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6岁了,从去年开始,不明原因的开始害怕放鞭炮,看到正在放的肯定躲远远的,即使看到一堆鞭炮皮子也得躲的远远的,他就觉得那些炸完的有可能还会炸,万一再炸了,太吓人了。
这快要过年了,孩子就问妈妈:今年能不能不回奶奶家啊?因为他知道这座城市已经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了。
还没等妈妈开口,爸爸先不高兴了,妈妈赶紧安抚:你先别急,我先问问。
妈妈就问儿子:为什么啊?我们每年都回奶奶家的。
怕放鞭炮啊!回老家万一炸着,万一把我耳朵震聋了……儿子说了一堆的理由。
爸爸的火彻底搂不住了,跟鞭炮似的炸了:放个鞭炮有什么可怕的?就这么个理由就不回去了,说出去丢人不丢人?我们也就过年能回去陪陪爷爷奶奶,我们要是不回去,爷爷奶奶伤心不伤心?都这么大了,被个鞭炮吓成这样,我非得给你治治不可。不行,必须回。
妈妈赶紧的拉架,稳住了爷俩的情绪。可妈妈也为难了,这种事怎么劝啊?
对孩子来说,年不年的无所谓。不用说一个6岁的孩子,就是16岁、26岁的孩子,很多也觉得过年是个麻烦,无聊透顶,远不如什么圣诞节、情人节有意思,甚至都不如出去旅游一趟。
一个6岁的孩子,也不知道过年回家对于养育自己父母的爷爷奶奶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对于自己的父母意味着什么。亲情、团圆、孝顺这些对他们来说还都只是一些模糊的词,模糊的概念。
孩子愿意不愿意回老家,完全取决于他们自身的体验,回老家好玩、有意思,他们就愿意回,反之,他们就会找各种理由拒绝。有的嫌老家冷,有的嫌老家脏,还有的嫌老家的狗多、狗屎多,甚至有的孩子嫌老家的被子有味。
当然,孩子也不傻,有些理由他们是不会明说的。朋友的孩子就是以上辅导班为由,必须拖到年根才回去,又会以同样的理由尽早离开。其实她是嫌回老家没意思,既没有人聊天,也捞不着逛商场、玩游戏,整天就是吃喝,就是听大人说那些翻来覆去过年话。
这个孩子怕鞭炮,可能是真怕,也可能就是个理由,但无论怎样,父母都要理解。爸爸可以给孩子“治治”,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这种事宜疏不易堵,一味的强逼,一味的给孩子讲一些大的道理,效果肯定不会好。
我也见过很多人过年不回家,各种理由,也很正常。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在有些人眼里可以用生命来交换或者保护的东西,在有些人看来可能就是愚不可及。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价值观,我们才成为不一样的独立个体。
年、亲情、团圆、孝顺,这些“东西”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你相信它,觉得它重要,它就真的重要,它就真的值得顶风冒雪、不远万里的赶回去。如果你不信,觉得这些都是瞎忽悠人的,那它就一文不值。
爷爷奶奶成长在六十年代,爸爸妈妈成长在八十年代,孩子则生活在伟大的二十一世纪,又赶上我们国家这几十年的巨变,想要完美的协调这三代人的观念,这三代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既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难处,也是我们的担当之处——既要给父母一个交代,也要给自己的心灵一个安慰,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担当有难度,也有好处,比如孩子将来可能也会常回家看看已经老了的我们,他的父母。
在央视的一个节目里,采访的是成都一个中学的校长,他说了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那是汶川地震之后,学校准备给亡者举行一个烛光祈福晚会,有老师就问:高三的学生还要参加吗?因为高考在即,老师怕影响了孩子的复习。这个校长就说:我们是教育孩子的,如果不让高三的孩子参加,那他们可能就会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可以不顾他人的死活。
教育,总是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教育,也需要得当的方法。
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我们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路人
关注同名(蓬勃育儿社)微信公众号,咨询本期课程详细内容!
PS:新年将至,蓬勃育儿社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
春节期间蓬勃育儿社停更,春节之后咱们继续一起聊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