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暑假!我与“宁”老师分别已整整二十六年了。
“宁”老师是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在他只有两个字的名字中,我如今只能记得一个“宁”字了。但他的昔日形象和故事却依旧占据着我记忆的储存空间!
小时候,每到新学年,我感到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在升级之后能遇上新的学科老师了。我觉得新老师会带来更多的故事、更多的新鲜感,更能激发学习的欲望。在升入初三那年暑假的一个闷热的午后,“宁”老师走进了我的生活,他当时大约二十六七岁。
在只有三排砖瓦房的不大的校园里,他最醒目:一米七五左右的身高,浓眉大目,高高的鼻梁,一副近似当时电视剧中东北抗联英雄赵尚志一样棱角分明的漫长脸,手臂和腿部肌肉线条明显,呈现健康发亮的酱紫色。他是我当时见到过的最强壮的老师了!

在我和同学们的翘首期盼中,他来到了教室,面带微笑,眼神深邃明亮,仿佛能照进每一名同学的心灵深处,让嘈杂的教室和大家躁动的心安静得如同平静的湖面。他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娓娓道来,不温不火,偶尔还插科打诨,竟然还全程操着一口字正腔圆、酷似电视播音员一样的普通话。这几乎颠覆了我对他外在形象的判断和对普通话的理解,那是在那之前的多年农村生活与学习生涯中所没有遇到过的奇观!
一群有着极强猎奇心的孩子,无不对这样一位特殊的老师感到好奇!当时,我和副校长的儿子是同班,从他的嘴里,我们得知'宁'老师好像是从遥远的东北而来,祖籍为河南,父亲是名军人。据说他好像在那边有什么污点或者劣迹,不知怎么就调回了老家河南的。我只是半信半疑。
像故事一样在心中留些悬念,给自己多一些猜测和想像的空间,我很享受这种生活的味道!
“宁”老师在学校最北侧一间蓝砖红瓦的老旧小房子里安顿下来。暑期补课开始后的第三天,整个下午都是他的课。上课的时间已到,同学们都端正坐姿焦急地等着他。可是足足过了有十分钟,仍不见人来。受大家的委派,我去他的住室叫他。结果,他居然还在呼呼大睡!我连喊几声,他都没有一点反应,似乎是回到了久违的故乡,难得好好享受这里的温情!
我又连喊带敲,努力了好一阵,他才醒了过来。到了班里,他像个孩子一样,一边揉着惺忪的眼睛,一边带着歉意地微笑,温和地说:真抱歉,睡过头了!下不为例!我愿意真诚接受同学们的监督!然后,他便迅速回归平静,坦然地上起课来,没有半点儿的埋怨和愠色!打这儿以后,他再也没有发生过上课迟到的现象!

新学期正式开学后不久,乡里一位辅导站(现在叫做中心学校)的老师,到学校来听了“宁”老师的语文课,全校只听了他一个人的课——这也是我自从上学以后,第一次碰到“听课”这种情形。听课结束后,那位领导还把我这个当时的“班长”,叫到了校长办公室,一边询问,一边记录着宁老师的“表现”,气氛好严肃,我也好紧张。这似乎也印证了那位副校长儿子先前的说法!
记得当时,我是给了“宁”老师高度的评价!现在回想起来,我是做了一件善事,一件应该做的事,一件为自己点赞的事!
自从“宁”老师来到我们学校以后,学校便兴起了篮球运动,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上篮球运动,并让我从此与篮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有一次,乡里另外一所学校和我校老师举行了一场篮球友谊赛,不少老师打了一会儿,就气喘吁吁,累得直不起腰来,只有“宁”老师如常山赵子龙一样,在两队中来回穿梭,挥汗如雨,并且屡屡投篮命中,让在场边观看的师生热血沸腾,掌声雷动。从此,课外活动时,每当球场有他的时候,就有了我、有了更多的呐喊和热情……他的到来,让我们的校园从此告别了沉寂,充满了活力,也让我更加深深爱上这个简陋却又不失美丽的小小的校园!
也许正是因为彼时在我心中种下的一颗篮球运动的种子,才启发着我十六年之后,在一所农村小学任职时,主导开启了打造篮球特色文化的征程,并最终和全体师生一道,经过八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将该校建设成了国家级篮球特色学校!
我所就读的那所初中是只有三排瓦房、连院墙都没有的一所农村联中。当时,通讯落后,社会治安不太好,一些周边村庄的闲杂社会青年经常来学校寻衅滋事。恃强凌弱、敲诈勒索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未成年的我们,缺乏防犯意识和能力,只有忍气吞声,严重影响到心理健康和正常的学习生活。
一天,下晚自习后,又有五六个社会青年到校闹事。听到同学们的反映后,“宁”老师当即组织几个年轻的男教师,将这些人包围在学校外的麦田里,“首犯”还被他当场拿获,“押送”到学校办公室接受思想教育。其他几个“惯犯”见状,吓得屁滚尿流,作鸟兽散。从此,我们的学校风平浪静,再没出现过社会闲散人员入校扰乱教育秩序的治安事件!一时间,他成了我和同学们心目中的护花使者和英雄!
现在冷静下来思考,可能“宁”老师当年的做法从法律的角度并不完全妥当,但在当时那个年代和处境当中,对于我们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来说,却是多么大的庇护和安慰啊!
我曾经担心,是否会有一天,“宁”老师传说中的劣迹会重新上演?
然而,一个学期过去了,他非但没有任何过激的行为,甚到从来都没有严厉批评和埋怨过我们。相反,平时在路上不期而遇,面对害羞的我,他总是面带笑容,往往都是主动寒暄。课堂上,他总是显得那么有精神,连他神采飞扬的鼻翼都似乎在与人进行着友好地交流!他的每节课,黑板上总是写满密密麻麻的重难点内容,字体虽然有些粗犷,但总是一行行排列得整整齐齐,字迹清晰,劲道有力!
春季学期开学后不久的一个周末,天气乍暖还寒,我和几名同学没有回家,从早上一直到中午,都在教室里做习题。正饥肠辘辘的时候,他健步走到教室,面带微笑地说:你们几个学习辛苦了,中午不用回家了,跟我一起吃饭吧,这样可以节省更多的学习时间!说实话,从小学到初中还是第一次和老师在一起吃饭,心中既羞涩又忐忑,经过“宁”老师再三相劝,我们还是扭扭捏捏地来到了他的那间红砖红瓦的小厨房。
饭已经做好了,未进门,我就闻到了香喷喷的温暖诱人的香气。他亲自把饭菜给我们一个个盛到碗里,雪白的米粥配上嫩嫩绿绿、油光发亮的芹菜,简直就像一幅油画、一件雕刻的艺术精品!此时此刻,我的肠胃早已发出了哀求,对于当时学习生活艰苦、正在学知识、长身体的我来说,这种诱惑简直不可抵挡!
第一口米粥吃到嘴里,咽到肚里,立马发生了化学反应,一股暖流从上而上,接着又从下而上弥漫到全身。可第二口与第一口却有着天壤之别——芹菜几乎是生的,几乎没有咸味,我真不敢恭维“宁”老师的厨艺,没想到这样一件绝美的艺术品,怎么会是这种味道!我没有出声,其他同学也没有异样的举动!
我硬生生的把这些无味的“生菜”嚼碎,然后默默地咽下,不过还好,我们在那个年代艰苦的环境下,练就的坚强的肠胃很轻易地应对了这次小小的考验。
吃过饭,“宁”老师还给我们每人发了语数英三本模拟试题,但说实话,在乡下生长和学习这么多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质量这么好的成套的试题:试题的封面是金黄色的,油光发亮,里面的纸张厚实而有韧性,字迹清晰,每两道题之间间距开阔敞亮,留足了做题的空间。没有了以往试题的拥挤,让人的心中也顿时敞亮起来。掀开试卷,浓浓的墨香扑鼻而来,简直让人陶醉!
我如获至宝,很小心地把它们放在厚厚的学习资料的最下面,生怕被损坏或被一些调皮鬼偷走。一有时间,我就会小心翼翼地拿出其中的一本,认真地咀嚼其中的每一道题每一个字,想好了做题的思路,才把答案写上去,决不忍心玷污半点儿雪白的空间,直至它们陪伴我走完初中学习之旅!
多少年来,我一直没弄明白,这些优质的试卷是从何处而来?一个还未成家的表面粗犷的汉子怎么会有如此细腻的心地?这几乎成了我一个难以割舍的心结!
临近中招考试的一个周日,我提前返校了,课桌上放着煤油灯,身边的小瓶盖里倒了些正红花油来驱赶蚊虫,一个人在教室里复习,冲刺“中考”。
夜里将近十点钟的时候,我听到有人在敲教室的后窗户,起初,我吓了一跳,定睛一看,只见一张熟悉的面孔从窗户上映出来——高高的鼻梁、两排淡黄的牙齿、豁朗的微笑——是“宁”老师。
只见他透过两扇窗户间的缝隙说:这么晚了,还没睡呀,要注意身体呀,早点休息吧!与此同时,他还坚定地向我竖起了一个大拇指。我连忙说:好,马上休息!然后,他又接着说:一直没睡着,看教室里有灯光,来借个火,吸支烟!打扰了啊!
我把火借给了他,又重新坚定地坐回自己的位置上,继续我的学习。我似乎完成了一桩夙愿,感到格外的轻松,似乎也有了更多的灵感,做起题来思如泉涌!
是啊,在孩子们心中,能为自己尊敬的老师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那该是多大的骄傲和自豪啊!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你把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全部忘掉以后所剩下的东西。我想,这剩下的东西里面不仅有学习与做事的能力与方法,还应该传承着做人的高尚品格与伟大情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