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有一句诗写道:“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当年在马嵬的唐玄宗,虽贵为天子,可是连自己心爱的女人的命都保不住,这不能不算是一种莫大的悲哀。王者,似乎注定了一生的身不由己。唐玄宗是这样,今天我想谈谈的明神宗也是这样。
明神宗你也许并不熟悉,但是万历这个年号你也许听说过,因为万历是明朝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年号。明神宗也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从十岁登基到五十八岁离世,四十八年的皇帝生涯对于朱翊钧来说应该是半个世纪的寂寞吧。
历史上的朱翊钧是个没有什么作为的平庸皇帝,其实真正的他不是这样的。他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天资聪颖,在十岁的时候就可以作径尺大字,与老师谈论政事。除了聪颖之外,朱翊钧还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在年轻的时候,他就已经看透了很多事情,这种觉悟确实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朱翊钧漫长而辉煌的一生其实是孤独而又无奈的一生。
朱翊钧是没有童年的,其他孩子还在追逐嬉戏之时,他就已经成为了一个要独当一面的小皇帝。没有生母可以撒娇,没有玩伴可以玩耍。经书、书法、历史是他每天的必修课,无论寒暑,小小年纪的他都必须完成当天的功课,在学习功课之余还要闻政事,批奏折。学习强度堪比现在的高中生,但现在的高中生好歹还有周末、月假、寒暑假,但是天子却没有这样的待遇,他必须快速地成长和强大。
平常人家的小孩子犯了错,骂两下,打两下也就完事了,小皇帝要是有一点点不合礼仪的行为,就会被太后斥责,罚跪,有时竟然有几个小时之久。这样严苛的生长环境世间又有几人能够感同身受?
朱翊钧的童年时光大约就是这样的了,似乎他一出生就成为了一个王者,得到了无上光荣,但也失去了一个正常人的喜怒哀乐。
青年时期的朱翊钧也曾励精图治,想做一代明君。为此他努力过,付出过,但后来他终于明白,他不是自己,他只是一个君王,他不能做自己,他只能做一个君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王者征服了天下,还是天下征服了王者?从朱翊钧漫长的皇帝生涯中,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后者。皇帝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皇帝只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朱翊钧平庸的根源就在于被王权压制住了自己的个性,皇帝并不能随心所欲,他只能像个提线木偶一样被群臣操纵着。作为皇帝,朱翊钧不能提拔自己喜欢的臣子,不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能给予自己喜欢的女人以无上的荣耀,不能立自己喜欢的孩子为太子,不能出游,不能……
有太多的不能,生而为王的代价就是失去自我,失去自由,犹如笼中的金丝雀一样了此一生。朱翊钧真的一生都没有离开过京城,后半生甚至都未曾踏出过皇宫。皇宫不过是一个精雕细琢的囚笼,囚禁着皇帝的肉身还有灵魂。
年轻的朱翊钧在屡屡碰壁之后,他就看透了这一切,他醒悟了,但是醒悟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醒悟使得他更痛苦,更无奈,所以他选择了消极。
很有趣的是,朱翊钧虽然自己当皇帝当得很不舒坦,但是他也不想让那些操纵着他的群臣过得自在。明里暗里,他在尽自己微小的力量跟那些人较劲。比如,早朝经筵找借口不去,高级职位空缺并不递补,迟迟不立长子为太子。总的概括来说就一句话——“你们讲的都有道理,但是我不听!”朱翊钧的心灵深处多么像一个固执地孩子啊!
比起这些较劲来说,朱翊钧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妥协,群臣的力谏他不能熟视无睹,国计民生他不可置若罔闻,毕竟他是君王。
曾有人说过,自由并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看似至高无上的君王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其实他才是那个最最不自由的人。
在所有人都把朱翊钧当做君王的时候,只有一个人把他当做人,有血有肉的人。这个人就是朱翊钧宠爱了一生的郑贵妃。郑贵妃大概是朱翊钧寂寞的皇帝生涯中的一点点安慰了,只有在这个女人面前,他才是真正的自己。所以朱翊钧把一生的爱都给了这个女人,真的算得上既三千宠爱于一身了。
历史上评说执政后期的朱翊钧沉迷声色,不理朝政。其实也没有这么夸张,在他执政后期也没有因为皇帝本人而在朝野上出什么大乱子,不过是朱翊钧当皇帝当得倦怠了而已。什么声色,不过是他百无聊赖的生活调剂罢了,或者说是一种精神上的麻木。
在寂寞中、孤独里,朱翊钧走完了并不算长的人生,也走完了很漫长的皇帝生涯,五十八岁的他已经当了四十八年的皇帝。如果人生能有选择,我相信,下一世,朱翊钧一定不会再投生帝王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