的原则和底线。
对我来说,“决不把事情处理到僵局”就是底线之一,我会大大方方地“喊事”,但也要认认真真地“处人”。
第五,全力以赴,日事日清。我们焦虑的根源常在于被人追、被事追。既然如此,何不反过来,你来追人、你来追事呢?
主动管理,日事日清,回家后一杯清茶一本书,岂不快哉,哪怕留给你的只有半小时!当然,做到这些殊为不易,你必须付出更多,多思多想,全力以赴,这才行。
写到这里,感觉稍稍脱离这个系列想表达的内容,但想表达的此时的心情却是更加清晰——面对逆境,你应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大命题,不是具备了某一种能力就能解决的事情。但拥有强大的“逆商”,相信你会稍感轻松。既然如此,那就如此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47358/c77d027cac54e7c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