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两篇解读了《10分钟冥想这本书》,它是比尔盖茨冥想的入门书,冥想不是宗教迷信 ,更不是玄学,也不是闭上眼睛静坐在那里,冥想是我们养护心灵,训练心灵放松的一种技能。
冥想是我们觉醒训练的一种体验,每天通过冥想,觉醒心在当下,活在此刻的一个过程,冥想不是要去阻止想法,控制心灵,而是带着不插手、不介入、不评判、不抗拒,保持专注,放松觉醒,体验当下的想法意念。
让我们内心升起的想法来来去去,不加以评判,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想法,带着好奇心,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去观察,书中把我们心灵和头脑升起的想法意念,比作海平面,它有时是风平浪静,有时是波涛汹涌 。
人常常会被陷在周围的人事物,所引发的情绪涨跌中,让想法决定了情绪,如果觉醒缺席,想法就控制了局面,如果我们太过放松就会倦怠 ,太过专注又会紧张,冥想就是训练我们的心灵,在专注和放松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保持心灵觉醒。
冥想不一定是要找个地方静坐才可以开始,书中作者,提到好多关于我们的日常活动,也可以应用到冥想,一些练习包括饮食冥想,行走冥想,锻炼冥想,睡眠冥想,静坐冥想……等。
1饮食冥想。
在餐桌旁坐下来,最好是一个人远离所有外在的分心事物,如果有控制不了的外在声音,也不要过于担心,也可以把这些纳入练习,在拿起食物吃之前 ,深呼吸几次,鼻子吸气,嘴巴呼气,让身体和心灵安顿下来。
接下来、请花一点时间欣赏食物,食物的形状,颜色,温度,质感,以及盛放食物餐具的质地,怀着感恩的心情,感恩有干净的食物,可口的食物,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好多人还没有东西可吃。
很自然的,像平常一样的去感受,欣赏、品尝食物,只是比平常慢一些,不匆忙,慌张仓促,感受食物在嘴巴里面的口感,纹理、温度,是烫了、凉了、酸的、甜的,甚至是咀嚼的声音。
请同时留意,吃饭的时候你的呼吸是怎样的,你的呼吸也许会告诉你,这个练习是否让你感到舒服,你快要吃完的时候,请留意自己是否对快吃完饭,有失望感或者解脱感,甚至可以再花些时间品味一下最后一口,在起身离开餐桌前,深呼吸几次,比较一下之前胃里的那种空荡感,和现在的饱腹感。
通过观察这些情况,留意不断变化和有始有终的事物,留意心灵是如何随时间流逝而越来越自在的。
2.行走冥想。
在开始行走之前,请留意身体的感觉,是感到沉重,还是轻盈,僵硬还是放松?留意一下自己的举手投足 ,不要试图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需要体察行走时的感受,跟呼吸一样,行走过程非常自动化,条件反射化,所以你甚至不需要思考。
你只需花一点时间去观察它,留意它,觉察周围发生的事情,有可能是路人,商店橱窗,广告、汽车,以及其他郊区的,田野、树木、动物,留意事物的颜色形状,观察事物的动态静态。
不必真的去想自己看到了什么,你只管去看,只管承认它的存在就好。留意周围的声音,也许是你的脚踩到人行道上的声音,也许是路过的车辆,也许是树上的鸟叫声或其它人走过的声音。
不用去想发出哪种声音的事物,只要花一点时间留意这些声音就好 ,就好像他们只是在你的觉醒之域来去。
接下来把注意力转向气味,这些气味可能令人愉快,有些气味可能不那么令人愉快 ,可能闻到花香,或者汽车尾气,或者食物饮料或者新修剪的草或其他植物的气味……
请留意心灵,如何习惯性的围绕这种气味,陷入无尽的思索,留意这种气味如何让你想起了某地、某物、某人。
最后请特别注意任何躯体感觉或者情感,也许感到温暖的阳光,凉爽的风,或飕飕的寒风,每走一步脚跟触到地面时的感觉,也许是胳膊在身体两侧摆动时的感觉,是紧张的,还是轻松的,或是肩膀膝盖所带来的疼痛感。
不用思考这些感受,继续行走,不要阻止这些想法,进入你的觉醒之域,只需要留意它们的来去,留意一件接一件的事物如何更替迭代,不同的想法在你的脑子中来了又去。
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保持开放,每次意识到心灵游离的时候,温和地将注意力带回到身体的动作,和脚跟触到地面时的触感上来。
现在你的心更加觉醒了,心神俱在,你的心理习惯,你惯用的思维方式也可能会变得更显而易见,刚开始练习的时候要提醒自己,走路的目的是要摆脱所有干扰 ,一旦一时的心灵游离,就温和地把注意力带回到脚跟的触觉上来,专注在当下的肢体感觉上。
不管是用什么方式冥想,信任自己的体验感受,舒服或不舒服,焦虑或者是欢喜,不去抗拒评判这些想法感受,把这些反馈记录下来,重复体验训练感受。
人生跟海洋非常相似,潮落潮起,贯穿始终,有时候海面非常平静,但有时候它也会有大的浪,大到几乎要吞没我们的地步,这些起伏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如何去应对人生中强大的情感之浪,我们不被卷走。
用冥想对心灵进行训练,就有可能培养出更稳定的态度,这样在人生中会体验到更多的平静与泰然,对负面思维模式更加警惕,通过对每天升起的想法感受妙观察智,保持觉知状态。
身体和心灵是一体的,心灵从容的时候,身体也会从容,心灵专注的时候,身体也会专注,心灵自在的时候,身体也会自在。
你无论是想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忍耐力,专注力,痛苦的管理能力,还是提高自己在压力下的表现,你都需要依靠心灵,如果你的心灵在场、警觉、专注、同时还自在、放松,那么你就毫无疑问会看到进步。
如果你的心灵缺席了,正在思考你昨天跟别人进行的一场对话,或者正在思考,你应该为朋友下个月的生日买什么礼物,那怎么可能会有最佳表现呢?
只有感知当下的力量,心在当下,专注当下感受意念,保持觉知觉醒,活出通透自我。
专注当下感受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