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走一遭风雨考研路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考研倒计时:比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调整心态

考研倒计时:比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调整心态

作者: 三尺晴 | 来源:发表于2016-12-07 01:58 被阅读573次
    文,三尺晴

    弹指一挥间,距离2017考研只剩不到20天。去年的我,也是这场没有硝烟战争中的一位无名小卒,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时战战兢兢的一员。如今有幸隔岸旁观,心中热切盼望此刻水深火热的你们都能迎来凤凰涅槃。

    考研,考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心态。同样的知识点,认真准备的人大都能掌握到80%,那差出来的20%,全在考试的心态。

    记得当初听过一场关于考前心态调整的讲座:心态轻松,发挥超常,可多考高达20分;心态稳定,发挥正常,至少可保证分数不出意料;心态不稳,发挥失常,则会少考至少20分。

    前后足足40分的差异,由不得我们不去重视。所以在这最后20天,比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调整心态,这是我作为过来人的大实话。

    一、树立三种良好心态

    1、捡芝麻心态

    考前很多人会紧张焦虑,根源大多在于“学会了的永远没有没学会的重要”,生怕考试考的都是自己没复习到的内容。

    举个例子:看电视时,第一个台的节目刚好是你喜欢的,但想着“后面的可能会更好”便换了台,等把所有节目翻遍,却赫然发现还是第一个节目最有吸引力。于是你返回去寻找,却发现节目已经结束了。

    那么问题来了:你究竟是在看电视,还是在换台?

    明明想看节目的,却被换台浪费了大把时间。其实你只要想着:第一个台就换到了喜欢的节目,安静的看下去,我就是有收获的,又何必关心后面的台在演什么?

    这便是“捡芝麻心态”。明确学习目标,想着今天学到的知识有用就足够了。记住一点是一点,积少成多,量变促进质变,便会是了不起的飞跃。至于“考试会不会考”这个问题,是你无法左右的,也是你不该浪费时间去担心的。

    2、逆反心态

    这里所说的“逆反心态”不是指“遇事偏要对着干”的贬义,而是指一种反向的思维,也即逆向思维。

    举例:考试中,你正在按部就班的答题,周围却有同学很快翻到了下一页。于是你开始焦急,对方怎么做那么快?我是不是太慢了?我会不会做不完?

    紧张状态下,任何一点小小的声响都会引发你的猜忌和不自信。其实这时候你只需要想:对方一定是有很多题不会做,所以才翻到下一页找会做的题先做。

    或许对方可能真的是做题速度快,但这时候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找到安慰自己最好的答案,不受他人影响,跟着自己的节奏,努力答题。别人做题快慢,分数高低,说到底关你屁事?

    ——对方做题翻页快

    ——嗯,他肯定前边有好多不会做空着呢

    ——对方答案写的多

    ——嗯,她肯定没把握所以多写一点是一点

    这便是作为褒义词的“逆反心态”。

    3、乐观心态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半杯水,悲观者会想,“只有半杯水了”;而乐观者会想,“还有半杯水呢”!

    图片来自网络

    五年前高考时,我的心态差到一塌糊涂。脑海里反反复复想的就是:

    “我考不好怎么办啊?”

    “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怎么办啊?”

    “考砸了老师同学会不会看不起我啊?”

    明明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悲观的心态,让我在心里给自己判了死刑。

    压力大到三天两头跑医院,结果怕什么来什么,高考失利,意料之中。

    一年前考研时虽然也会紧张,但经过大学四年调整,心态比原来好了太多。想着:

    “复习差不多了,不紧张就没问题的。”

    “考不上还可以参加公考或者找工作啊,考研不是唯一的退路。”

    “最近运气超赞,就怕自己考太好哈哈!”

    结果我以最后一名幸运进入了复试,然后复试逆袭打了个翻身仗。

    说白了,我们会紧张,会有压力,无非就是“想太多”和“太在乎”。乐观面对,轻装上阵,结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尽人事,听天命”,我当时的座右铭,共勉。

    二、应该关注的三件事情

    1、关注过程不关注结果
    心理学中有一种“蔡加尼克效应”,是指对未完成工作的记忆优于对已完成工作的记忆现象。
    当人们接受一项工作时,内心便产生一种完成这项工作的准需求,完成工作便意味着解除心理紧张,或使准需求得到满足;如果未完成工作,紧张状态继续存在,准需求有待实现。
    当心理任务被迫中断时,人们就会对那个心理任务念念不忘,从而产生较高的渴求度。

    这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更有利于我们进步,我们关注的重点应该放在过程而非结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妨把它先放下,做一会儿别的体育锻炼等事情,过一段时间,障碍就有可能消失,就能坚持下去。

    2、关注成功不要关注失败

    此处涉及到“焦点调整”的问题,也便是你关注的焦点应该在你成功过的事情上而非失败的事情上。

    不知有多少人曾整理过“错题本”?错题本的及时整理和经常翻阅当然是一种不错的查漏补缺方法,但考试之前,提醒大家一定不要翻看错题本。

    错误的知识会让你产生消极的心理。在考前,你最应该拿来看的既不是错过的、易错的知识点;也不是没复习过的、没记住的知识点;而是做过的,做对的,做的最好的一次试卷上的知识点。

    这会使你更加积极和自信,让你最快进入考的最好的那次的状态,从而取得最好的效果。

    3、关注自己不要关注别人

    这一点,详见上文的“逆反心态”一例。

    三、掌握三种记忆方法

    图片来自网络
    1、及时记忆

    大量实验证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越到后来就越缓慢,即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根据遗忘的这一规律,必须及时进行复习。即要在遗忘大规模开始之前进行复习,以阻止通常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遗忘。

    知道了遗忘进程的规律,就会明白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复习时间相隔越长,花费的时间就越多,甚至几乎等于从头学习。

    比如,每天睡觉前抽出几分钟回想一下白天学到的知识,可以达到及时记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过度记忆

    过度记忆是指在刚好记住的时候,再多记几遍,以争取最佳记忆效果。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三组被试者练习划手批迷宫,第一组练到恰能正确地划出为止,第二组多作50%的练习,每三组多作100%的练习。隔一段时间后测验,结果是多作50%练习的,记忆效果显著提高;而超过50%,记忆效果并不随之再有显著的增长。

    由此可见,过度记忆也不是越多越好。例如,以恰能记忆的时间为100%,那么,过度记忆的最佳值为150%。再少则效果不显著,再多则耗时费力,得不偿失。

    3、加工记忆

    Q:已知日本富士山高度为12365英尺,请问如何巧妙的记住这个数字?

    A1:12365,12365,12365……(重复记忆)

    A2:将12365拆分为12,365。12个月为一年,而一年有365天。

    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方法是不是更巧妙?这便是记忆加工的方法。

    每天进步一点点

    四、克服紧张的两种训练方法

    1、想象训练

    紧张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什么时候最容易出现紧张的现象?

    比如发卷时最紧张,那就多想象几次,知道习惯这种紧张状态,真正到来时,便不会那么紧张了。

    2、放松训练

    紧张时,首先深呼吸,然后想象自己最放松时的状态。

    比如我在看到大海时是最放松的,便想象此刻你身在海边,面前的蔚蓝一望无际,呼吸着咸咸的空气,阳光暖洋洋的洒在身上,如此,紧张情绪便可消失大半。

    图片来自网络

    考研,注定是一个人的修行。既然选择,便不去胡思乱想,只顾风雨兼程。

    因为经历过,所以深知个中心酸苦楚,也更衷心的希望,每个拼命付出的你们都能够如愿以偿。

    加油!

    ❤更多精彩文章推荐,欢迎大家戳一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考研倒计时:比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调整心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hd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