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810920/58ab0b73b841a961.jpg)
根据佛教经论和工具书界定,所谓世智辩聪是佛说的八难之一,指的是,世间人因为邪见的缘故,不肯学习佛教正法经典,反而喜欢外道邪书。由此不能开启佛智,成为修行佛道的障碍。
还有人把读书多当作世智辩聪,根据上面提到的界定来看,这是不准确的。佛陀一再鼓励我们广学多闻,受持读诵佛法经典,可以帮助我们开发福慧,契入真谛。佛说的要求当然不是修行的障碍,只有当我们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外道典籍的学习,才叫世智辩聪难。
有人把学习佛法时讲理性、讲逻辑、独立思考当作世智辩聪,就是错误的判断了。逻辑和理性都不是错,关键看你怎么用。佛陀遗教也是要我们依法不依人,独立思维,独立践行,学会用经论的标准检验各种说法。这样的辩证思维、独立思考,符合佛陀要求,怎么能说是修道的障碍呢?
还有人动不动就说应当抛弃理性,要用空性。请问,难道有个可以离开空性的理性吗?真是这样的话,那他个空性就不是空性的了。至少他不是般若空性见。
【附录】世智辩聪难
谓世间之人,邪智聪利者,唯务耽习外道经书,不信出世正法,故名世智辩聪难。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https://img.haomeiwen.com/i9810920/2965de95f3ee8d69.jpg)
还有个跟这个词经常搭配使用的词,叫做“所知障”,也常被用来打击喜欢学习教理的修行人。但是他们对这个词的用法又出了错。
还是依据经论、工具书的记载,所谓所知障指的是修行人证到阿罗汉地位之后,执取声闻涅槃之法,不能再上一层楼去破除无明惑,因而成为圆满成佛的障碍。
由此看来,我们目前距离阿罗汉的果位还很遥远,恐怕还扯不上所知障的边儿。而学习经教,深刻领会大乘第一义谛妙理,发菩提心,回向无上正等正觉,才可能破除所知障。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些道理,才有可能形成所知障。
换言之,所知障不是说所知道的法是障碍,反而指的是,所知的内容不够多、不够透彻,从而障碍我们圆满成佛,所以才叫所知障。
佛法在中国流传这么多年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词语的意思都距离原意有所偏差。从语言学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个现象也可以理解。然而在使用这些词时,就需要我们多问勤思,不要轻下结论,以免发生误解,唐丧光阴。
【附录】二障
此二障,一体二用,事物之用迷于和合之事边者,名烦恼障。事物之体迷于如幻之理边者,名所知障。小乘谓此为染污无知,不染污无知,胜鬘经于五住地中分别之,以见等四住地为所知障,以第五无明住地为智障。二乘但断烦恼障,而证涅槃,菩萨兼断所知障,亦不得菩提,此二障有宽狭。烦恼障所在处必有所知障。而所知障所在处,烦恼障未必随之。盖烦恼障局于不善与有覆无记,而所知障亦通于无覆无记。且烦恼障粗显而易知,故示其头数,如十惑乃至一百二十八等是也。所知障行相难知,且随所知之法,而其数无数,故经论中不示其头数。唯识论九曰:“烦恼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我,萨迦耶见而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及等流诸随烦恼,此皆扰恼有情身心能障涅槃,名烦恼障。所知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法萨迦耶见而为上首,见疑无明爱恚慢等覆所知境无颠倒性能障菩提名所知障。”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