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2015年4月28日,北京是一个大雾霾天,勉强能看到北京西站的发光指示牌,我乘坐高铁南下,来到了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一下火车,恍如来到仙境,真是除了白茫茫的一片,几乎什么都看不到。这雾霾味道浓郁、纯度极高,令人十分陶醉。
我是通过校招两试后,被邀请来河北电视台实习的,实习结束后会再组织三试。
这是我第一次来石家庄。我当时想从定福庄到石家庄,无非是换了个村而已,可以接受。
01 认识他们,是我一辈子的荣幸
到了台里,简单交接了下手续,坐着大巴车来到了河北医科大学的男生宿舍,八人间,条件十分简陋,仿佛又回到了高中时代。
在这里我认识了第一个实习伙伴,北京体育大学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的阿福,一问还是山东老乡,倍感亲切。下午两点多,两个人都还没有吃午饭,于是相约出去找点吃的。
出了医科大学的西门,两个人人生地不熟,看着南边高楼多,茫然的溜达着走过去。突然一家写着“安徽正宗牛肉板面”的小饭店映入眼帘。这个板面店开的位置真是绝佳,因为它旁边居然是两家夜总会,“辉煌”和“阿玛尼”。浮夸的夜总会门面装饰和这苍蝇馆子呆在一起,这极不相称的镜头画面,让我忍不住赞叹一番,咱之前没见过这场面。板面,也就是面条了,正是饥肠辘辘,可以来上一碗。
到了饭店两人各要了一碗板面,阿福外要了一瓶啤酒和一头大蒜,尽显山东大汉本色。不过这板面可把我给吃惊奇了,面条很宽、汤汁很辣、一根根的红辣椒分外耀眼,总之,我是吃不习惯。阿福倒是吃的挺痛快,时常伴着“啊溜、啊溜”的喘息声。
我正吃得难过,突然走进来一个衣着暴露、香气逼人的妙龄女子,和老板点了份板面要打包带走。我想这应该是夜总会的服务人员。就在那女子坐定等面的时候,阿福突然开腔了,一本正经地问那位女子,“辉煌的?”那女子非常不屑地看了一眼满口红油的阿福,非常嗲气地说,“人家阿玛尼的。”
阿福嘿嘿地笑着说,“我辉煌的,有空来玩。”我差点给吃喷了。大家都是刚出校门,脸皮都挺薄,搁现在,我想阿福怎么着也得加人家个微信。
两个人吃完饭回到了学生宿舍,这时候又有两个伙伴到了。其中一个老干部打扮的哥们正在擦床、擦桌子,擦完了自个的又过来擦我的。我赶忙谢过,心想这老干部怕是有些洁癖,我是真没看出这床架有什么可擦的。这个老干部是阿宇,姓李。当天就被所有实习的小伙伴称呼为“李台”。
另一个伙伴,明显看上去要稚嫩很多,白白净净、胖胖乎乎的,戴着一副眼镜,站在那冲哥几个一阵傻笑,憨态可掬,怪瘆人的。彼此介绍才知,这是一个本科生,我们剩下的三个都是研究生,难怪人家看着如此年轻。这白净的小伙子叫阿涛。
虽说宿舍是八人间,但最后其实就到了四个人,于是我们一起开始了两周的实习生活。当时的实习状态是,几人往往要在单位主动学习到八点多,然后自主活动。我晚上会去操场跑几圈再回宿舍,一般回来会碰见拎着两瓶啤酒回来的阿福,进门会看到阿宇一边扇着蒲扇一边看着书,不时发出“好爽、好爽”的口头禅,然后紧接着会传来阿涛嘿嘿嘿的笑声。
熄了灯,四人开始神侃。从实习困惑聊到最近梦境,于是要请阿宇说说石家庄这座城市,再解解梦;从足球、篮球聊到著名的运动员,于是要请阿福给详细介绍一番;从电影、电视聊到拍摄手法,我经常会大言不惭地发表一番见解;唯有阿涛一个本科生,大多数时候只能随声附和一下。为了避免尴尬,我们开始轮着讲笑话,结果这小兄弟,讲了好几天居然讲出来一个“解锁姿势”的笑话,我们大为震惊,连着笑了好多天。
大家的感情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从那以后,我们常一起撸串喝酒,撸串要的第一个菜是“花生毛豆拼一盘”。久而久之,“花生毛豆”成了我们外出喝酒的暗号,也建了一个群叫“花生毛豆四人组”。
02 做一个合格的记者,向前辈们看齐
实习结束,经过了台长最终面试,在我们回校准备答辩的时候,我们都收到了录用通知。兴许是几个人实在找不到更好的Offer,当年的7月2日我们居然又聚在一块了,不过这次四个人被分在了三个频道,我去了新闻中心,阿宇去了农民频道,阿福和阿涛去了经济生活频道。
去哪个频道像是抽盲盒,7月4日正式栏目报到当天才知道,我本来是想做编导的,没想到最后却做了记者。阿福本来想做记者的,最后却做了编导。阿宇和阿涛的预想还算正常,不过老干部阿宇被分到了农民频道,多少和他的气质不太相符,阿涛倒是去了一个大栏目——《今日资讯》,心满意足。
“花生毛豆四人组”的记者生涯由此开始了。
报到当天下午,我就被制片人派出去采访了,是最简单的一条小新闻,去街采路人和采访气象台。那天我第一次拿起长长的话筒,真正开始在一张白纸上面开始乱涂了。后来制片人给我分配了一个老师指导我,在姣姣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开始熟悉摄像机、学习剪辑机,并锻炼写稿能力。
2015年7月27日,姣姣老师带队采访,我摄像的《城市小候鸟的别样暑假》专题片在当天河北卫视早新闻播出后,当晚被CCTV2《经济信息联播》转播,这是我当记者开始干活的第三周,坚定了我继续干下去的决心。
在职业生涯的前一年半,我在早间新闻制片人、主管主任以及众多前辈的指导下,从早八点半到晚上十一点半,经受了新闻采访业务魔鬼般的训练,他们不断地引导我、打磨我、启发我,让我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
其他几个哥们也都干的不错,阿宇已经成了出镜达人。老干部虽然下乡不久,但是在那个氛围烘托下,已经渐渐找到了民生记者的感觉,也帮助了很多老乡,干了很多实事。阿福本来就有逗比开朗的性格,做了《我爱购物狂》的编导,贡献了好几次神级救场。至于阿涛,其在台长面试环节自称是河北大学最好的本科毕业生,让现场所有的领导记住了他。作为当年河北台录用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本科生,他年轻、纯洁、阳光,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极具可塑性,注定会成为记者中的中坚力量。
每逢周五,只要哥几个没有出差的,我们几乎都要约着去撸串喝酒,根据地就是阿布扎比。等花生毛豆拼盘一上桌,小啤酒一喝,先从最近的工作情况入手,互相交流采访经验,互相提醒采访注意事项,互相推荐书籍阅读。等小啤酒一整多了,就开始忧国忧民了,牛逼就吹上来了,不整到凌晨没有回家的时候。
作为记者,我们成长的经历大体相同,先从民生小新闻做起,走街串巷、观察生活、寻找热点、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然后慢慢开始训练舆论监督采访。我们几乎都被围攻过,几乎都和当地不作为的官员辩论过,我们是真正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的记者,我们是一群拿着微薄的工资,为群众利益四处奔忙的记者。
我们四人刚开始除了阿宇家是本地的,其他三人都租房子住。节假日,我们也经常在我和阿涛租住的房子开灶做饭,喝多了胡乱客厅一睡就是一觉。每过一段时间,小区物业的保洁大爷都要被叫来,清理出三分之一客厅的啤酒瓶子。
刚工作那几年,那是一个奋不顾身的年纪,貌似也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大家都倾尽全力去证明自己。我们仿佛是一个个泥鳅,扎进了各个栏目组。
采访发生的事情很多,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做记者的日子,延展了我们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我们有了很多人不曾经受的人生体验。我们的性格变得坚毅、沉稳,忍耐力、抗压能力在不断增强,眼光变得更为毒辣,口才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尽管我知道,我们做传统媒体的记者,大部分的工作样态还是和二三十多年前的前辈们没有多少差别,只是设备更先进了,速度可能更快了。我知道,我们要做的就是向前辈们看齐,也就算合格了。
03 四个走了俩,还有俩在坚持
这两天翻了一下以前的朋友圈,莫名的掉下泪来。原来当年那么拼,几乎发一条新闻都能兴奋好一阵子。采访有感触,还会写写诗歌,也能与本硕的老同学们一直保持着互动。怎么后来,渐渐的朋友圈也不发了,老同学们也都不再联系了呢?有工作的原因,没法再发一些无所谓的朋友圈了,也可能是看尽世间百态之后,和老朋友们彼此的世界距离太远了,感觉越来越陌生了,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不再像以前那么冲动,疲乏了。
阿福没做成记者,后来做编导也做乏了,于2019年底通过山东省引才用才计划,说要回老家当高中体育老师,不过最终没能当成高中体育老师,而是去了教育局。偶尔聊天,看其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阿福,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山东人对编制的向往。
阿宇应该是最早不想再做记者的,后来他去做了行政,再后来他干脆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于2020年10月份成功上岸某省直机关,这下才真正符合了他老干部的气质。阿宇进了机关不久,就成了非常厉害的笔杆子,我想这与他的资质有关,也与他做了五年多的记者历练有关。
唯有剩下我和阿涛还在坚持做记者,从一个栏目来到另一个栏目,仍在不断接受锤炼。我们还是成长中的记者,没机会见真正的大场面,大多数时候还是要走街串巷、观察生活、寻找热点,我们在突发现场、田间地头、大河细流,捕捉真实、采访真相。
在经历了粗糙的开始做记者的头几年,我也找到了我的职业偶像。自从读了王慧敏的《不改初衷》之后,我也知道该怎样做一个真正的记者了。兴许只有坚持下去,才会知道、找到什么是真正的新闻理想。
不足的是,我们至今没有专门做过主题新闻报道,缺少这方面的实践历练,将来应该还有机会,不过如果一直能做舆论监督报道,我也心满意足。
04 相忘于江湖吧
一晃七年过去了,我们都已成家,除了阿涛以外,也都当了父亲。渐渐的,我们在石家庄定居的三个,有时候三四个月才能聚上一次,不过我们都不再喝啤酒了,现在都开始整白的了。啤酒没味,不足以刺激我们日益深沉的神经。
前一阵子阿宇因为长期伏案写文件伤了腰,不知道现在是否已经痊愈。
阿福我已经快有两年多没见了。他真正成了,想当记者没当成,想当老师也没当成的一个乐观豁达的人。
阿涛刚结婚两年多,现在估计还沉浸在甜蜜中,不过等他当了父亲,生活的真相他也就知道了。
我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周五下班花生毛豆拼一盘唠唠人间百态、众生百相,吹吹牛了。
时间久了,也可能会像以前那么亲近的老同学一样,不再联系,相忘于江湖了。
阿宇和阿福都已经不做记者两年多了,不知道他们是否还会怀念外出采访和做活动的日子,或者说那段日子会像噩梦不时侵入梦中。
我是怕时间久了,过去的这些事再也记不起来了。
这几年,石家庄的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即便是在冬天,也没有多少雾霾天了。石家庄已经成了我呆的时间最长的一座城市,也喜欢上了这座极有人情味的城市。
记者这个职业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但在这个日子里,非常怀念花生毛豆组在一起奋斗的日子,也尤其感谢那些对我们提供帮助的前辈记者老师们。
祝愿所有的同行节日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