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下午的时间把《长安的荔枝》看完了,这本书不厚也不大,也是我最近看得最快的一本书。
这本书作者是马伯庸,讲述的就是杜牧有句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故事的延展,也就是将这首诗进行了一个扩大细致的描述。
书中从即将成为房奴的主人公李善德购置宅院开始,描述一个小人物为了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在与官僚之间的博弈,内心挣扎的极限生存的故事。
本书的主人公李善德四十多了依然是一个九品小官,在刚购置完房产,心情愉悦的回到单位,却被上司同僚们算计捧杀。在酒醉半酣之际把一个误以为是“美差”的“死差”接下来——运输鲜荔枝从岭南(也就是广州)运到长安。
待到酒醒时,才发现公文书贴黄纸上的“荔枝煎”之下竟是“荔枝鲜”,“荔枝煎”与“荔枝鲜”虽一字之差,性质却是天壤之别。
荔枝的娇贵就是“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贵妃诞日之前,将新鲜荔枝送到长安根本是不可能任务。
新鲜荔枝的保鲜期只有三天,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以当时的速度,职方司记录:二十年内,唯一一次真正达到八百里速度的邮传,是王忠嗣在桑干河大破奚怒皆部,两千四百里路,报捷使只花了三日便露布长安。
当然,这种例子不具备参考价值。别说兵部不给你八百里加急的权限,就算给了,你也跑不出速度。
所以大家都知道接下这个活儿是必死无疑的,面对着无人帮衬的情况下,李善德打算一死了之,在好友杜甫和韩洄的规劝下,决定先去看一下做一下挣扎。
好友韩洄建议他“和离”,明知荔枝这事是办不成的。早点与妻子合离,将来事发,不会累积家人,而且趁着剩下的四个月可以多赚些油水。如长安商家有一种账目叫做“沉舟莫救”,既然舟已渐沉,救无可救,不如己早收手尚能止损。
而杜甫却是鼓励他,“即使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搏出一点微茫的希望。”
劝他去岭南走一趟再定夺,并赠诗一首。“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既是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
面对这酒汁淋漓的诗句,李善德握着纸卷的手腕突地一抖,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胸中漾开。
于是李善德利用“荔枝使”的身份为自己争取了一些资金和交通便利,一人一马,跨过灞桥,离开长安,毫不迟疑地向岭南奔去。
尽管在岭南被当地的官吏鄙视不屑,不提供任何经费,但面子上也是给了一些便利,比如给他开具了五府通行符牒,这对于不善应变李善德来说没有多大的好处,吃住方便而已。
而对于胡商苏谅来说意义就大了,它可以免税免检,在各方面急需用钱变通的李善德与苏谅达成钱权交易。
李善德在当地认真了解荔枝的品种、种植、储存方式及变质时间,精于算法的他知道想要把新鲜荔枝送往长安,只有两个办法:延缓荔枝变质时间,提高荔枝转运速度。
李善德利用这笔换来的钱,以及苏谅商队的便利,通过多次试验,测算从广州到长安运输荔枝的时间和最佳路程,其中运送试验的经费不足,李善德不得不再去经略府讨要符牒,拿到后换取银两,解决银钱和运输队伍的问题。
通过胡商苏谅和荔枝女阿僮帮助,利用品质较差“三月红”进行一个月的试验,人生第一次花这么多钱在一件毫无胜算的事情上,但疲惫的他眉宇间挤出一丝坚毅,“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
不断对路线和荔枝保鲜方法的调整,所有数据都表明,提速已达瓶颈,五天三千里已是极限。他已穷尽一切可能确实没有丝毫机会把荔枝送去长安。
拼死一搏也分很多种,为皇帝拼,还是为家人拼?
面临退无可退之际,李善德想起阿童的建议,不如把夫人和孩子接来远遁岭南。
这个逃避的想法一通达,连食欲也打开了。长期的紧张心情在此刻得以放松,开心的与荔枝奴峒人们享受采摘荔枝的乐趣。
这不经意的放松却让他找到了让荔枝延长保鲜时间。
一条把荔枝从岭南运往长安的方法成熟路线图在他头脑中形成。李善德知道现在整个大唐,没有人能够比他更懂荔枝悟性与驿路转运之间的事情了。
殊不知,他历经千辛万苦设计的能11天运输新鲜荔枝的方案,已变成了一块肥肉,谁都想从中间分一杯羹。
自然也有人会从中作梗,岭南经略使何履光和手下赵辛民,阻挡的原因是他们想到既然这个任务能完成,那以前没有完成,圣上会认为是自己办事不力或者是没有能力。在李善德回长安途中,安排追杀堵截,被义仆林邑奴舍命相救。
回到长安后,原本以为办理手续顺利,各部门同僚却敷衍搪塞、相互踢皮球,就是不办事,运输方案险被奸诈宦官鱼朝恩占为己有。
好友韩洄教诲道:做官之道,其实就是三句话: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一人吃独食,是无法长久的。
于是,在同样有觊觎之心的高力士(冯元一)暗中帮助下,他将运输方案献给卫国公杨国忠,以一句“乐见族亲和睦,足慰圣心”得到赏识,并派遣李善德来负责运送荔枝,还给了他一块银牌。
如卫国公说的“流程那种东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有了这块银牌,所有的大门都向他敞开,鱼朝恩主动退让,过去百般推脱的同僚纷纷主动示好,包括曾经鄙视他暗杀他的何履光赵辛民。
“弱者遵循规矩,强者制定规则”就是这样,过去李善德依足了规则,却处处碰壁;而有这么一块不在任何官牍里的牌子(右相的银牌),却畅行无阻。
终于,李善德在权势的庇护下完成任务,在贵妃生日这天,成功将荔枝送到长安。
但这一切,对于李善德来说,不过是过眼烟云。权势的压制让他愧对的因利益而结识的义商苏谅被朝廷逼迫远离,痛惜阿僮被毁的荔枝园,看到从上到下各层级官僚为分得一口羹而压榨民生。
面对每一个名利场的博弈,经历九死一生的李善德,如他夫人所描述的“他这个人哪,笨拙,胆小,窝囊,可一定会豁出命去守护他所珍视的东西。”
他斗胆地找杨国忠清算经费,把劳民伤财,欺压百姓血汗钱,美其名曰的说是不用朝庭的一分钱。质问他说“不劳一文而转运饶足,下官以为大谬!下钱粮皆有定数,不支于国库,不取于内帑,那么从何而来?只能从黄草驿、岭南荔园榨取,从沿途附户身上征派。取之于民,用之于上,又谈何不劳一文?”让杨国忠恼羞成怒,当场用月杖打得口流鲜血,还把他赶了出去。
尽管如此依然守着如他名字一样的善良和道德底线。
这时韩洄和杜甫来安慰他,陪他一起喝酒,终究推测出暗中帮衬自己的冯元一是圣上身边的高力士,也明白了贵妃为何定要吃这岭南的鲜荔枝而引发的一系列麻烦,也是源于他的籍贯在岭南。
好在他尚念这一份人情,在李善德得罪杨国忠被众官宦踩踏时,帮李善德争取判决,全家长流岭南,至此告别长安城的似锦繁华,过上了自己的世外桃源。
好在是个不错的结局。
文后说明:马伯庸说这本书也是用十一天一气呵成地写完的,既不考虑知识的诅咒,也不顾虑读者的感受,酣畅淋漓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职场基层人不易,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常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一事功成,也是万头皆秃。
通篇读完,虽是讲述唐朝历史,确与和现今职场以及层级陋习有关联,故事跌宕起伏,情节曲折,折射了无论在过去还是现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似的相处模式,但其中几句耐人寻味的话确值得生在现今的我们细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