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感觉自己像说了大话的孩子,旋即,又冒出坏坏的窃喜,对于一枚长期混迹于“都城”的小女子来说,我确实该有这样的底气。在中秋这样氤氲着怀乡氛围的日子里,静静地夜晚,突然想码字了。
【长安一片月】
![](https://img.haomeiwen.com/i2715500/2eecbc6f2ac6dec0.png)
“长安”这个名字,是不能随意说出口的,这样奢华的低调,太过张扬,会另其他地名黯然失色,败下阵来。如今在西安,当你和人提起“长安”,那指代的便是一个区,在曲江以南,距秦岭不远。
有人说,因为一个人,恋上一座城。于我,反倒纠葛缠绕,分不出因果。生于斯长于斯23年,虽然四处疯玩涉足,却不曾真正离开这片土地。在城之东南,杜陵原下,是我的家,那里有我想念的父母和奶奶,小时候常常和姐姐去杜陵玩儿,爬上山顶,可以看到不远处的青龙寺和乐游原。帝陵以东为陪葬的后陵,上面颇平坦,春天来此放风筝的人络绎不绝。如今那里已经开发成一个拓展训练基地和天然氧吧,春华秋叶,甚是美丽。
喜爱西安的一大原因,是这里的古韵。随意一处地名,出口便可成诗。
曲江以南为韦曲,便是唐长安的韦杜,诗人曾因春而恼,曰: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那里有崔护念念不忘的人面桃花,那里也有王维琴声里的幽簧醉月。我曾经因为一句诗,去寻一座庙,千年已过,它竟然真在那里。那时还是高中,一道语文试卷题目:鉴赏王维《过香积寺》,我为这个寺庙的名字沉醉。香积——我这样的俗人,是如何也题不出来的。大学的时候,真真找到了这里,虽然寺庙已隐于村落添了人烟,我依旧记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的清奇。来往的香客不多,长廊里立着一块几百年文人墨客的碑帖,题曰:不忘初心。
有一个好友和我一样迷恋古寺的名字和韵味,他常去东关炮坊的罔极寺转,虽处闹市,市民却也意料中的少,毕竟在快节奏的现在,没有太多人热衷来这里消磨时光。罔极,罔极寺,古人真是参透了汉字的味道,“欲辨已忘言”,就是这种感觉吧。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青”说的是今天咸阳有区名唤渭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李商隐的乐游原,“桃花漫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是诗圣笔下的曲江池,三月花开,丽人蜂拥而至。今天的西安人家,大抵也没有人没到过南湖了吧。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说的,便是我行走过五年的朱雀大街,这条街道在古长安城为东西正街,宽155米,为当时世界最宽街道,东西往来使臣车马纷纷,因此被称为“天街”,向外延伸为南广济街。 在如今的地面上,还能看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浮雕。“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说的,是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也是你我冬天滑雪,春天采摘樱桃的宝地。再向东,便是灞桥,这个被一代代迁客骚人无数次提起的地方,这个“年年柳色”的伤别之地,其幽怨的飞絮,是否随风伴君,直到夜郎西?
留恋西安的一大原因,是这里的历史。
想象老子在楼观台著经论道,向往陶渊明的南山归隐,喜欢绕着城墙走一遭,去感受这里曾发生过的玄武兵变,想象群臣觐见秦王,由端履门而入的气势恢弘;常常去唐玄宗生前身后的兴庆宫看郁金香展,常常在诗仙醉酒的八仙庵感受年味儿,常常在未央宫、大明宫看汉唐宫阙,看日落消失于断壁残垣前,说说兴衰存亡,历史变迁。离学校不远,有地名曰草场坡,据传是汉武帝养马的地方。再往南走,在陕师大老校区,有唐代的天坛,经过风蚀磨损,已不复当年的模样。
也曾在大兴善寺敲钟祈福,在荐福寺听市井梵音。那个写过“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一定也到过慈恩寺,雁塔提名;“十七人中最少年”的江州司马,一定也曾登塔远望,看玄奘法师的译经阁,观长安的全貌景致。
还有那些名叫长乐、未央、永宁、含光的地方,不胜枚举,此中历史,留有心人自己去发掘吧。
留恋西安的一大原因,是这里的故事。
有幸和一个男孩子在这里相识相恋,是我的幸运。怀念一起在曲江音乐厅追演出的日子,音乐厅不算大,氛围却极好。记得宫崎骏交响音乐会会的旋律,记得古琴与古筝一朴素一灵动的结合,记得莎士比亚文学戏剧专场的震撼。阳光灿烂地午后,我们会去音乐厅对面的西安美术馆看展览,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主题,阳光总会从落地窗外的栅栏投进展厅,是阴阳交错的静谧。
![](https://img.haomeiwen.com/i2715500/f604d8b9c7fa24c5.png)
喜欢一起走在慈恩寺遗址公园的角角落落,看尽不同的花开,读完灯柱每一面上的唐诗,全都是长安的印记。等到深秋,一夜风紧,我们会在第二天的清晨去雁塔北苑的长廊,看银杏叶织就的金黄地毯。一定要赶在师傅扫地之前,一定要赶在纷杂的人潮叨扰之前。每一年,我总会捡拾几片好看的叶子加在日记本里,写上喜爱的诗句。
![](https://img.haomeiwen.com/i2715500/f4906e83c9a0d691.jpg)
喜欢一起去碑林和书院门走走,喜欢那里妥帖安然的中国味儿。在南门至文昌门之间,有一条街,叫下马陵,第一次见,我总觉得有种说不出的霸气和苍凉,汉代大儒董仲舒的陵墓位于此地。据传汉武帝经过这里时,为了表示对董仲舒的尊敬,特别下马步行,因此得名,此后曾立有“文武百官到此下马”的石碑。“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琵琶行》里的“虾蟆陵”,其实说的便是是西安方言的“下马陵”。
![](https://img.haomeiwen.com/i2715500/b1704d558563b662.jpg)
从明代开始,从文庙到关中书院到下马陵,一直是文人墨客流连之处。书院门里有关中书院,是明代以后的西北最高学府,关学中兴之地。有一条长街,联通至文庙,古槐郁郁匆匆,两旁有许多别致的小店,路上还有满满的摊位,大抵是卖笔墨纸砚、折扇丝绢、字帖拓片、以及刻字印章的。来往很多外国人在这里体验书法。男友对中国风的服饰有种执念,每次去,都要给我买件绵麻飘逸的中式偏襟长裙,裙角多有水墨绣工。他也会配一套中式的衣服,熨帖而轻薄,看着很舒服。走进碑林,便是踏上中国历史变迁的车辙,从诸子百家到明清书法,书写一幅幅字体不同,气势迥异的四书五经。往深里走,仿佛看到流年暗自偷换,一会见到苏轼从月明清风中吟诵而过,一会见李白散发弄扁舟。
冬天,喜欢去有古建筑的地方看雪,喜欢芙蓉园落雪后的厚重端庄,我永远不会忘记,当鹅毛大雪落入湖中,侍女楼里灯火灿灿,长廊里的旧式红灯正随风摇曳。春天呐,除了我交的花海,最常去的还有青龙寺,那里布局更紧凑,在暮春和煦的阳光下,樱花烂漫。游人也更多,蛰伏了一冬,都忍不住要见见光,冒冒新芽。每当这时候,我反倒不讨厌这样的摩肩接踵。喜欢去环山路上摘新熟的草莓,找沣峪口的某条小溪流洗洗脸;喜欢去秦岭的不同分段爬山,去终南山看古迹和南北分界。夏天,则常常在浐灞的几个园子逛逛,离市区远,景致好而人并不多,晚来的风送过夕阳余晖,看人儿的棱角渐渐消失在暮色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2715500/8337a05327e86e22.jpg)
也常去省图,手拉手把每一个馆转完,各自找喜欢的书静静来读;喜欢去省图后的省美术馆,螺旋状圆顶设计的很是精妙;常常去民乐园附近的淘书公社流连,那里书比较全,还常常打折,逛了一天,淘几本书带走,感觉真好。
留恋西安的一大原因,是这里的烟火气。
有人说,你想要了解一个地方,只匆匆游客式的到访是不够的,最好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我想这种生活,大概就是体验市井烟火的人气儿了。
我爱这座城市所给予我的有恃无恐,我爱她的包容和温婉。
我爱极了这里每一条寻常巷陌的名字,而这些名字,大多从古代沿用至今。案板街、骡马市、炭市街、竹笆市、饮马池,不用讲,你也能感受到那股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五味什字则以我国中药分为甘、辛、酸、苦、咸五味而得名。洒金桥,适合配一首豪放的宋词,安居巷,单是名字便有一种安然居于此的惬意。甜水井街则是因为清代时,此处井水甘甜。还有许多村落的名称也别具一格,譬如:月登阁、断垣、苍游、满江红、梦白。
![](https://img.haomeiwen.com/i2715500/cf65b3657ff83d44.jpg)
如果你来西安,我会带你避开回民街正街的人潮,钻进巷子里,找地道又实惠的小店,吃定家小酥肉、麻将凉皮、豌豆黄,买一盒军军绿豆糕带走,留恋这里的味道;我会带你去桥梓口等刚出锅的腊牛肉;我会告诉你南门里有一家串串味道很好,西航串串也格外地道;我会带你尝尝西安的标配快餐,以及热腾腾的羊肉泡馍;我会带你在城墙骑单车,把十八道门的名称与历史讲给你听;我会带你去陕历博和西安博物院,在不同的展馆看时光流转;我会带你去书院门里,找家干净别致的青年旅社;我会陪你去兵马俑、华清池、马嵬驿,听你想听的故事;我会陪你到华山,在傍晚开始攀登,于清晨裹着军大衣等待日出。路痴的我,在西安,从来不会惊慌,因为方方正正的东西南北,怎样走都能找到回来的路。
有人说,自别后,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今年的央视中秋晚会,在大唐芙蓉园直播,我会在视频里,远远地,欣赏你秋日的美丽。
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归长安。
【卢沟千年题晓月,金台几度夕照红】
来北京一月有余,从最初的孤独和惶恐,到逐渐的踏实和信赖,时光和忙碌果然是用以治愈的良药。
这里的景,基本都看过了,因为总是人潮人汐,我大多逃也似的一掠而过,索然无味。如果说还有牵挂,那就是故宫的雪,香山的红叶,人烟渺渺的长城,以及曹雪芹故居与大观园了。记得初中在《读者》上看过高君宇、石评梅的故事,所以陶然亭也是要去走走的。
记得地铁里有一站叫“金台夕照”,有一条胡同名“百花深处”,真美。
常去医院对面的龙潭公园跑步,一入夜,这里热闹非凡,广场舞分出很多门派,动感的,交谊舞的,民族舞的,不胜枚举。还遇到许多年过七旬的大爷,带着耳机在慢跑,或是提着水桶和大毛笔,在广场上练着兰亭集序。穿梭在这样的生命洪流里,我总是不由自主的赞叹:知老,服老,而不困于老,这样的生活态度,真好。
有空的时候,我要把那些好玩儿的博物馆、艺术区、名人故居,以及无数大家文字里的地名一一逛过去,去寻找那些地道的美食,别致的小店和街道,去真正揣摩这个城市自己骨髓深处的性格。
留白于此。
晚安,北平,中秋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