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风语阁日更大挑战每天写1000字
古文观止 || 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三十八)

古文观止 || 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三十八)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4-07-18 10:53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讲到,在公孙衍的积极努力下,“五国相王”局面形成。

    然而,公孙衍此举却遭到了齐楚秦三国的强烈抗议,齐国妄想用外交手段破坏合纵,然而齐国此举等于破坏了个寂寞,就如一块石头砸入水中,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但,相对于齐国的“文攻”,楚国直接向魏国发难,没有半句废话,以势如破竹之势打得魏国落花流水,八座城邑瞬间纳入楚国囊中。

    而作为联盟国的韩赵燕及中山国,却坐山观虎斗,没有一个国家选择援助魏国。显而易见,“五国相王”不过是个噱头,于魏国而言,没有实际意义。

    此役令魏惠王震怒,把它视为奇耻大辱,也因此对公孙衍的“合纵”策略产生了怀疑,思想有些摇摆不定。

    就在这个间隙,秦国抓住机会,趁机拉拢魏国实施张仪的连横策路。

    公元前322年,张仪免去秦相职务,前往楚国。张仪辞去秦相一职,不过是掩人耳目,他跑到魏国毛遂自荐当魏相,其实是身兼两职——秦相和魏相。

    张仪在魏王面前,用“魏合于秦、韩而攻齐、楚”的策略,说服魏王,成功做了魏相,而支持“合纵”的原魏相惠施被排挤走。

    然而张仪做魏相的真正目的是“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即其连横策略。就是让魏国臣服秦国,然后给其他国家做个表率。

    张仪的这个要求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魏国毕竟是曾经的霸主,虽然现在落魄了,但并不代表就此屈服,所以魏惠王果断拒绝了张仪的提议。

    秦国见魏国没有答应自己的要求,秦惠文王大发雷霆,文的不行,就来武力攻击,于是秦军发兵又攻取了魏国的曲沃、平周。同时在暗中对张仪更加厚待,并支持其在魏国继续游说。

    但即便如此,魏国依然没有屈服,这个穷兵黩武多年的魏惠王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终于硬气了一回,一吐这些年来的屈辱。

    不过,当齐楚得知张仪相魏,秦魏交好,自己却捞不到半点便宜,便打算联合起来兴兵伐魏。张仪立刻派出使者,将齐楚进攻举措纷纷化解于无形之中。

    某天,张仪向魏惠王提议,魏楚连横,应当双方受益,若让秦国从魏国借道出兵打击之前欺负魏国的齐国,不仅可以教训齐国,还能增进魏秦两国的信任度,魏惠王欣然应允。

    不久,秦国远征军开到齐国,齐威王派出名将匡章应战,匡章领军作战颇有韬略,当他与秦军相遇后,并不急于开战,反而就地扎营。

    他充分利用秦军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理,暗中派遣部分齐军混进秦军大营,待到时机成熟,来了个里应外合,内外夹击,很快就将秦军击溃,成功收复失地。

    可以说,齐秦的这场战役是自秦国崛起后与齐国的第一次较量。在此之前,齐秦两国因为距离较远,中间隔着太多的诸侯国,所以一直没有交集,而首次交锋,秦国就以战败告终。

    秦军此次战败,简直就是打张仪的脸,不仅在魏惠王面前栽了跟头,连带着他的连横策略也受到挫折。

    眼见张仪连横受挫,公孙衍又来了精神,他见魏王对张仪产生了狐疑,于是趁势出击……

    与此同时,自秦军远征齐国失败后,魏国国内合纵的声音又重新抬头,而这个时候齐楚两国向又魏国施压,要求魏国驱逐张仪。

    公元前319年,张仪在魏国担任国相四年后,在位51年的魏惠王病逝,终年82岁,其子魏嗣即位,是为魏襄王。

    魏惠王去世,魏襄王即位后,张仪依旧劝说魏襄王推行他的连横策略,但魏襄王同样没有同意张仪的建议。

    魏襄王希望通过合纵之力来对抗秦国并夺回被秦国侵占的土地,于是驱逐了张仪,并任命公孙衍为魏国相国。

    公孙衍为魏相后,马不停蹄地连续出访赵国、韩国、燕国和楚国,游说四国一起合纵抗秦。

    终于,在公孙衍的不懈努力之下,历史上第一次合纵攻秦联盟诞生,而公孙衍也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公元前318年,公孙衍身佩楚、魏、燕、赵、韩五国相印,楚怀王为纵长,共同向秦国函谷关进攻。

    那么,公孙衍的五国攻秦计划会成功吗?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 || 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三十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ml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