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追过《末代皇帝传奇》这部电视剧,就对溥仪这个人及其《我的前半生》产生莫大兴趣,可惜一时间搜寻无果。只在图书馆无意中看到了贾英华先生所著《你所不知道的溥仪》。于是,欣欣然借阅回家饱读一番,没想到将近30万字的书,居然两天就读完了。“趁热打铁”一词,果然说得没错。
溥仪,晚清、民国、抗日战争及新中国初期特殊的当事人和见证者,可谓自带话题、自带流量,放到如今,恐怕也是妥妥的一枚网红啊。
溥仪出生在什刹海北岸的醇亲王府,原本可能像其他王爷、贝勒等王公贵族一样安安稳稳走完一生,却阴差阳错被慈禧钦点为光绪的接班人,从此走上不同的人生轨迹。虽说有天子命,却运气实在不好,偏偏赶上了大清“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社会现状,恐怕任谁也无回天之力啊。
话说清朝对皇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和系统,即使穷途末路,溥仪也未能例外。陈宝琛、朱益藩、梁鼎芬、尹克坦、徐坊、陆润庠等人先后给溥仪当过帝师教授“十三经”等传统国学,当然还有最初启蒙他《三字经》、《百家姓》的贴身太监张谦和。这些帝师影响溥仪最深的两个字无非是“复辟”,也正是这两个字对他一生都产生重大影响,无论是张勋复辟还是后来投靠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无不是其早期教育的结果。当然,作为逊帝,光复祖业自然没错,但病急乱投医,明显欠考虑。所以,早期教育,真的很重要啊,一旦某种思想根植到大脑中,真的是很难改变。再者,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可一意孤行。
有时候想想,其实溥仪也是一个可怜虫。很小被抱入皇宫,缺少父爱、母爱,很少能见到父母和兄弟姐妹。当兄弟姐妹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同龄小伙伴斗蛐蛐、捉迷藏的时候,他只能和那些宫女、太监玩耍,却也往往受其欺负和虐待,经常性吃不饱、经常性被关小黑屋,这既是他性格的古怪的原因也是太监的相互仇恨的根源。就连他与婉蓉及文绣的婚姻,也是他的叔叔载涛和载洵明争暗斗的结果。
其实,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溥仪也有他进步的一面,比如他流利的英语、西方化的穿着打扮、剪辫子等,当然也包括有出洋留学的想法,无不受庄士敦的影响。
凡改朝换代,末代皇帝的下场都不怎么好,溥仪倒是个例外,也算欣慰!
溥仪一生,就是一段历史的缩影。读过于溥仪有关著作,就会对那段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其实,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有三:
一、一定要重视早期教育,同时父母尽可能多的与孩子培养感情,为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创造好的环境。
二、国家、民族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任何个人问题在国家、民族面前,不值一提。国家的强大才是个人利益的最大保障和坚强后盾!
三、紧跟时代步伐、眼光长远,尽可能多走出去看看,见多才有可能识广,也才有可能不被那些居心叵测的人欺骗和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