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远逝的岁月(之四)
几十年前物质匮乏实行票证的年代,并不意味着持票就可以轻轻松松随随便便买到东西,
有的东西就是有票买它也绝非容易。比如那个年代的豆腐,在我生活的地方当说想吃口豆腐颇不容易。
当时我家住在西安城北约有千把户数千人的大居民区,可这么大的一个居民区只有一家小小的国营菜场,全村这么多人买菜买肉买豆腐就全靠这一根儿独苗了。
这个菜场营业场地大体呈人字钝角形,“人”的两个笔划顶端横折出两三米,整个边长可能不足30米,左边横折处卖肉蛋鱼,中间卖菜,右边及右横折处卖豆腐粉条之类的副食品,顾客和营业员之间横亘者一溜儿水泥柜台。柜台外边满打满算也就是能容纳七八十人吧。当时肉蛋鱼豆腐豆腐干都是凭票供应,一人一月供应一斤半斤的都是定量的。
那时,在那个菜场拿着票要买一块豆腐可是一件颇费劲的事儿,全然不是今天这样说买就买交钱拿豆腐走人这般轻松容易。这会儿想起当初买豆腐还头疼,因为那不单纯是购物,实在是……下面就来说说买豆腐的具体实情吧。
那会儿小百姓穷日子过得紧,虽然有肉票但不少人家还是平常吃不起,而豆腐比萝卜白菜老冬瓜老笋瓜老菠菜等好吃有营养高档些。小百姓自然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要改善一下伙食抑或家里要来客人相对便宜又上点档次的豆腐就成了首选。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了,买豆腐的人自然就多了,而菜场每天供应的豆腐就那么二十来块。所谓的“块”是做好的豆腐用白布包裹着放在竹条长方板上,长约50多厘米,宽约30多厘米,六七厘米厚,一板可能重约20来斤。这样算来,一二十块豆腐也就是三二百斤豆腐,更主要是豆腐不是每天都有,一周能有上三四次那已经是烧高香了。全村千把户数千人虽然不是家家户户天天吃豆腐,就是平均十天半个月吃一回,如果记得不错的话当时1个人1个月1斤副食票,1斤副食票可以买2斤豆腐。这样理论上每月需要近万斤豆腐,每天需要300多斤,由于不是天天有,所以买豆腐都集中在有豆腐的时候。每次来的那么点儿豆腐根本不够卖,只是早上卖个把小时就告罄,用一抢而空谓之不为过。不少人排了大半天队只能垂头丧气地抱怨而去。
买不上豆腐还有个因素,村东毗邻的还有一大片居民区是铁路工房,虽然那里也有一家菜场,但离我们这个菜场住的近的也来这儿买菜,这就使原本已经紧张的豆腐更为紧张。
时常有排队买不上豆腐的情况,人就总结经验意识到是自己来晚了,要是下次早点儿来不至于空手而归。一家这样想肯定奏效,但家家户户都这么做就未必都管用。这样一来,大家就暗中较劲儿比着早点排队,结果菜场早上8点开门,不到7点就有人排队了。菜场没开门,门前就一堆人了,其实就是贴着菜场大门前站半圆形的一大疙瘩人,谁来得早谁站在最里面,而且越是接近开门时间这个疙瘩就越大,人挤得越紧密越瓷实。说到这个事儿,我和几个发小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尤其是冬天的早上不到七点天才麻麻亮,天上还有星星呢,黑乎乎冷兮兮的,寒风嗖嗖地吹进脖子里冷得人脖子直往怀里缩,两只手互插到袖筒里咯吱窝夹个小盆盆一路小跑赶往菜场门口,心中祈盼今天叫我能买上豆腐吧!等跑到菜场门口一看,比自己来得早的不是三五个。别人情况我不知道,反正我曾多次天不亮去排队,从未进过贴着门的最核心圈儿里。
而那个菜场今天想来确实够损够捉弄人的。菜场有东西两个相距十几米的两扇开大门,每天从里面先开哪一个全凭开门人的心情了。估计开门的人每天都有开心一刻,像猫抓老鼠那样的心态捉弄外边排队的顾客,而且仿佛是专门有意逗买菜人玩儿一般,你觉得今天会先开东边的门,她却偏偏开西门,你觉得要先开西门她却开了西门,整得人无所适从,只能凭经验撞运气了。等到从外边透过木门缝隙看见里边开门的人走向哪个门时,立马就明白今天的队白排了没有。排错地方的等你从这个门再跑到那个门进去,卖豆腐柜台前早已一大堆人了。
假如你预测准了先开的是你站的这个门,门一开门外的人群“轰”地一声蜂拥着向卖豆腐柜台飞奔而去,老弱病残的即便是来得早站到最里圈儿也排不到前面,早被腿脚灵活的半大男女孩子们冲到前面。物质贫乏导致精神文明也就看不见了。买豆腐这里没有尊老爱幼和照顾老弱病残孕一说,人人都想先买到豆腐。彼时就是那样,开门一瞬间被后面人拥挤而倒地者并非没有。平常还好一些,若逢上年节什么的日子这种拥挤的状况更厉害。柜台前排着队买豆腐者人人前胸贴后背紧紧地排着,队伍外面又围挤着一堆人,这是要插队加塞者,后面的人自然不愿意,提醒声斥责声谩骂声响成一片,放眼望去人头攒动乌央乌央的,喊叫吵骂喧哗声混合着……等买上豆腐从里边往外钻时,有的一不小心盘子里的豆腐就被挤压成豆腐渣,更倒霉的是拥挤中豆腐被撞掉到了地上,没等捡起来就被旁边人才成了黑百混杂的豆腐泥……
有无不用排队就能买上豆腐的?有,绝对有!排队的都是没关系没后门的,而每次里边的营业员在开卖前先捡着外观无损的豆腐夸夸夸先来几刀,有时甚至是一整板豆腐顺势端到排队人看不着的地方,排队人再有意见再喊再骂无济于事。据说那是给他们自己和关系户留的。要不然那个年代把营业员都列为四大吃香职业之一了。他们买豆腐是否和排队的一个价不详,但至少免去了排队、等待、拥挤这等辛苦。
喧喧闹闹个把钟头豆腐买完了,买到豆腐的兴高采烈喜气洋洋打道回府,排一早上队最终没买上的垂头丧气沮丧不已一脸无奈失落难过相。这就是彼时吃一次豆腐的艰辛不易。与其说说是买豆腐,倒不如说是拿钱持票“疯抢豆腐”,是一种真真切切的抢购。实际最后还有一种可怜的侥幸,在买豆腐人一浪一浪的拥挤中,摆在柜台上的豆腐每次都有挤压碎烂的,那年月这些碎烂的也不愁卖不出去。买不上模样周正成型的豆腐买点烂豆腐也凑合,不管咋说它再烂只是形烂味道不烂,毕竟还是豆腐味儿。困境中自有聪明人,我的发小几日前说当年把烂成渣块的烂豆腐买回去用布包上上笼蒸,之后再一压它又成了形。如若今天的烂豆腐有人要吗?可在那年月烂豆腐也是好东西,不但要钱,还要票,只是便宜一点儿,少要点儿票。
这是一般正常情况,碰上二般情况就惨了。当时冲进去排上队是自认为今天能买上豆腐,实际情况是刚刚开门的二十分钟半个小时并无豆腐可卖,要等待豆腐从外边送来,说排上队只是如果今天有豆腐你具备的购买资格有希望买上,而并非一定能买上。但是究竟今天能不能送来豆腐不要说排队等待的男女老少不知道,就是连菜场的营业员也说不准。“今天豆腐来不了了,都回去吧!”我就曾经听见过营业员几回这样的打发声。当场就有人大呼小叫骂骂咧咧嘟嘟囔囔,骂菜场不是东西,没有提前预告云云。一早上的努力和等待就这样白费了,别提是多么窝火和操气了。再不满、再生气,还是一边抱怨着一边往或走,豆腐今天不来你能有何辙?含辛茹苦起大早经过一番拥挤排队后眼巴巴地等待,就这简单的一句话就给打发回去了,能不气人吗?实际上骂菜场只是情绪宣泄,顶屁用?豆腐又不是它生产的,它冤不冤?
还要多说一句,那时的豆腐并无老嫩软硬之分,也没有今天的豆腐这般花样繁多和质地细腻,没有什么可挑可选,就是一种不老不嫩不软不硬的豆腐,与酱油不分老抽生抽就那一种颜色不深不浅一个道理。就那样的豆腐不排一两个小时的队,赶上大的节假日尤其是过年不出一身臭汗挤得撕开衣扣掉了鞋子怕是难以买到手的。
今天的年轻人看了这段记述可能觉得滑稽好笑和幽默,买个普普通通的豆腐还会那样?是否闲来无趣忽悠没有经过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呢?我只能说此时彼时大不相同,一样的事儿昨天做来十分不易,今天做来简单如一。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弹指间几十年过去了,想起当初这些事儿是苦辣酸甜咸五味俱全,有我逝去的童年少年,有幼小年纪经历的本不该经历的往事……还好,今天比起昨天已经翻天覆地了,就是山珍海味有钱也能买来,况乎一块平平常常的豆腐?
2018.01.22.16:4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