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f9942cb2268beb33.jpg)
荞麦花,也叫恋人花,它纯洁、美丽,很多人把它当做恋人的象征,预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情感。
当百花凋谢叶飘零时,唯有荞麦花开白如雪。远远望去,那簇簇绽放的花,如霜似雪,遍野云锦,微风拂过,飘来阵阵芳香。
它绛红色的枝条上是翠绿的心形叶,那细细直直的红色茎上擎起簇簇玲珑轻灵的小白花,细致、纯朴,粉白里透着胭脂色,一串串,一枝枝,在风中飘逸生姿,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它的花,虽不出众,却典雅、清纯,它静静地生长,悄悄地绽放,素面朝天,却美得纯粹,美得真实。
据说,荞麦痴恋月色,月色下的荞麦花别有一种风情与韵味。
就如白居易的这首小诗:”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是一个秋色如水的乡村夜晚,万籁俱寂,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侵染下,草色苍茫。
这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唯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声吟唱。
诗人的这个秋夜既孤独又寂寞,有失去至亲的心无所依,有对前途未卜的种种担忧,可谓愁肠百结,思绪万千。
诗人信步来到前门眺望田野,皎洁的月光下是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灿耀眼,宛如一片晶莹的白雪。
皎洁的月色、洁白的荞麦花,两两映照,互相媲美。
这种美,美得纯粹,美得真实,又出人意料,诗人孤寂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忘却了多舛命运,情不自禁发出了不胜惊喜的赞叹。
逝者如斯,无论怎样,逝去的岁月已无法挽回,与其一味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还不如卸下羁重轻装前行。
白居易因为拥有这样的乐观心态,所以,在这个孤寂的暗夜里仍然能够寻到一丝光亮,走出孤寂与伤感,匠心独运地创作了这首能够抚慰和治愈心灵的小诗。
白居易素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大量的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统治阶级腐朽和罪恶的文章。
几十年的为官经历,无论是少年得志的辉煌、被贬之后的孤独,还是重返朝廷委以重任,他始终秉持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志向。
公元814年(元和九年),白居易已经42岁,彼时的他踌躇满志,正想在政治舞台上大展宏图时,由于母亲病逝,他不得不离职丁忧。
这就意味着,三年的守孝期满后一切得重新来过,重新考核,等待新的任职。
只是,世事无常,时局动荡,谁知道等待自己的事情什么呢?
一面是失去母亲的悲痛,一面是对前途的渺茫。在这种折磨和煎熬下,白居易怀着孤独寂寞的心情在渭村结合当时的夜景写下这首诗。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fca92e61b4878a76.jpg)
《村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唐·白居易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前两句写村夜秋色的浓重,后两句描绘出乡村之夜的美景。诗人通过秋夜的凄清,透露了孤独寂寞的心情。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
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
苍苍:灰白色。 切切:虫叫声。 绝:绝迹。
前两句,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
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8e0abf6bedfb0ca4.jpg)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独:单独,一个人。 门前:前门。 野田:田野。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后两句“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
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
对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因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
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17cde18505d35f0e.jpg)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