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遇见未知的你和孩子成长励志读书
人人都想幸福,但你知道如何才能踏上那条通道吗?(自律第14天)

人人都想幸福,但你知道如何才能踏上那条通道吗?(自律第14天)

作者: Elsa_Fu | 来源:发表于2019-01-11 23:27 被阅读9次

Part1 每日复盘

写作总要有个原则,我也是高中语文老师教的那点议论文知识,所以没有技巧可言。但是每次我写的时候都提醒自己,"说人话"。
尽量写完站在读者角度考虑,愿不愿意继续读下去?

读者不是为了看你显摆长句,你如果尽说些概念化的东西,人家才不愿意花费自己的宝贵时间阅读,简单说,就是会聊天。
小马哥跟我说,大师的作品都是行云流水,才不会拘泥于我们整天研究的术。一旦陷入各种写作技巧,其实也就失去了根本的"魂",即所谓的原创风格。

同样,真正的学习方法,其实也是笨方法,预习,学习,复习,形成一个闭环思维方式。并非凡事都有捷径,之所谓,欲速则不达。

任何事情要有始有终,写作交代一个事情,有主题,道明白,就是一个闭环,至于言简意赅,那就是写完删除掉冗余修饰,这需要不断练习,心中需要不断有个监督自己的声音,说人话,别太自我。

今天的内容和我下面的读书笔记有相通之处,心流,写作如果也能有那一刻,下笔如有神,相信就是我写作的心流体验了。

Part2 读书笔记

《心流》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人人都想幸福,但你知道如何才能踏上那条通道吗?(自律第14天)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倦怠中徘徊”。
无疑,从古至今,人们都在寻求幸福,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高,但幸福感呢?几年春晚也都在围绕幸福感而谈,说明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幸福感和物质上升不成正比。

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AI增加了生活中无数的可能性,但是我们更容易精神涣散了,各种抑郁,幻想等精神疾病也日益增多,每当资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就会引发我们内在秩序的失衡。
而在本书中,作者米哈里借用“熵”,形容精神的混乱程度,称此为,精神熵(shang,谐音伤)。

而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优体验,是有一种幸福洪流(heart flow)带领着我们。当心流感受的出现,就是真正的幸福时刻。

何为心流体验?

当你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的秩序与安宁时,一种极大的满足感悄悄地潜入了你的心,使你快乐。

那更多的心流出现在工作当中还是生活当中?

心理学家做过一组问卷调查,54%心流体验发生在工作中,18%发生在休闲中,答案是令人意外的。休闲时还更少的心流体验?

试想,如果你休闲时间在不停地刷手机,刷完之后是不是觉得什么事都没做,身体又疲劳,有的人甚至为了白白浪费了时间而感到自责和内疚。这样一想,是不是这个问卷调研的结果比较合乎情理。

古人也有心流的时刻,庄子的《庖丁解牛》。庖丁说,"臣子以声韵而不以目视。"还有欧阳修的《卖油翁》,""我亦无他,唯手熟尔",用现在的话说是匠心精神,光从文字中就能感受到高手绝对是体验过心流。

心流不是鸡汤,而是让你保持高效,工作翻倍的科学原理。

因为,作者米哈里发现:幸福并非瞬间发生;它与运气或概率无关,用钱买不到,也不能仗势巧取豪夺;它不受外在事物的操纵,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外界的诠释。

实际上,幸福要靠个人的修持,事先充分准备、刻意培养与维护。只有学会掌控心灵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相当于接近了幸福的境界了。

怎么去获得心流?

大自然绝对不是为人设计的,人类是和大自然不断的搏斗中生存下来的。所以整个自然是混沌的。
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为什么技术不断上升,还会更加沮丧和难过呢?

因为我们的欲望总是随是会随着我们拥有的东西不断膨胀,这也是我们难得幸福的原因。

人们内在的秩序感,特别容易缺失。比如,一件小事所引发的精神熵的膨胀。人最怕的是不是得意忘形,而是失意忘形,对意识中的目标开始达不成,内在开始失序,继而对自我不断的否定。这样就是一蹶不振。

心流的关键词

成长

书中用象限图来描述,横轴技巧,纵轴挑战。

当你的技巧足以面临你的挑战,叫厌烦,干的活没有意思。
当挑战程度大于技巧,这叫焦虑,因为应付不了这么多事,很痛苦。
但两者之间有一条通道,叫心流渠道,也是人生成长的临界点。可以帮我们带入到心灵通道中,寻找可以带来成长机会的通道。

文化有关,例如,工作的悖论。

放下手上工作去看电视,休闲的时候,会去选择休闲。这是文化的惯性,亚当为什么去干活?是因为他犯了错,西方文化中,倾向工作就是受苦就是累的。工作这是亚当应受的惩罚。

而东方文化中不是这样,难怪都说亚洲人最勤奋,从孔子开始就是,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除了文化,这也家庭环境有关,如果父母家人都只看结论,你也不会养成重在过程的体验。

感官带来心流的体验,所有感官心流=行动+心灵

生活中可以尝试:

步行的时候,设置小目标,也会觉得步行很有趣。
舞蹈,是天然的和音乐链接
瑜伽,印度语叫"结合",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心流,尤其在控制身体和体能方面,像太极拳,武术。除此之外,研究历史,科学,哲学,文字的把控。

总之,心流是自己的生长的过程,找到自己的通道,不断的去挑战自己。咱们业余的人也可以做到。

工作

弗洛伊德说,快乐的秘诀是工作与爱。取决于两方面:
1.对工作的设计
2.自我的心态,重新认识自己这个工作。

工作之余,如何利用闲暇时间?将是决定一个人生活水平的高低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

书中有一段非常适合读给青少年的话,

除非一个人能自行控制工作与闲暇,否则注定会感到失望,大多数的的工作和休息活动,尤其是消极接受大众传媒的方式,不是以快乐为目的,她们只是某些人赚钱的工具。
一方面,我们听任她们的得逞,只会吸干我们生活的精髓,只留下一副空壳。
另一方面,工作和闲暇正如我们的人生,可以应我们的需求发挥作用,不浪费闲暇的人,更会觉得时间有价值。
未来,不仅属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属于那些善于闲暇的人。

举个例子,我们平时玩手机游戏,游戏不是为了我们成长而设计,手机游戏是为了达成一个目标,让你花更多时间上瘾在里面,包括看电视。

一旦沉迷在游戏中,电视剧中,实际上,我们的精神伤是不断增加的,我们并没有学会成长,没有学会专注。

如何在闲暇时间,是让我们学会思想更加集中,还是更加放纵?
希望年轻人想想怎么度过这个时光,下班后16个小时如果当做生活中另外一天来对待,又将如何?我们的大脑不会疲倦的,它只是切换到另外一个方面,对大脑来说就是一个休息。

生活中那么多美好的文学,诗歌,逻辑性,科学,历史,都等着我们来拜读,而不要完全把闲暇时间全用来打游戏,刷抖音。

人际关系之乐

大量人怕孤独,在孤独时内在秩序更加紊乱,内在注意力是涣散的,精神熵开始增加,开始变得不知所措。

所以学习运用独处的时间,是人际关系之乐的一个基本。古人三千年前就提出,"君子慎独不自欺",尤其在童年时间就很重要。

10来岁的孩子若不能忍受孤单,成年后就难以承担很多责任。青少年为了逃避混沌的,能够让自己能够减少面对孤独的时间。会注意自己的外貌,会追星,有的甚至吸毒,其实都是怕面对独处,寻找一种快速的替代方法。

我们的心灵更容易被,为了免予被别人打扰,我们需要适当的独处,叔本华说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是不无道理的。

最后,不要总是想着放任自己,再轻松一点,一直待在舒适区,没有点滴成长,在活动中华体会不到自我价值,将会是离心流会越来越远。

Part3 每日打卡

人人都想幸福,但你知道如何才能踏上那条通道吗?(自律第14天)
人人都想幸福,但你知道如何才能踏上那条通道吗?(自律第14天) 人人都想幸福,但你知道如何才能踏上那条通道吗?(自律第14天) 人人都想幸福,但你知道如何才能踏上那条通道吗?(自律第14天) 人人都想幸福,但你知道如何才能踏上那条通道吗?(自律第14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人都想幸福,但你知道如何才能踏上那条通道吗?(自律第14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tq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