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渡

作者: 梅柳影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16:34 被阅读33次
    寻渡

    有几丝雨点落在脸上,也落在通向悦来码头窄窄的石梯上。在赵淮路上行车,一个90度急弯处稍不留神就会错过了这个码头。一个斑驳的招牌亭子、一溜石梯、一小截水泥路正对着江那边的一艘游艇,码头仅此而已。下到江边,已有一对老夫妇在等船,他们说那艘白色游艇是不走的,要等旁边的那辆机动船,它窝在江湾里,一开始我竟没有望见。雨丝有些密了,江风便有了寒意,对岸的机动船却一点没有要发动的迹象。老夫妇俩向对岸挥手,我们也使劲挥手喊着“坐船”,对岸仍静悄悄的。本想这是一出弥漫着龙船调里的浪漫的戏码,艄公会寻声答道:“我就来推你们嘛。”可我们唤了半天,才喊出一个人来隔江抛来一句:“现在风大,船开不了,走高速路过来。”太煞风景了,因为没有妹娃子只有几个老头老太太,唱词套路就完全跑偏了?

    寻渡

    高速路就是前方那条成德南高速的跨江桥,七八层楼的高度横跨沱江,再挑起两岸山岭中的隧道。怎么上去呢?在高速路上走吗?犹疑中那对老夫妇说:“跟我们走吧。”他们是当地人,家就在对岸山里。拐上路旁的一个山包,爬一截陡梯就跨上了桥面,钢丝网在桥中心编织了一条长长的洞,走进去,箭矢一样的车辆在两旁飞过,心却安稳了。领路的大妈说:“每年发洪水的时候船就不开了,我们都走这座桥,比起以前绕道,它近多了。”过了江,“洞”口朝下,一截阶梯下来就到了对面的山脚,“是从桥肚子里漏下来的吧”,过江顺溜的让我不禁回望这桥,横直冷硬的面孔背后竟还藏着一付那么温暖熨贴的柔肠。

    春天的山路很美,迎春刺槐开的黄灿粉白,收了雨丝的山风里飘来草叶的清香,淡淡的含着些艾叶的苦味。这样的踏青经常在周末,儿子读书去了,我在似忙非忙的5天之后的选择一定是出游。春熙路天府广场好像早就不属于我了,衣袂飘飘的女孩子们在那穿梭,一波又一波的商品变化着新奇,像一团团炫彩的灯火。当一个人更喜欢灯火阑珊处的素颜和背影,哪怕一箪食一瓢饮也能悠然一天又一天的时候,也许她就真的开始老了。开始选择清静也选择逃离“土拨鼠日”----那些气味相同、食物相似、感官麻木、按部就班的日子。山里的景色却越来越斑斓了,真怀疑上辈子就是一个山民?

    寻渡

    老夫妇的家离我们要去的教堂不远,便和他们同行。他们平时在城里照看孙子,这几天回山里看看种的核桃树,“要是你们不嫌弃,8月末到家里来拿核桃啊。”大妈很热情,一会便和我们熟络了,“家里还种了橙子,每次回来都要给城里的孩子们背几十斤下去,你们有时间也摘些带回去吧。”从来都喜欢“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山居留客时光,想象中的主人也一定和这对老人一样淳朴热忱的。在一个岔路口我们执意要去教堂了,大爷仍说:“不嫌弃的话,中午就去家里吃饭吧。”我们婉谢了。

    穿过一片树林,教堂的一侧正对着来路,看似一座墙围齐整的农家院落。小侧门旁一位大爷正在洗菜,得知我们想进去看看,忙说:“可以的,跟我来。”穿过天井,又是侧门便进了教堂,礼拜堂里有些暗,山墙上的天窗透着光亮,照着头顶上抬梁式梁架的木柱,下面红漆的条桌条凳排列井然。这样的中西结合很乡土也很平易。“这儿可以容纳500人做弥撒。”这位姓唐的大爷告诉我们,“我还可以给你们讲讲这儿的历史。”当然求之不得。从18世纪法国外方传教士李安德到1902年的金堂教案再到后来教堂重建,唐大爷细细道来,讲完了竟露出一丝羞赧:“讲的不好,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此时我的问题却是:我们是请大爷开门的,大爷却当起了义务讲解员,是我们的叨扰还是他不由自主的热心?大爷显然是喜欢我们问他的,告诉我们为什么几根立柱上端是木头下端是水泥的,那是教案后烧毁了上端的水泥柱,缺水泥材料就用木头补上去。大爷的平和让我想起曾在上海多伦路的鸿德堂遇见的那位疯狂女教友,偶尔路过,却被她拉进教堂兜头盖脸的一通教义启蒙,圣迹确凿,我却赶紧逃离了。后来才知他们有拉人入教的任务。有功利的事会让一切都不自然起来。而在这儿在舒家湾教堂却觉得信仰是一件多自然多朴素的事,就像这位大爷不经意就为我们打开了教堂历史的一扇门。这儿像他的家,客来客去,主人捧出一片热忱,就像周围的远山近树,到来的人可以或深或浅的任由感悟。对他的信仰到多了一份敬重。大爷说现在维持教堂不易,礼拜天他还要为山里四乡来弥撒的教友做大锅饭,没带钱的也就算了,他自己管管教堂的杂事,平时种点地而已。

    午后的阳光很强,从教堂不大的正门照进来,在地上铺满光影,会让人想起旧约创世纪里的描述:“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这是头一日。”觉得这片教堂里的光是属于唐大爷的。后来在资料上看到他是金堂县天主教爱国会常委,是这个教堂的负责人。

    下山的路旁有许多柑橘树,树上果实盈盈,枝叶后偶尔闪现的泥墙院落往往柴扉轻闭人声寂寥,在春日暖阳里宁静得空旷又那么充盈。想起路遇的那对老夫妇说的,这一带的人都信教,民心淳和,少有龌龊、偷盗。经常坐车在江那边驶过,全然不觉在这片山里还有这样一个地方这样的山民。

    一条河岸一个渡口一本书会通向怎样的风景呢?何不坐上武陵人的渔舟,寻渡,也许能达到良田、美池的桃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vu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