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为媜

在暑期,“爱情”这个词汇,两度火爆了我的微信群。
01
一天,在某在线英语微信学习群,一网友转发了某知名网站的一篇热帖:“人生大讨论:每月给你十一万,见不到老公,你愿意吗”?
好奇心驱动我点击了文章。没想到该文获得了众多女性的共鸣。
“哎!老公不给钱,自己要工作赚钱!回来还要做饭洗衣,陪吃陪喝陪睡觉,生孩子,管孩子,孝敬公婆……天哪!神啊!阿弥陀佛!上帝保佑!阿门”。
这句评论,获得了几百名网友的点赞。有网友甚至说,给她一万,老公消失得无影无踪都行,“你们心太黑了,别说十一万,他妹的一个月给我一万就行,不见老公真的是很不错的生活”。
还有的说,“这年头有十一万比老公有安全感”,“一开始是爱情,没有想到婚后”竟是如此模样。
深究女性网友们的内心世界,不难窥见几点:
一是婚前婚后角色的转换和落差。由婚前单一的恋人角色转变多重角色——老婆,女儿,妈妈,儿媳妇。不仅难以承受角色之多、之重,最不能容忍的是地位的巨大落差——由原来的被百般呵护的恋人的角色,不得不变成了“带工资的保姆”。
二是安全感、亲密感的缺失——无论社会多么提倡男女平等,女人多么能干,强大,都有一个集体潜意识一直根植于女人内心——女人毕竟是女人,她渴望被呵护、理解、尊重、看见。婚后,这些似乎都没有,即便有,也觉不够。
三是老公成为了可有可无的隐形人。有老公跟没有老公一样,甚至没有老公,反而感觉被解放、洒脱和自由。因为婚后你不能像婚前那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彼此之间,三观不在一个频道上。
一次,一个好久不见的朋友像我诉苦,婚前,她就喜欢买名牌包包,对自己从不吝啬。可婚后,老公时不时地提醒她:随便买一个几十块钱的就可以了。买那么贵的,也没见你的档次提高多少。
朋友说,听后,肺都要气炸了。婚前他可是不反对的,还说女人就要买贵的。她不理他所说,照旧偷着买。她愤愤地讲,弄得像做贼一样,凭什么偷着买呀,可又不想起冲突。真憋屈。
微信群里的女性们看到这篇文章后,也热烈讨论。气氛压抑。我一言不发,清除了所有内容。
爱情,你,怎么了?
爱情,难道如林忆莲、李宗盛所唱得那样么——“往事不要再提……纵然记忆抹不去,爱与恨都在心里……爱情它是个难题……”
想到林忆莲与李宗盛,由相知到相恋到结婚到最终分开的爱情故事,不禁唏嘘。
02
可,爱情不是个难题。
也巧。在同一天另一个微信群,“爱情”也火爆了。
只是这次,基调与上述的群的情绪完全相反。我的体验是——相信爱情,嫁给爱情。
难道这与大家都热爱心理学有关么?
这是一个近500人的心理群,在玩一种游戏——玩卡不卡。这是心理学常见的把潜意识意识化的一种自我探索的心理疗愈方式。回答问题凭直觉。直觉是非常可靠的洞察内心的一种方式。
此次的主题是:面对图中(如图所示)的四种爱情卡片,问:你理想中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如果只能选择一张放到中间的字片上,你会选择哪一张?为什么?其次呢,说说你的故事或想法?
与前面所在的群带来满满的负能量不同,在这个群,散发着满满的正能量,对爱情,对老公,没有抱怨,没有攻击,有的只是感恩,憧憬和渴望。
此群参与讨论的也多为女性,大多已婚。这是一个努力追求自我成长的群体。
可她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完全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有人说,左边白马王子是她所选择的,坚信王子会有,面包会有;有人选择最下面白首到老的温馨爱情;有人选择最上面那张,认为那是老公在逗自己开心,这是她渴望的爱情。
人的欲望好多。有人都想选。我也如此。忍痛割爱,我选择了最右边恋人拥抱的那张:
”如果有来生,我还是坚持要嫁就嫁给爱情,不要嫁给感动。我理想中的爱情是彼此精神的高度契合和同频共振。
你,就是我想要的样子,我,也是你理想的模样……我自由地,没有束缚地活出我想要的样子,你也舒畅地绽放你自己。我们彼此共同成长。彼此是燃料,而不是冷水。
我爱你,但不改变你,你只做自己。”
看到照片中两人的相拥,内心一股爱的暖流在心中流淌。记不得在哪本书看到,说,深爱时,对方已经成为自我的一部分。看到男性虚幻的影子,想到了这句话。事实上的确如此。如,当你遭遇困境时,回忆彼此相爱的点滴瞬间,就会被疗愈。对方已经长在了你心里,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在这个功利化的社会,许多人对爱情失望,这是事实;许多人坚信爱情,这也是事实。你终究相信哪一方,全在于你自己的视角聚焦在哪里。
03
真爱是什么?
爱情有一千个定义,没有一个定义能够穷尽它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爱情心理学新论》中提出,爱情是一个故事。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爱情故事。每个人的爱情故事都不同。
虽然故事的版本不同,斯滕伯格在另一本书籍《爱情心理学》中,早就提出,真爱离不了三个要素:激情、亲密和承诺。
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亲密关系中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期许或担保。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
斯滕伯格认为,前七种爱情都不是真正的爱情,因此称呼上都为带“式”的爱情,他们或缺激情,或缺亲密,或缺承诺。只有第七种,兼具激情、亲密和承诺的爱情才是真爱。
你是否遇到了真爱?
回到文中开首的关于“每月给你十一万,见不到老公,你愿意吗”的文章,公正地说,她们不是“功利”、不是“无情”、不是“冷漠”。
试想婚前的激情、亲密和承诺——甜言蜜语,小心呵护,海誓山盟,到婚后——视而不见,冷眼旁观,沟通变阻;婚前——情人节,生日,妇女节,圣诞节——礼物通通有,婚后却——统统没有!
哪一个女性不会有心理落差呢?
相信觉大多数女性当初是嫁给了爱情,不是嫁给了生活,金钱和现实。
哈佛大学持续76年跟踪700人一生:什么样的人最幸福?发现决定人幸福的不是金钱,名利和地位,研究结果表明:遇到真爱,人生幸福指数大大增加。
主持这项研究的整整32年的心理学者乔治·瓦利恩特(GeorgeVaillant)说,赢家必须“十项全能”:十项标准里,有四条和亲密关系和社会支持有关。
幸福与否与能否拥有真爱正相关。
在人际关系日益功利化的时代,你是否还坚持嫁给爱情?
网友评论
不过,有一点,个人觉得,很多时候,那些落差,是因为要求得太多。当然,无欲无求,也不是人了。要求少一点,心态乐观一点,自己活得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