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飞鸿》三部曲看家国觉醒

作者: 原鹰 | 来源:发表于2023-11-03 15:42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文为原创兼首发,文责自负。

    傲气傲笑万重浪,热血热胜红日光。胆似铁打骨似精钢,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誓奋发自强,做好汉。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热血男子,热胜红日光!”当年一首气势磅礴的《男儿当自强》随着徐克李连杰联手合拍的《黄飞鸿之壮志凌云》、《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和《黄飞鸿之狮王争霸》红遍大江南北。

    香港娱乐圈自1950年代起,就拍摄了近百部黄飞鸿影视,其中徐克和李连杰联手的三部曲堪称出类拔萃。两人拆档后,各自拍了《王者之风》《龙城歼霸》和《铁鸡斗蜈蚣》,反应平平。重新合作的《西域雄狮》,影响力仍不及头三部。这三部曲无论从选角、配乐、武打场面都堪称绝妙。李连杰的正气凛然但又带着些腼腆固执、关之琳的美艳时尚但又带着几许东方古典高雅,甚至莫少聪的梁宽、郑则仕的猪肉荣和熊欣欣的鬼脚七,都堪称清代武侠人物的演绎天花版。音乐为古曲《将军令》,配上黄霑词,在众多港台武侠歌中,相信也只有同为黄霑题词的《笑傲江湖》和《射雕英雄传》才能媲美。武打场面为影视翘楚,包括《壮志凌云》里黄飞鸿和严振东在仓库的木梯大战,《男儿当自强》里黄飞鸿和纳兰元述的终极决战,《狮王争霸》里脚踩钉鞋在斧头飞舞的桐油板上交战(据说由于拍摄危险,使得李连杰和徐克翻脸)。如果只是以选角、配乐和武打来看,三部曲只能说是优秀,但之所以成为经典,更在于其洋溢着引人发思的家国情怀,而且是一部接一部的升华。


    壮志凌云》之科技觉醒


    电影开幕时,刘永福将前往越南出征法兰西,他和黄飞鸿一起观赏舞狮。鞭炮声使得远处的洋船以为受到了攻击,以致开火击伤武师。黄飞鸿一怒之下接过狮头,攀上船顶成功採青。打开彩头,两幅对联落下,一幅“壮志凌云”,一幅“侠气冲天”,正好用来形容刘永福和黄飞鸿。然而当观众们为黄飞鸿的武功喝彩时,有无觉得悲愤?就在中华的领土上,在刘永福的战船上,洋枪竟敢攻击黑旗军!而堂堂的大将刘永福和大侠黄飞鸿只能怒目相视!为何?刘永福打开的扇子说明了一切,扇子上列着满清和列强签署的种种不平等条约,“香港给了英国,澳门给了葡萄牙,俄国则占领了黑龙江。”连接到后面的洋人打伤菜贩、贩卖妇女,就能体会到何谓弱国无外交。

    刘永福临走前把他组建的民团交给黄飞鸿。于是电影里,那幕经典画面浮现眼前。在壮志凌云般的《男儿当自强》歌中,黄飞鸿带领群龙精虎猛的民团大汉迎着朝阳,跑到海边练拳。这部电影当年在香港放映时,所有影评都对开场五分钟赞不绝口,好些人甚至为了追捧这开场而连看好几遍《黄飞鸿》。

    开场五分钟为结局的觉醒做了一个完美的铺垫。看到黄飞鸿以精湛的武功把洋人打得落花流水,或许以为只要武功高强,就能废除不平等条约。然而,结局的那一幕让人如梦初醒。当严振东冲出仓库高喊着,“黄飞鸿,我们还没有打完”,就被洋人乱枪射倒,摔下楼台的那一刻,还叫着刀枪不入的“铁布衫”。临死前,严振东用染满鲜血的手抓着黄飞鸿说了句,“黄师父,我们武功再好,都打唔过番鬼枪。”

    自明朝中后期到黄飞鸿时期的满清年代,中华大地已经落后于西方。洋人以船坚利炮打开了国门,并逼使满清签下种种不平等条约,于是有识人士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电影里的黄飞鸿也随之觉醒。电影的前段,他禁止十三姨带照相机进入宝芝林,拒绝十三姨订造西服。然而到了结局,虽带着尴尬表情,黄飞鸿还是穿上了西服,和十三姨及弟子们使用西洋照相机拍照。

    片尾的这段话意味深长,“这个世界真有金山吗?如果有的话,为什么这些洋船还要开进我们的港口?或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如果中华大地想保卫自己的金山,就一定要师夷之长以制夷,虚心积极地学习西洋科技。这就是黄飞鸿和他所处年代的第一个觉醒。然而,单纯一个科技觉醒就能够改变国运吗?

    《男儿当自强》之制度觉醒


    一个身穿白色衣裳的女孩,点燃了个灯笼,在黑幕中唱着,“天上换玉皇,地下换阎王,心中有白莲……”然后一声车鸣,伴着激昂的《男儿当自强》歌声,火轮车把黄飞鸿、十三姨和梁宽从佛山带入了省城。电影的开幕将当时的家国处境展现得淋漓尽致,满清政府兴利除弊,以洋务运动创造了所谓的中兴。然而没有体制改革,即使兴再多的利,除再多的弊,也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在省城,一群书生在街上游行,即康有为、梁启超的公车上书。呜呼办洋务、建新军,却落得世界第五、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当十三姨到了省城,一群孩童骂她“假洋鬼子”!火轮车代表着满清成功地推动了科技和经济改革,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而愚昧排外的白莲教和孩童代表着制度改革的举步不前甚至倒退,于是出现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以及鼓吹“实行民主制度,建立共和政府”的“反贼”孙文。

    电影里有两个角色令人感叹。一个是立志革命的陆皓东,另一个是捍卫满清的纳兰元述。当陆皓东在白莲教总坛时,看到众多教徒包括开场的小女孩,“为了个泥公仔,连命都不要”,他悲哀地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愚昧),哪里(国家)还有得救,能走到哪?没得走了!”陆皓东临死前将块布交给黄飞鸿,让他转达孙文,“我为革命而死,逸仙为革命而生。”陆皓东在用生命去建立新的制度。

    纳兰元述堪称满清政权里优秀的战狼。他武功高强(和黄飞鸿打得难分难解)、学贯中西(英文流利)、立场坚毅。当英国参赞告诉他不能强闯领事馆时,他用流利的英文反击,“这是中国,不是英吉利。”让好些观众看得异常振奋。然而,振奋不代表理智,更不代表正确。或许洋务运动的成功以及大天朝的意识让部份满清权贵和民众自以为有足够的实力和列强分庭抗礼甚至争霸,殊不知双方的国力仍有巨大差距。攻击使馆、焚烧教堂、杀害洋人及学习西方文化的同胞,部份权贵和民众盲目偏激的“抗西灭洋”不但使得自己坐井观天,还会自取其祸。何况洋人中亦有好人,如第一集的神父为救十三姨而死。看到纳兰杀了参赞,联想到历史上慈禧和守旧皇族因为痛恨洋人支持光绪百日维新,并为巩固个人权力,从而挑动利用义和拳仇外心态,向列强宣战,以致国家陷入浩劫,内心不胜唏嘘。为了支持孙文、陆皓东革命,黄飞鸿和纳兰在巷子里棍布决战。这不仅是二人武功的较量,更象征着两种制度的对决,即共和民主和皇权专制之争,“即然无路可走,我们大家都别回头。”

    在历史的前进潮流里,任何人想走回头路,都是螳臂挡车。纳兰的死,不仅因为剧情需要,更因为当时的满清政权已是腐烂之极。满清权贵、白莲教及民间的仇外心态显示了当时的国家不但没有前进,反而比洋务运动兴起的同治时期还要倒退。同治中兴和百日维新的失败,使得有识之士从主张改革到支持革命。

    电影的结局,正是黎明将至,可惜陆皓东看不见了。黄飞鸿和梁宽赶到码头,此时孙文和十三姨的船已经开离,黄飞鸿将陆皓东用鲜血保护的蓝布扔给了孙文。打开一看,正是青天白日旗。朝阳徐徐升起,霞光洒在青天白日旗上,孙文感慨万千,“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

    《男儿当自强》将“自强”从《壮志凌云》的“科技自强”提升到“制度自强”,代表着家国的第二次觉醒。但是,这真能实现自强吗?盲目的排外行为单靠制度改变就能解决吗?

    《狮王争霸》之思想觉醒


    《狮王争霸》开幕时,慈禧对着李鸿章叹:“洋人当着我们的面夸赞我们的海军,一转头就把我们的军舰打沉。”李鸿章连篇大言,“对外之计,以洋制洋;对内,鼓励习武之风……达致兵强马壮、国泰民安。”于是发起了“万狮会京、狮王争霸”!

    或因为《狮王争霸》是部合拍片,在思想表达上,没有像《壮志凌云》和《男儿当自强》那么明显。然而,徐克通过电影的一头一尾,前后呼应,刻画着一代人的思想觉醒。

    当黄飞鸿等人坐着火车进入京城,发现洋人也会中文。黄飞鸿对着梁宽说:“现在世界进步多了,我们两个也要学些番话,将来和洋人交际应酬时,可以加快洋华之间的沟通。”黄飞鸿主动提出学洋文,证明了其思想解放。

    结局时,徐克虚构了一段黄飞鸿对李鸿章说的话,正是三部曲思想主题的最佳总结,“现在金牌在我黄飞鸿的手上,但到底是谁赢了,谁输了?其实这场狮王争霸,我们武术界死伤那么多人,我们大家都输了。所谓勇者无惧,仁者无敌,练武强身,最紧要就系智勇合一。如不能广开民智,徒得双手双脚,又怎会国富民强?”

    联想到《壮志凌云》里,黄飞鸿感叹洋人船坚炮利(即科技改革),《男儿当自强》里帮助孙文陆皓东(即制度革命),再到《狮王争霸》里的广开民智建议(即思想解放),电影的家国觉醒越来越强。

    庚子国变后,满清政权终于进行了制度改革,即行君主立宪。然而,当时民主共和之潮已是大势所趋。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得中华大地成为全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但是没有思想改变的制度改变,不能说是真正的改变。辛亥革命后的家国,只是换了一套名称的旧有体制。国家依旧命运坎坷,直到一代伟人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三部曲的中国往事


    徐克和李连杰联手合作的黄飞鸿系列电影堪称一代经典。有意义的是,该系列的英文名字使用的是《中国往事》而非传统的功夫片名。由此看出,在徐克的心中,“黄飞鸿”代表着不仅是一部电影、一位宗师,更是一部近代史。每一部的开场都是气势磅礴,但每一部的结局都带着个主题令人发思,即以武侠片开局、思考片结尾。从“我们武功再好,都打唔过番鬼枪”,到“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再到“如不能广开民智,徒得双手双脚,又怎会国富民强”,家国觉醒,使得《黄飞鸿》系列电影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往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黄飞鸿》三部曲看家国觉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lo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