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到了灵堂,见众吴将恶狠狠,气汹汹,他仍然毫不胆怯,朝灵台前直扑过去,双膝跪倒在地,泪如雨下,甚是伤心。
吴将中以程普为首,见孔明如此举动,揣测不透他到底安的是什么心,“铮──”抽出三尺青锋,举在手中。众将齐齐抽出宝剑,顿时间,“哐……”一片铿锵之声,只待孔明一有不到之处,便要将他剁为肉泥。
鲁肃见了,惊恐万状,料道劝也无用,吓得浑身发抖,扭过了头,看也不敢多看,只是双手乱摇,张着嘴一句话都叫不出来。
孔明趁吴将抽剑示威之际,迅速从袖中取出祭文,眼泪尚自流个不停。
程普见孔明手中的祭文上密密麻麻写着无数蝇头小字,工整却又隽秀。
心想,前来奔丧的人到此灵前总是寥寥数言,应个景儿罢了。就是庞统也不过稍长一些,而且一点也无悲容,到底不是心腹之交。而孔明平时看来与周瑜冤仇相报,好似冤家对头,今日却是涕泪交流,外加一纸长篇累牍的祭文,难得他与周瑜这般知交,我等可是错怪了他?
程普想罢,举着剑楞楞地望着孔明。众将对孔明举止也大大出乎意料。见程普不动,他们也不敢胡来。
只要你们此时不下手,就丧失了报仇的机会。孔明的祭文一读,不要说这些大将心会软下来,就是那些惯会舞文弄墨的文人也忍不住这般悲哀。
孔明当然也懂得这些吴将此时的心理,对他们只能软,不能硬。便读道: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
──年过五十便不算是短命了。你刚刚三十六岁,年富力强,正是施展自己才能的时候,谁料你会夭逝而亡昵。怎不叫人痛心入骨呢?
“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
──我们孙、刘两家是唇齿之邦,江东死了个得力的主将,也是我们刘家的损失。故而我不避嫌隙,亲自奠酒,也好让九泉之下的英魂有一些安慰。
“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
──你年少好学足智多谋,堪称吴中小辈英雄;又与孙策弟兄相称,专好扶危救困,疏财仗义,为国为民注福消愆。
“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
──你十三岁就披发为将,助孙策打下江南六郡之地,如此奇才,古今罕闻。
“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
──三十六岁正是身强力壮,精神充沛的时候。你抱病戎马,东征西杀,天下英雄谁不赞叹你这种自强不息的意志!
“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
──你姿质风流,仪容秀丽,与小乔相配,正是郎才女貌。大汉当朝有你这样的臣子感到自豪。
“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你身为六郡大都督,为了孙家的江山,广采博纳,任人唯贤,始终能奋争向上,表现出了一个军事家应有的气概。
“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
──自你从鄱阳湖操兵回来,蒋干到此说降。你设下重重圈套,用了一条“反间计”,轻面易举地除了两个对手,使曹操打了牙齿往肚子里咽,而蒋干还蒙在鼓里。
“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
──虽说你年事不高,但文兼武备,六韬三略无不精通。尤其是赤壁一战,火攻破敌百万,力挽狂澜,曹操哪里还敢正视江东!
“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曾记得你当年被人称作小辈英雄,有口皆碑,何等威风!想不到你竟是这样命运乖骞,早早地与世长辞了。孙、刘两家毗连,唇齿相依;唇寒则齿亡,我怎么会不伤心欲绝,痛断肝肠呢?
“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
──你忠义贯日,虽则活了三十六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
“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沥。”
──当我得到了这个不幸的消息以后,肝胆欲裂,真不知要悲痛到什么时候。好象苍天也蓦然黯淡无色;三军如丧考妣,悲天呛地;吴侯为了失去了你,更是捶胸顿足,痛哭泣涕;江东文武都是涕泪交流,心如刀割。
“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犄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
──我诸葛亮并无什么才能,为了汉室的重兴和刘备的基业,我孑然一人到三江口,相助你共破曹操,我们两家各据有利地理为犄角之势,前后呼应,首尾相顾,国家兴亡安危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