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惠东县的温泉小镇上,遇见了一个七十多岁的大叔,听口音竟然是我们老乡,在这偏僻的地方能遇到老乡,也是难得。
他主动跟我们打招呼:“你买的鸡多少钱一只?”
“150。”马哥回他。
“那边有120一只的。”他给指了指。
确实有家养的120一只的,但那种是农户购来时就是半大鸡,随便养个把月就能卖了。而这个据说是从小散养到大的,养了将近一年,所以贵一点。
大叔似信非信的样子。其实我也似信非信。这都是卖家自己说的,我们又不是专业人士,哪里会辨别,只是认为贵的就好。
2
还没有转过街角,一股浓浓的香味儿就钻入鼻孔,原来镇上有家油坊,现磨现卖花生油。
我们一问,也是两个价格 ,一种16块钱一斤,一种二十块。油色看起来都是一样的,香味儿也只有闻到的这一种,不知道区别在哪里。
“一种是大花生米榨的油,一种是小花生米榨的,小的贵一点,香一点。”卖家如是说。
原本我是想两种价格的各买十斤,回来吃的时候看看到底有没有区别。可马哥看前面客人都买二十块钱一斤的,也就随了大流。
两种价格,不知道这是不是卖家的一种促销手段。
3
有人吆喝卖桔子,说是自己家树上刚摘下来的,新鲜得很。
“酸不酸呀?”我问。
“你想要酸的还是甜的?”卖家不上当,先反过来问我。
“要甜的。”
“这个是酸一点的,这边是甜一点的。”他指了指说。
可是看起来明明都是同一种果子呀。
“又酸又甜的桔子,自己家种植的呀,刚刚摘下来的,新鲜得很呐……”他用力叫卖。
我们买了几斤,我忍不住在路上就尝了一个,那个酸啊,简直刺激。
北京到南京,买家没有卖家精。还真是的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