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古时教育,需要教育学生学习“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话句,孙子是要告诉他的学生,学成之后,走向仕途,该如何治理国家。儒家讲“礼”,那么,这句话应该属于“礼”的范畴了。这句话,可以看成是孔子对如何治理国家的看法,是他心目中的治国原则。今天看来,也是对的。
这条原则有两层,每一层虽仅仅几个字,但详加分析,深有道理。
第一层是政治层面。在这一点,首先是“敬事”,所谓“敬”,对待政事,一是要认真严肃,一定要详加考察,马虎不得,绝不能想一出是一出,随意为之,因为这关系着多少人的生活;二是要谨慎,不能随随便便,对政事带来的后果,一定要深心熟虑,了然于胸后才可施行,马马虎虎,任性为之,怎么能做好政事呢?其次是“信”,也就是说,在政事施行后,一定要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这样政事才能收效,朝令夕改,民无所从,这样怎么能把政事做好呢?
第二层是经济层面。同样,也有两点。一点是节用而爱人,也就是说,治理国家,一定要厉行勤俭节约,而不能铺张浪费,把节约出来的资金用在正事、急事上,在节用的同时,也要爱人,即是要爱护官吏,对待官吏应该享受的待遇还是不能省俭的,这样才能团结大家共同做好政事;其二是使用以时。这点非常重要。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民安则国富。在古代,国家常常需要征召民众,那么孔子在这里告诫说,征召民众可以,但一定要在恰当的时候。什么是恰当的时候?那就是农闲时候。否则,延误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必会带来严重的后患。
后来的历代王朝,用事实证明了孔子这番话的正确性。凡称盛世,则必君明臣贤,政事正确畅达,轻赋薄敛,人民安居乐业;而末世,则必反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