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差,晚上睡在建德江上,想家了,于是写了一首诗——《宿建德江》”。对,我是这样给孩子解释这首诗的。我知道,这很粗俗,但效果不错,孩子一下子就记住了。
最近,疫情期间,孩子在家学习,其中有一项学习任务是每天背古诗。不是随便挑的古诗,而是对照着学校发放的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一首首地背下去。
作为家长,我的任务就是给孩子解释一下诗句的大意,并讲解一下中心思想,让孩子能理解写作背景和诗句释义,这样才能更好地背诵。
不知不觉已经背到了50首。我在讲解释义的过程中,渐渐地发现,古诗看着五花八门,题材各异,但规律也非常明显。
就题材来说,有描写山水的、有送别的、有边塞的、有拜访朋友的、有心情很好要抒发一下的、有出门在外思乡的、有立志归隐的等等。
就措辞上来看,常常用“千”和“万”这样虚词来体现事物的宏大,用“一”或者“孤”等词来形容渺小和寂寞,非常喜欢使用五感,即看、听、闻、触、尝来描写事物,寥寥数词就能让事物变得细腻,同时也多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让事物活灵活现。
就写作手法来说,大多都是先描写“物”,利用“物”来含蓄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情感,给人感觉特别闷骚。
再结合写作背景,会发现古人写诗就和我们写日记一样,遇到点什么事儿就即兴赋诗一首。拜访朋友,人家不在家,来一首,比如《寻隐者不遇》、《游园不值》。跟好朋友分别了,来一首,比如《赠汪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激动了,来一首,比如杜甫听闻官军收复故乡了,作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比如李白被赦免自己不用死了,作了《早发白帝城》。出去玩,看到风景特好,来一首,特别是李白,云游四海,留下佳作无数,《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
半本古诗看下来,古诗词的那些套路也就跃然纸上,对于理解和记忆是大有好处的。原先是散落在小学六年中各自孤立的古诗,背了忘,忘了背,生生熟熟,现在是把它们都归为一处,让你用上帝视角去观察它们,了解它们。你可以对比着看,联系着看,不同类别,不同朝代,皆一览无余,尽在我心。
我又联想到了《孙子兵法》里面的一个思想,就是要集中力量消灭敌人。学习任务也是如此,与其优哉游哉地学,真不如集中优势力量一举突破,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内容,以十倍的力量去对付它,这就是“十则围之”。
另一个启事就是,以教为学,效果很好。我作为家长,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在教导孩子学习古诗,在教之前,我必须得充分理解古诗的释义和立意,才能讲得透,讲得明白,而教到后面了,也要有能力和前面联系起来,找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更好地传递知识。于是我在这个过程中,我本人也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我在学生时代根本不会去注意的知识点。也难怪,现在小学里面常常会要求学生上传分享自己的讲题视频,这也是以教为学的一个实际应用。
如果我早年也能如此背古诗就好了,每每回忆起来,背古诗简直就是一种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