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楞严经浅述(校对稿合刊)
47.楞严经浅述(全波即水,全水即波)

47.楞严经浅述(全波即水,全水即波)

作者: 南无韦陀菩萨 | 来源:发表于2020-02-03 23:47 被阅读0次

47.楞严经浅述

第二段破“非和合”,言“非”重在阐明它是不离的,不是两个。前面说的“不即”是说见性与诸缘不是一个。下面言“非”,说它是“非”,不离嘛,不是两个。也是先分成两段,第一段破“非和”,第二段破“非合”。我们先看第一段破“非和”。

【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

    佛说,你现在又说本觉妙心,就是这个妙明真心“非和合”,大家注意,“非和合”就是指不互相和合。和合就是互相和合;不和合就是不互相和合。

【吾复问汝。】

我再问你。

【此妙见精非和合者。】

你认为这个妙明真心是不互相和合的,“非和合”,不是互相和合的。那么他下面就提问了。

设问【为非明和。为非暗和。为非通和。为非塞和。】

你问它不和合,到底是不与明和,还是不与暗和?不与通和,还是不与塞和?就是与明暗通塞这四种缘都不和合。

下面就以明为例,以光明相为例,以光明这个缘为例。

【若非明和。】

    假如见性与光明不和合。

【则见与明。必有边畔。】

    那么见性与光明之间一定就有边界,因为它不和嘛,它不和合,它就一定会有边畔。因为它没有和在一起,所以一定有一个边界。

【汝且谛观。】

你现在就仔细观察一下。

【何处是明。何处是见。】

    不是有边界吗,哪个地方属于光明?哪个地方属于见性?要好好看清楚。

【在见在明。自何为畔。】

    在见性与光明之间,哪个地方可以作为它们的边界?你怎么划分它们的边界?这是光明相,那是见性,你划分一个界限出来。

【阿难。若明际中必无见者。则不相及。】

阿难,假若在明的范围内,“明际中”,“际”就是它的范围、边际。在光明的范围、边际内“必无见者”,一定没有见性的话。假设在光明的范围内,一定没有见性的话“则不相及”,什么意思?那就是说见性与光明就了不相涉,一点关系都没有,了不相干,那有什么关系?

既然了不相干,那么【自不知其明相所在。】

    那么自然就不知道光明相在什么地方。因为不相干,你的见性就不及光明。

【畔云何成。】

    那个界限是从哪儿定呢?因为前面假设见性与光明两不相干,见是见,明是明,你自然不知道光明在什么地方。“畔云何成”,界限从哪里定呢?你怎么定界限呢?界限自然不能定。

2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明是这样,暗、通、塞,道理是一样的,都是不能成立的。他用的是假设,见性跟明暗通塞四缘是不离的。大家注意,是不离的。不离什么意思?不是两个,不能断然分开,断然分开的话,它怎么呈现出来?

我前面说了,我们凡夫根尘相对产生识,当根和尘相对的时候,根将六尘呈现出来,呈现之后我们的分别马上就来了,这是凡夫的状态。“识生其中”,那个分别、纠缠马上就来了。见性的人,他已经将根尘脱开了,他就不产生识,他的真心与根尘是一体的。他也是需要通过根来呈现六尘,当根呈现六尘的时候,因为他是一体的,就没有纠缠,马上就呈现出来了。我们凡夫是呈现出来之后就纠缠,纠缠就有分别,就有烦恼。见性的人是直接呈现,所以说假如了不相干的话,你怎么呈现这些六尘?所以你说是 “非和合”,你说它是两个,是错的,不是两个。

我们要好好理解一下,它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你只要把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就没问题了。你在看书的时候,一看就懂了,就是“不即不离”。这是破“非和”,就是说,既不能掺和在一起,也不是不掺和一起,就是这个意思。你感觉有点绕,其实一点都不绕,主要是你还没想明白,如果想明白了,一点都不绕。既不能这样,也不能那样,到底怎样?其实到底不怎么样。

下面这一段,也就是第二段破“非合”。“非合”就是指的是各不相关,破“非合”就是它不是不相关,不离嘛,不是两个。

【又妙见精非和合者。】

    假如说妙明真心“非和合者”,不是互相和合的。下面问题就来了。

【为非明合。为非暗合。为非通合。为非塞合。】

那么它是不与明合呢,还是不与暗合?还是不与通合,还是不与塞合?

下面以明为例来说明。

【若非明合。】

    假若见性不与光明相合,就是了不相关,没有关系。

【则见与明。性相乖角。】

    那么见性与光明,“性相”,一属性,一属相。见性属于性,属于性能,它属于了知的,属于知;相属于无知,光明属于无知。所以说一个是性,一个是相。“乖角”就是违背,因为一半无知,一半有知,不是互相违背了吗?这叫互相乖角,互相违背,这就叫成敌两立,一半有知一半无知就是成敌两立,互相对立的。因为一个无知一个有知,不是互相对立的吗?

【如耳与明。了不相触。】

    就好比耳朵跟光明一样,耳朵与光明就是了无关系,了不相关。“了不相触”,就是了无关系,不相触合。

【见且不知明相所在。】

    见性尚且不知道光明在什么地方。

【云何甄明合非合理。】

    “甄明”就是辨别,你怎么能够辨别清楚合与不合的道理呢?因为见性与明不合,那就是说一半有知一半无知,了不相干嘛,当然就不知道光明在什么地方。因为看不到光明,所以说合不合的道理你怎么能够分辨,自然就分辨不清楚了。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明是这样,暗、通、塞道理也是一样的,都不成立。

3.

这两段,一个是破“非和”,一个是破“非合”,就是阐述一个不离的道理。前面是说“不即”,这里是说“不离”,不即不离。对这个“不即不离”,我们再用昨天讲的水和波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你看水和波,它不即不离,它不是一个,不是两个。水和波不是一个,假如是一个的话,它就没有分别了,没有区别了。波是表现它的形状,你看波涛汹涌,它的形状有不同的表现。风小的时候,波浪是小的,台风来的时候,波浪滔天,所以形状有变化,说明水和波是有区别的,所以叫“不即”。不即就是不是一个,不即就是表现它的差别性,重在说明它的差别性。就是说这个见性跟万物,就是心与万物,它不是一个,说明它是有区别的。所以前面说,见是见,物是物。十番显见里面有,见是见,物是物。

下面这个“不离”,就是说不是两个。不是两个,就是说它不是对立的。既有它的差别性,但又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不是对立分别的。你看水和波,它不是完全无关的两个东西。所有的波都是水,叫“波不离水”,所以说它不是两个,所有的波都是水,尽管波可以有很多变化,但是无论它怎么变化,所有的波都是水,所以说它不是两个。“不是两个”是在说明不是完全无关的两个东西,所以说不即不离。就是说见性与万物不即不离,见性与万物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如果是两个的话,见性与万物就没有关系了,是完全无关的两个东西了。如果说是一个的话,它就没有差别性了,那万事万物它还有啊?就没有万事万物了。所以说见性与万物是不即不离的。你把这个“不即不离”好好地思考一下。

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刚才举的水和波的例子,再举我们经常见的例子,铁跟铁制品。很多产品是用铁打造出来的,铁的产品分很多,有成千上万种铁制品,无论是什么制品,是不是都是铁造的?你看铁有很多产品,不是一个,就是“不即”,但是都离不开铁,都是铁打造出来的,这就是“不离”,不是两个,这就是不即不离。

万事万物都是这样的,再比如树跟树枝,一棵树有很多树枝,是不是都离不开树干?所以说“不即”,它不是一个,树枝跟树干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是它的差别性。但它们又不是两个,因为树枝是离不开树干的,你把树枝砍下来,离开了树干,树枝就不能存活了,所以它不是两个。这就是讲的不即不离。

在现实生活中你通过这些例子来加深理解“不即不离”,这叫借事说理,因事说理,通过比喻来理解背后的理。当你明白这个理之后,说因缘、说自然、说一个和合、说一个非和合,其实都是戏论,说是说非都是文字游戏。如果你不明白的话,你就在文字游戏里转来转去,绕来绕去就绕晕了。

4.

我们还可以从前边提到的不变随缘,一个是不变,一个是随缘上来理解。见性具备不变,也具备随缘。不变的是体,性体不变。那么变的是什么?是随缘,是用。它可以随缘起用,所以变的是随缘之用。因为它性体不变,实际上就是“不离”,就是非和合,不是两个。是两个的话就变了,所以不是两个。随缘就是不即,它不是一个,如果是一个的话,它怎么用啊?它就不能随缘起用了,所以随缘就是“非不和合”。一个是“非和合”,一个是“非不和合”。

    这是我们说的通过二妄(两种妄见)来进一步地了知见性,这个真见离见。讲二妄实际上是让我们进一步认识第十番显见,显见离见。

相关文章

  • 47.楞严经浅述(全波即水,全水即波)

    47.楞严经浅述 第二段破“非和合”,言“非”重在阐明它是不离的,不是两个。前面说的“不即”是说见性与诸缘不是一个...

  • 全水为波

    “自在(般若)无法直接看到它自己, 就像眼睛没法直接看到它自己一样。 某个时间, 它突然想看一下它自己, 它唯一能...

  • 一即全,全即一

    上:一屋二人三餐四季五福临门 下:六弦七音八律九歌十指连心

  • 汝暂举心,尘劳先起,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楞严经》卷四笔记13 原文: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

  • 【楞严经浅述】印制缘起

    【楞严经浅述】排版中 这次【楞严经浅述】,以下内容,便于深信并且思维理解楞严义,亦下次开讲楞严经课本资料。 1.楞...

  • [五律]看海

    汐水/文 五律•看海汐水/文常使地连天,时怀日月眠。乾坤归一处,世事尽生烟。心阔凭波阔,云全共我全。从来无此慨,因...

  • 挑门帘

    挑门帘 何少波 籊竹竿,挑门帘。红帘子,莫致之。 水在左,泉淇右。笑全包,...

  • 大雨天

    水自天上水,人是人间人。 行则浪中飞,思即千里魂。 无意搅波浅,有心藏话深。 风来雨更痴,梦迷福州城。 ——丙申年...

  • 水即上帝

    水即上帝

  • 水即海洋

    水即海洋 原创谢月贤燕居申话昨天 水即海洋 2021-11-17 前几天今天听到一个故事:一条小鱼找到大鱼说她要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7.楞严经浅述(全波即水,全水即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jl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