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看课外书的好处,以前说了很多,今天我就不去赘述了,只说其中一点,它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
语感,通俗点说就是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不好的孩子,语言逻辑思维差;书面语言表达不好;写作层次不清晰;病句也多,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勤练笔,多看课外书。
在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很多人都说孩子不喜欢看书。
通过我的调查,这些孩子都没有在学前培养出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再简单点说,就是在孩子1—6岁时,缺少家长陪伴读书的过程。
现在如果想培养孩子读书习惯,应该做到如下几点(仅凭个人的经验,也仅供参考)
1、选书
这个是很重要的。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不爱读书的问题后(尤其是已经上五、六年级了),就有了很强的紧迫感。于是就成套往家搬名著,如《上下五千年》《水浒传》《红楼梦》《骆驼祥子》《城南旧事》等。
这些书很经典,但有的不适合还不太喜欢看书的孩子。结果就是书架上满满的图书,不但提不起孩子的读书兴趣,反倒成了他们的负担,甚至断了他看书的念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个人认为,这个兴趣是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孩子看书的层次也是一点一点升级的。不让他们从觉得好玩的,喜欢的故事入手,怎么能看下去其他书啊。
那些中外经典的儿童读物挺有意思的,小孩子怎么可能不喜欢呢。不要觉得孩子看的书幼稚,渐渐地就看得深奥了。
我接触的孩子里就有从小喜欢看书,到五、六年级就看“大部头”的书了。那咱家孩子怎么可能一下子就从看大的名著开始呢。
毕竟人的认知水平是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的。还有的家长认为看故事书与学习无关,是无用书,或者不能提高学习成绩。
关于这一点,我在网上看见过一段很经典的文字: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所以说,我们要把目光放得远一点,不要想着看了几本书,就会提高多少成绩。读书,对孩子产生的是深远的影响,最终会显现出来的。
所以,我建议先带孩子去书店,让他自己选择想看的书。一次就买一本或两本,看完以后再买新书(也可去图书馆借阅)。如果孩子不愿意去,可以答应他先买书,再去吃好吃的,或者玩好玩的,小孩子一定会很高兴的。这些陪伴时光会成为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2、读书环境
我们对“书香门第”这个词可能都不陌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书香”的环境里浸润着,怎么会不喜欢读书。
当然我们不是强调父母非得是个“书迷”才能培养孩子读书兴趣,但起码在孩子还不喜欢图书的时候,家长是需要陪伴一段时间的。试想一下,家长看着电视,刷着抖音,玩着游戏,然后喊着孩子去读书,他怎么可能读进去呢。
这个时候大人不妨也拿本书,和孩子一起安静地读,并且时不时的和他谈谈书中的话题,等孩子真正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了,开始喜欢读书了,就可以让他去自己的小房间里安静地看书了。或许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家长的坚持是很重要的,就当弥补对孩子儿童时期缺少的读书陪伴吧。
3、不能用手机、平板代替纸质的书
我不否定视频音画和网上阅读对孩子也有益处,只说如果孩子迷恋上(强调:是迷恋,不是普通的上网)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就坐不住凳子静心读纸质的书了。这个没有例外。
今天只说这几点个人的建议和看法吧,希望家长朋友们可以随时和我沟通和交流!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