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游光”为笔名作《夜颂》,真是一个写作/创作智慧,让人见识了一种别具心裁。读《夜颂》者我,对之爱不释手了。
2.
夜,于人,是夜夜见的,但若问:夜是什么?或,什么是夜?怕是即刻给出满意答案者少。习以为常了吗?还是熟视无睹?其实,熟知未必真知。原因就在于思想没有“蒸发”表象,思想更没有“重组”表象。——思维运动遵循着互相联系的“两条道路”,“第一条道路”没有走好,“第二条道路”多是不愿走而没有走。
3.
夜,是什么?
“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不知不觉的自己渐渐脱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条条地裹在这无边际的黑絮似的大块里。”
这是鲁迅先生给予“夜”的“文学概念”。上学十几年,读书好多年,怕是没有学过这“夜”的概念、定义吧?
多么形象而生动的“夜”的概念啊!由是,我们不是有了一次别样的“领受夜所给予的光明”?
4.
“幽玄的天衣”!
“无边际的黑絮似的大块”!
“我”怎么不是这样“认识”和“描写”常见的“夜”呢?“颂夜”,更是没有想过的吧?
这样的“夜”的“文学概念”,岂止是“文学性”,不是大有“哲学”吗?“夜是造化所织的”,与“人造的面具和衣裳”加以“勾兑”,不是“哲学”在其中?
5.
“爱夜的人要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没有“听夜的耳朵”,也没有“看夜的眼睛”,当然不能算是“爱夜的人”。“自在暗中,看一切暗”,更不是“物理学作为”,而是“哲学思维”与“哲学作为”。非此,怎么能“颂夜”呢?
6.
“夜的降临,抺杀了一切文人学士们当光天化日之下,写在耀眼的白纸上的超然,混然,恍然,勃然,粲然的文章,只剩下乞怜,讨好,撒谎,骗人,吹牛,捣鬼的夜气,形成一个灿烂的金色的光圈,像见于佛画上面似的,笼罩在学识不凡的头脑上。”
这就是“夜的功能”,也是“爱夜的人”的眼光。能够深彻明白这“捣鬼的夜气”吗?“夜”所“抺杀”的,仅仅是“文人学士”吗?
7.
“光天化日”中的“熙来攘往”是“夜的装饰”,“只有夜还算是诚实的”。这该是最为“哲学”的一笔,也最让人从心去觉悟了。
鲁迅的哲学,是形象生动的哲学,是寓哲学于文学中的,既有“时代的精华”,更是“生活的灵魂”。读《夜颂》吧,成为一个“爱夜的人”,“领受夜所给予的光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