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历,不能说这只是属于过去年代的一个记忆,因为说挂历,现今社会还是同样存有的,只是记忆里此挂历非彼挂历了,现今更多的是台历了;每到新年伊始,有的家庭会购买一些目前所还称为的挂历本,在我的认识里,乡下农家,都会买一个带有吉祥寓意图片和字幅的挂历挂在家里的大厅家氏神位处。
论挂历的来历,是这么说的:挂历的雏形是一种“讨债本”,随着岁月的流逝,“讨债本”逐渐演变成为当今的挂历。挂历由皇历、日历、年画逐步演变而来,是历书与年画相结合的艺术品,从而产生了那个年代称之为的挂历。
记得,那个年代的挂历,多数都是一些明星的照片,因为那个年代电视广告没有如今这么多,电视普及也不像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着彩电,所以当红的艺人们都是从日历明星开始的,那个年代,能上挂历的明星也就代表着是何等的一种幸运和受欢迎。
在记忆里,那个年代的音容笑貌是那么自然、亲切,没有过多的装饰,没有浓妆艳抹,感觉是从内到外的真实自然和美。照片的拍摄水平也应该是首屈一指,比拟当下的写真、造型来得平实美丽,透着岁月赋予的厚重凝练。因为真实的东西是最能打动人,因为真实的东西也是能长久流传下去的。
虽以现在的眼光看这么些挂历或许会心觉略微掉档次和嫌弃。
在自己的记忆里,自从懂事起到离开乡下老家踏上长沙求学的道路后,记忆里特别深刻的就是家里的挂历。
每年元旦前后一点点时间,家父总会收到一个或者多个那种类似装羽毛球的圆筒,但是比它要长要大很多,每年的这个时候,还小的我们,特别的开心。每年家父也会小心翼翼的打开圆筒拿出装在里边的东西——挂历。小时候我们不知道这些挂历的来历,也没有盘问过家父。
每年寄过来的挂历,都不止一个,而是很多个,而且每个挂历上面配的图照也不一样。我们也会从第一个第一张全部翻开完,然后选出自己特别喜欢的一个留下来,也可以挂到自己的房间里,或者放开为12张,一张张的粘贴在自己房间的墙面上。
那个时候,家里的房子,乡下的房子结构都差不多的设计,进门超大厅屋,厅屋两旁是两个房间,一楼、二楼都是一样的结果,然后左边是进厅去厨房的,右边是楼梯上二楼,每个房间很大。被白灰刷过的墙面特别白,但是整个屋内都是白色的墙面,显得特别的单调,那个时候没有多少钱去购买装饰画类的装饰品,为了让屋内有点色彩感和美感,家父家母,当然还我和姐,每年年份交替待收到从远方寄来的挂历后,一家四口会选一副共同认可的,然后拆分为12副整整齐齐的粘贴在厅屋和进厅的墙面上,一年一次,新的代替上一年的。
年纪还不够自己能够完成这样的事情前,都是家父家母完成的,我和姐只是在旁边乐呵着跑来跑去,贴完后,我们还会特意从大厅门外走进来细观下效果,也算是给这个家新的一年换上了新的衣裳。这一天,家人都特别的开心。
待家父家母他们渐老后,来年还收到挂历也就不再把原本已经粘贴在厅屋墙面上的就挂历图摘下来换上新的了。时间带走的不仅是时间,还带走了很多对生活一种欣赏美的心灵。
从那以后,每年只有我会和姐姐商量要不要换下旧的挂历图了,这样子也坚持了好些年,在到了高中再到长沙后,这样的商量也就再也没有了。粘贴在家里墙面上的那些挂历图画有的意见有了岁月的痕迹,退去了颜色。有的掉下来也就没有再给粘贴上去了。是我们长大了,已经丢失了对家的爱吗?还是我们长大了,视线的关注点已经早已被移到了远方的风景。
很多年以后,我们也不再常回家,常年在家的也只有家父家母了,姐姐也嫁人了。家,也从此像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旅馆,对这个家也越来越陌生,也越来越远走。
那些年,还每年准时收到挂历的年岁,家父都会把多余的挂历送给家里亲戚,他们也会一样把挂历拆分粘贴在家里的墙面上。这也是那么些年代,乡下的我们对家的一种装饰和对家的一种装点。这样一种记忆,也只属于了那个年代。
后来,不再有邮包邮寄到家里了,也再也没有收到过从远方寄来的挂历了,我问家父:为什么现在收不到挂历了呢?家父说:
一个承诺,履行了十年,何等的不容易啊!我有愧于我的学生。
这个时候,我才明白,那过去的十年间,为什么每年都会准时收到从远方寄来的挂历——原来里面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一个十年的承诺。
挂历的历史在2013年10月31日画上了句号,中央纪委发出《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从这个时候起挂历也就从此退出了时代的舞台。
我想,有着挂历的年代,应该也将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吧。
网友评论
其实我们那也有,不过已经都不再有那个年代的味道了
周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