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崛起与互联网人的落寞

作者: 真阿当 | 来源:发表于2018-02-11 11:37 被阅读275次

    互联网+的崛起,为什么互联网人会落寞呢?难道不该是欢呼与得意吗?

    最近看到傅盛最新的刷屏文章《傅盛2018新年演讲: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在反思猎豹的发展过程,在憧憬未来。很多人说这是鸡汤。我看的角度不同—我看到的是纯互联网公司的发展瓶颈,门槛低和盈利模式既单一又困难。

    纯互联网行业在门户、游戏、blog、sns、开放平台、social game、电商平台、搜索引擎、浏览器、微博、视频网站、app应用市场、云计算接连引爆市场之后,逐渐从舞台中心走向了舞台边缘,随着传统行业的入局,团购也好、新零售也好,o2o也好,在线教育也好,共享设备也好,智能手机也好、无人驾驶也好,线下部分在扮演着主角的位置,互联网行业在反省自身的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发现当下除了AI和区块域之外,没有别的属于IT人的核心竞争力了。

    想想看,智能手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供应链、代工厂和线下渠道对吧?新零售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线下门店选址、装修、仓储对吧?云货架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集釆和线下补货对吧?共享单车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单车生产、投放、维修对吧?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是什么?汽车是工业之王,最重要的是供应链和汽车工程师对吧,就算有车联网的故事可讲,也只是整个环节中的小配角对吧?o2o平台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地推和同城快递对吧?

    虽然看起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渗透范围在不断变大,但身为资深互联网人,我却感觉越来越落寞。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理解这种落寞。

    在我看来,百度在o2o领域的折戟,转而all in AI 是IT人的无奈,是基因论的最好注解。小米不是互联网公司,开线下店会让它越来越远离互联网公司,elon musk不是互联网公司,无论特斯拉还是xspace,amazon是半个互联网公司,供应链、仓储物流和新零售能分走很大部分资源。。。过去,我们没有认真去区分互联网公司的边界,但随着互联网+,互联网的工具属性与业务属性会区分得越来越清楚。互联网作为业务的公司,与互联网仅作为工具的公司,在组织架构和话语权上,互联网人的话语权会差异巨大。

    从一个传统行业看互联网,只有非互联网和互联网+两个选项。而互联网人其实还存在一个纯互联网的选项的,比如博客、社区、人人网、即时通讯、网游、点评、邮箱、视频、音乐、资讯门户、纯互联网平台等等。这在过去是互联网人主要集中的地方,有自己的文化和方法论。这一类企业曾经还是很盛行的,现在已经越来越势微了。几大门户,包括腾讯在内,若不是已转型做游戏,今时今日恐怕都会被边缘化得厉害。360、猎豹、人人、天涯、豆瓣、搜狗、UC、51等等纯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时代,己风光不在。听闻阿里大文娱最近大裁员,而uc在2010年至2012年间其实风光无限。老周在小米爆红的2012年入场手机,亲自带队,项目代号ak47,曾经一度号称要做免费手机,想延续360杀毒的神话,可是,互联网+行业真的主角不是互联网,那一套其实行不通的。360近来不也转型大抓互金吗?

    留给纯互联网公司的空间和关注会越来越小。目前来看,只有今日头条的精准推送和微信小程序的开放平台在撑着互联网人的那一点骄傲。AI和区块域能凭着技术构成核心竞争力,在未来撑起互联网人新的骄傲吗?恐怕只有一半的可能性,而且因为saas和开源的因素,只会让极少数公司雄起。

    copy to china的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既扮演着工具属性,又扮演着业务属性(哪怕只是广告业务),属于互联网人做主角的最美好的那个时代已然过去了,而这就是我说的互联网人的落寞。而互联网+需要传统行业的资源和盈利模利,加上互联网的工具属性,相互合作深耕细作,才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所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互联网+的崛起与互联网人的落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uk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