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星辰计划2024年第14期“固”专题活动。】
固,原本,本来。事物原本就有正确的一面,事物原本就有能认可的一面,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正确的一面,也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能认可的一面。
近来喜欢读庄子的《齐物论》。
读到一句话,“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事物原本就有正确的一面,事物原本就有能认可的一面,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正确的一面,也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能认可的一面。
寥寥数字,立意颇深。
万物皆有其存在之理,皆有其可为之处。世间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恰如老子所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在道家看来,万物的存在与变化都是自然而然的,顺应其道,方能领会其中的真谛。这与“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质上都是在揭示事物的相对性与多元性。
儒家则不然。相对来讲,儒家更强调的是人伦道德的规范。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以礼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与道家的顺其自然相比,儒家会更注重一些人为的引导。
当然,虽然有所不同,但也并非与道家的观点完全相悖,在遵循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儒家也认同应当尊重事物的多样性和个体的差异,毕竟,因材施教嘛。
墨家的“兼爱”“非攻”体现出的则是对平等的追求。他们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试图用兼爱去消弭矛盾冲突。这与道家的顺应自然、儒家的道德规范,侧重点不同。但求同存异嘛,大家都在为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而努力。
跑远了。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强调的是事物的变化与流动。这与“无物不然,无物不可”一样,都是在某种程度上都表达出对事物动态变化的认识。但赫拉克利特更侧重于变化的绝对性,而道家的观点则是更具包容性,既承认变化,又肯定事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相对稳定性。
再来谈谈佛家。佛家讲“因缘和合”,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由各种因缘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这与“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一样,都是在从一种全面、整体的视角看世界,也就是没有绝对孤立的事物,一切都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中存在和发展。
在现实,尤其是网上的某些评论区内,常常有人陷入对事物的绝对评判中,非黑即白,非对即错。就比如前不久的胖猫坠江事件,还有天津助学金事件,美联储利率决议事件等等。但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经历,我们不应轻易地否定与自己所想的不同的事物,要尊重每个观点。
正如那山川有巍峨之态,溪流有灵动之姿,不能因形态不同就断言孰优孰劣。世间万物,各有其长,各有其短。
我们会面临诸多选择,而很多时候,有时我们会执着于一种方式、一种结果,而没有想到“无物不然,无物不可”。若能时时提醒自己,或许就不会在一些无谓的纠结中苦苦挣扎,能够顺应时势,找到更合适的道路。
所以,与别人相处时,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一切。别人的观点,或许在我们看来难以理解,但其中未必没有他的道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喜爱玫瑰的娇艳,就否定雏菊的淡雅。
当今这个信息化的社会,我们接触知识。接触信息比以往要更容易了,学的也越来越杂,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儒家的进取、道家的超脱、墨家的兼爱等等,为我们提供了一堆思考方式。不要去独尊一家之言,要学会汲取百家之长,去好好分析,去对比,去排列出各种可能。
很多在当时看似荒谬的举动,在后来却被证明有深远的影响。那些曾经被奉为圭臬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需要重新审视。这正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中所蕴含的动态性与开放性。
(解释一下,开放性,就是跳出现在这个环境来看,置于更宽广的大环境来把握,要了解当前环境对的影响和制约,还要了解对当前环境的影响。
动态性,就是用发展眼光审视,跳出眼前这个时间点,从长远看眼前,正确看待眼前和长远的关系)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我们陷入到一种无原则的混乱之中。这是有前提的。在尊重,在包容的基础上,我们还是要做到坚守自己的底线。对于违法的,违背基本道德伦理的行为,我们不能去做,见到其它人在做这种事,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要能够站出来。
且看那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各自成景,各有其韵。我们应学会欣赏不同的美。就像广阔的天空包容着白云的飘逸与乌云的翻滚,我们以豁达的胸怀去拥抱生活中的一切。
不同的思想家、哲学家都在追求真理。他们的观点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为我们走出了前路。我们要做的就是,不盲从,不轻易否定,要结合自身的经历,去思考。
不要为一时失意而懊恼,每一次经历都是成长的养分。毕竟,经历风雨的花朵,才会更绚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