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名人名篇🌍红月亮:(编辑:卢卢
民国“画坛怪杰”沈逸千一一消失在抗战胜利前夕的爱国画家

民国“画坛怪杰”沈逸千一一消失在抗战胜利前夕的爱国画家

作者: 婉㚥 | 来源:发表于2021-08-08 19:13 被阅读0次

现在提起沈逸千这个名字,恐怕没有人会知道他是谁。

可是在民国时期,沈逸千可是和徐悲鸿齐名的大画家。

沈逸千原名承谔,生于江南古镇嘉定(今属上海市辖区),祖籍松江。

沈家乃世代书香门弟,他的祖父沈柳汀为清代国学生,其故居“四声堂”位于今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西大街152号。

沈逸千聪明好学,从小就热爱绘画,他早年师从旅沪日本画师细川立三学习素描,后来考入上海美专西画系深造。

沈逸千在校期间,开始尝试将西洋画素描写生技法和中国画笔墨技巧妙地结合,渐渐地创造了属于自己风格的绘画作品。

沈逸千为人正直倔犟,从不奉迎权贵,他热爱绘画艺术,更热爱自己的祖国。

东北三省沦陷之后,沈逸千愤恨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他决定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宣传抗日救亡思想。

1933年初春,25岁的沈逸千自行组建了“上海美专国难宣传团”,并且出任团长。

“上海美专国难宣传团”成立后,沈逸千率团自沪北上声援“长城抗战”。

不久之后,国民党政府与日本军阀签订了《塘沽协定》

沈逸千知道之后,深感此条约丧权辱国,内心极为愤恨不平。

为了宣传抗日救亡,沈逸千独自一人北上,冒险来到塞外,在察哈尔、包头一带进行考察、写生。

在塞外,沈逸千自告奋勇,亲自为包头毛毯厂设计图样,支持民族工业。

沈逸千在塞外期间,还专程拜祭了王昭君墓,他敬佩王昭君为国献身的精神,在其墓前当场作画,还吟了一首七步诗一一

“古有宫人纾国难,今无儿女走天涯”

在这首诗中,沈逸千表达了自己对王昭君的敬仰,也间接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思想。

沈逸千这次冒险岀塞,不仅宣传了抗日救国思想,还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可谓是收获良多。

从塞外回到上海的沈逸千以上海美专国难宣传团的名义,在这一年的12月中旬,在上海市民众教育馆举办了“蒙边西北展览会”

“蒙边西北展览会”深受广大上海市民的欢迎,在展览会上,观众们纷至沓来,踊跃捐款,盛况空前。

据史料记载一一

“此次画展实开沪上空前盛举,观众达三十余万人。”

日军占领了东三省后,扶持清废帝溥仪,又派出特务,极力挑唆蒙古王公脱离政府,建立伪政权。

1934年春的一天,“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简称:蒙政会)成立大会将在位于乌兰察布盟的百灵庙召开的消息传到了上海。

在上海的沈逸千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由拍案而起,他立即携带抗日宣传画火速赶往北平。

在北平,沈逸千又坐上了《新生周刊》主编杜重远为他提供的汽车,日夜兼程赶赴百灵庙,去争取蒙古王公的支持。

沈逸千想用“国难画展”的方式唤醒蒙古民众的抗战决定,他不顾暴风骤雪,日夜兼程,前往百灵庙。

到达百灵庙后,沈逸千才发觉没有适合的场地可开画展。

沈逸千灵机一动,将宣传画放在百灵庙的外墙上,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广大的蒙古民众,也可以引起来往的蒙古王公的注意。

在百灵庙开宣传抗日画展期间,沈逸千还专程去拜访了蒙古王公。

沈逸千在蒙古乌兰察布盟盟长、蒙政会委员长云王面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亲自为云王画像以表尊重。

在绘画过程中,沈逸千对王公贵族慷慨陈词一一

“日军侵吞我东三省之后,建立了以溥仪为首的傀儡政权。现在,日方还想将黑手伸到蒙古草原。值此国难当头之际,我想堂堂成吉思汗的子孙绝不可能对日本人俯首帖耳,更不愿意沦为亡国奴吧!”

蒙古王公被这个远道而来的汉族画家所打动,云王特意向沈逸千表示了谢意,并吩咐手下将祝福的哈达、名贵的獒犬和精美的毛毯赠给了他。

沈逸千心中很开心,他并不是为了昂贵的礼物,而是为了争取蒙古王公首战告捷。

正当沈逸千认为联合蒙古王公共同抗日只是时间问题的时候,国民党派出的一个部长却满脸不高兴地找到了他。

那位部长觉得沈逸千的到来抢了自己的风头,因此对沈逸千横挑鼻子、竖挑眼。

最后,沈逸千将云王送给自己的名贵獒犬转赠给那位部长,这才没有引起更大的风波。

虽然沈逸千的壮举感动了蒙古云王,但是并没有挽回蒙古王公脱离中央投靠日本人。

1936年2月,蒙政会秘书长德王凭着日本关东军代表田中隆吉的撑腰,悍然成立伪蒙古军政府,并且自任总裁。

沈逸千没有想到自己千辛万苦,还是阻止不了蒙古王公投奔日伪,他深知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决定去《大公报》做写生通讯记者,继续宣传抗日救亡思想。

沈逸千做写生通讯记者期间,他凭借自己岀塞经验和沿途朋友的帮助,在《大公报》上连载了《冒着大风迈进的骆驼队》、《塞外的粮仓》、《最近两度被伪军袭击之陶林城》等一系列图文报道。

沈逸千发表的连载图文报道不但宣传了抗战思想,更让广大群众了解到塞外的风土人情。

虽然《大公报》销售量一直以来都很高,但是沈逸千通讯记者的工作却十分的艰难。

《大公报》对通讯记者不发薪水,生命也没有保障。

沈逸千当然知道做通讯记者的危险性,但为了抗日救国,他什么都不在乎。

1936年11月,叛国投敌的蒙古德王率部以百灵庙为据点,南犯归绥城(即今呼和浩特)。

在当时,傅作义所率的部队自卫反击,成功粉碎了蒙古德王企图分裂国家的阴谋,取得了“绥远抗战”的胜利。

“绥远抗战”的胜利振奋了国人抗战的决心,《大公报》随即将沈逸千所作的上述写生报道汇编成册,赶印出以道林纸精印的《察绥西蒙写生集》

《察绥西蒙写生集》一经出版,广受欢迎,人人争相购买,风行一时。

沈逸千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了塞外抗战风貌,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勇气。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之际,剧作家阳翰笙根据沈逸千出塞之传奇经历编写出电影剧本《塞上风云》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塞上风云》无法拍摄,这成为了阳翰笙的一块心病。

后来,阳翰笙在左翼明星赵丹的邀请下,将《塞上风云》改编成四幕话剧,由赵丹和妻子叶露茜主演,此剧上演后场场爆满,轰动一时。

不过将《塞上风云》搬上大银幕一直是阳翰笙的心愿,毕竟话剧舞台太小了,不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到了后来,阳翰笙在重庆担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时候,又一次将电影《塞上风云》提上了日程。

当时已经三次到内蒙古写生的沈逸千被特聘为《塞上风云》的顾问,为了宣传抗日救亡运动,沈逸千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沈逸千随《塞上风云》拍摄组一路风尘来到了榆林,他们虽然历经了千辛万苦,但人人士气高涨,精神饱满。

在这一路上,沈逸千不时掏出画布,画上几笔,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再忙也要坚持绘画。

1939年,沈逸千在重庆发起了中国抗战艺术出国展览筹备会,出任总干事。

1940年,沈逸千又将应征作品运往苏联,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国艺术展览会”。

1940年2月和10月,沈逸千应邀两度赴延安访问,在访问期间,他被八路军的抗战决心所感动,连续画了很多幅关于八路军的素描作品。

在延安的时候,沈逸千还专门为朱德总司令画过素描。

沈逸千在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举办了“战地写生队写生画展”,他将自己的绘画风格和创作理念带到了革命圣地。

1944年,抗日战争到达尾声,沈逸千内心非常喜悦,他准备等到抗战胜利之后,便出国 办自己的画展。

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沈逸千在重庆的中秋节前夕,到一个朋友家做客,在回家的路上失踪了。

沈逸千失踪之后,他的家人一开始并没有着急,以为他一定有急事离开了。

家人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沈逸千经常不打招呼,便一声不响地岀去办事,等到事情办完了,又一声不响地回来了。

不仅是沈逸千的家人不担心,连沈逸千的朋友也大意了。

1945年抗战胜利了,可沈逸千仍不知所踪,他的家人开始着急,四处打听他的消息。

但是任凭沈家人怎么打听,沈逸千仍没有丝毫消息,他像蒸气一样消失不见了。

当时沈家人一致认为是日本人害死了沈逸千,因为在1944年沈逸千在四川万县和重庆就连遭汉奸特务两次暗杀未遂。

这两次暗杀虽然没有成功,沈逸千却因中毒,造成了双眼半盲,元气大伤的后果。

沈逸千的家人悔不当初,沈逸千的朋友也懊悔不已……

时光荏苒,沈逸千再也没有回来过,他失踪的时候年仅36岁。

一个热爱绘画,热爱祖国的优秀画家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消失了……

1944年,重庆的那个中秋前夕,沈逸千到底经历了什么,谁能告诉我们答案呢?

重庆的夜是那么的深沉,雾是那么的迷茫……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

相关文章

  • 民国“画坛怪杰”沈逸千一一消失在抗战胜利前夕的爱国画家

    现在提起沈逸千这个名字,恐怕没有人会知道他是谁。 可是在民国时期,沈逸千可是和徐悲鸿齐名的大画家。 沈逸千原名承谔...

  • 《纸醉金迷》生财之道及结果

    《纸醉金迷》描写的是“八年抗战”胜利前夕重庆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凇泸会战后,重庆是“战时首都”,也称中华民国陪...

  • 璐璐成长记

    自2015年开始,遵义民革九支坚持开展的慰问抗战老兵活动引起北京民革的关注,在抗战胜利74周年纪念日前夕,...

  • 沈从文:美是一种哀愁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20岁时只身一人闯到了北京,考燕京大学名落孙山,抗战爆发以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在...

  • 1914,蒋介石的东北之行

    1914年,蒋介石曾经有过一次鲜为人知的东北之行。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复员整军会议上的演讲中说:“记得我在民国三...

  • 红岩梗概一

    抗战争胜利纪功碑消失在老革命党的心里、消失在雾蒙蒙的山林中、把人们带到了动荡黑暗的新一个时代,虽然新的黑暗时代又诞...

  • 民国点将录丨老舍:“胜利纪念章”不值半文了!

    01 话说1945年,抗战结束后,民国政府给有功人员颁发“胜利纪念章”。 党政军都有份,唯独文化界无此...

  • 国画家沈道鸿国画人物作品欣赏

    沈道鸿,1947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他在求生中求读,靠自学截获了艺术创造的生命快感。在当今中国画坛众多杰出的人物画家...

  • 黄远生:从末代进士到开山记者

    民国初年,北京报界有“三怪杰”,他们分别是黄远生、丁佛言、刘少少。“三怪杰”当时都服务于民初立宪派的《亚细亚报》,...

  • 17岁出道,周迅走了演员中最苦的路

    在香港回归20周年的节点,古稀之年的许鞍华以一部《明月几时有》重现了香港抗战时期著名的“胜利大营救”。在这幅爱国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国“画坛怪杰”沈逸千一一消失在抗战胜利前夕的爱国画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bo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