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20

作者: 已未晓 | 来源:发表于2021-07-03 06:10 被阅读0次

如何见道修道证道

见道后如果不继续修炼,贪嗔痴慢疑仍然会很重。只有通过修道,再上一个台阶——证道了,才能把这些习气除掉,对世间的功名利禄等种种欲望才能放下。

当一个人未见道时,对佛法不会生起正知正见,每见到一个大师都会跟着跑。因为他没有学佛的心得体会,没有自己的佛学思想。必然被外境所转。相反,见道以后,即便是菩萨来到面前,也会如如不动。因为他有了正知、正见、正定。

只有见道以后,才看得破,放得下。看破是理论,放下是功夫。通常一些研究佛学理论的人,在见道位上都达到了一定层次,但对修道、证道还把握不了。见道(断见惑)是闻法的结果,是学问,是知识;断思惑是修证的结果,是证道,是功夫。

佛教讲贪嗔痴三毒,前二毒对见道者而言,已不存在了,但痴毒仍然存在。因为根本智慧还未打开,无法进入证道位。必须进入证道位,再走出来,才能超越最后一毒。

在修道之前,必须完全见道,才能进入修道位。比如在未修道之前,对修道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反应都要了解和应对。

真正的见道,必须自己身心亲见,有了一些领悟和知见,并不是听别人说。真正见道的人,身心、气质都会有明显的变化,言语也会变得与众不同。尤其在做事上,和对人生的生死无常上,会比常人看得透一些。

修道有一半功夫必须在见道中完成。所谓修道、证道,只是体验它,验证它(所见之道)而已。

断见惑指的就是明心,也就是见道。严格来讲已经进入见性的阶段,但还未从见性中走出来。就像一个人已达到初禅,进入初禅,但还未走出初禅一样。这说明他还未超越初禅。必须走进去,再走出来,才能达到二禅,进入二禅……

见道的功夫修成以后,下一步才是修道。修道的过程又分两个层次:一是生理方面,二是心理方面。如果你的见道是究竟的,是自己亲身经历,再花上三年时间修炼禅定,可以扭转身心无始劫以来的业习。这时候才谈得上能把握自己。因为前面的见道是真,再配合实修,一真一实相结合,才做得了主。

见道的标准:

在修道之前,对整个过程已经了如指掌。一步一个脚印,绝不会偏差。见道犹如世俗所说的“一个好的方案等于成功了一半”。真正的见道就是证果的一半,只是缺少心灵上的感受。

见道的方法:

看经、听开示只是起一个辅助作用,真正靠的是对身边人、事、物、理的观察,还要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事实上好多修行多年的人,修的都是见道。一旦见道后,修道、证道只要是几个月就能完成,根本不需要很多年。正所谓“修道一念间,证道一刹那”。明白自己是小的见道,真的见道是明白万事万物。缘觉无师自通,只是通过看树叶的一青一黄、掉落、腐烂,便可悟道。

第一步见道完全是“理”,走完了第一步,进入修道,才与“事”合为一体。达到证道位时,既与事一体,又非一体。

当下是道。如果你能觉察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就用不着修任何法。因为你已经破了我执、法执。但还有一个空执未破。我执是主观,法执是客观,都是执着。天天讲空,执着空,如果不从“空”中走出来,还是“有”。有个“空”的境界存在。

证道的人做事很努力,求圆满,但过后无痕。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时,只有全身地投入才能超越。

相关文章

  •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20

    如何见道修道证道 见道后如果不继续修炼,贪嗔痴慢疑仍然会很重。只有通过修道,再上一个台阶——证道了,才能把这些习气...

  •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5

    打七的意义 禅七是以七天为一周期,用现代科学来解释,从大的方面讲,人的相貌(包括面相、手纹等)是七年一变;从小的方...

  •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7

    顺其自然与无我 顺其自然是道教的成语,与佛教的“无我”是同一含义、同一境界。“顺”是不违背,不逆反;“其”是中间,...

  •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3

    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 我们人体也像一颗树,晚上修炼也是在吸收大地的阴气。子时一过,身体的阳气又开始产生。通常午时一...

  •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1

    修行中真正进步的是心态的转变 修行人一定要真实,你真实多少,就能得到多少。敢于真实,才能破除贪心和我执。一个人平时...

  •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2

    观香的好处 观香的方法是五千年前从印度流传下来的,后来被出家和尚带入佛教。坐禅时,有些人的心很散乱,无法集中。因此...

  •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4

    修身与论六祖 一个人衰老先从脚开始,从脚到小腿,逐渐往上衰竭。如果一个人的腿脚很灵活,说明他的生命力很强。人衰老的...

  •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38

    十二生肖的原理 十二生肖之间是相生相克的。因为每个属相的能量场都不同。比如你身边有一个克你的人,所谓的“克”就是克...

  •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30

    学问 每个起心动念都能觉察到、看到,而且又不跟着它跑,就是无为法,而且是最高的修行方法。 杂念未生时,不需要刻意去...

  •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36

    善知识 众生也是佛,佛也是众生。利益众生不一定非要给众生种福田,你不做坏事也是利益众生。每个人都不做坏事,就是在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hu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