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身份“标签”,你是谁?

作者: Miss柳 | 来源:发表于2016-12-19 15:59 被阅读126次

    L最近出现了严重的情绪问题,直接原因是她两次考研失利,准备第三次复习报考,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

    父母认为,她即使明年考上,毕业时也28岁了,无论工作还是婚姻都会被耽误,还不如踏踏实实找个工作,先稳定下来再说。

    可是,当了将近20年学霸的L坚定地认为,她只适合走学术路线。父母托人给她找工作,让她去面试,她一律都以非常激烈的方式拒绝。

    她说:“我唯一能做得好的事情,就是学习。”

    另一位朋友F近来也频频发信息诉苦,他喜欢上一个女生,对方却对他的各种明示暗示视而不见。F让我帮他分析女生的九数信息,试图寻求一个确定或“注定”的答案。

    每当女生迟迟不回信息,或对他的示好进行冷处理,他就马上进入自我保护状态,不管心里多纠结,都要假装毫不在乎,同时不断责备自己“没有用”。

    他说:“以前都是女生主动追我的。”

    没有了身份“标签”,你是谁?
    当你的世界陷落

    L和F遇到的其实是相同的状况——多年建立起来的自我身份认同被打破。

    从小到大,L一直因为学业出色而得到肯定,父母师长引以为傲,朋友同学艳羡不已。她被贴上“优秀”“聪明”“勤奋”“学霸”等标签,这些标签成了她内心世界的基石,支撑着她的自尊和自信。

    F外型不错,性格活跃,上学时一直是女生关注的焦点,总是有漂亮女生主动表白,让他轻而易举就可以开启一段新的恋情。“有魅力”“异性缘好”“颜值高”“讨人喜欢”等,也成为他身上的标签,让他相信自己对异性有不可阻挡的吸引力,也对此无比自豪。

    标签贴的久了,就成了理所应当的存在,甚至是信念。它们指出的是我们最擅长、熟悉的事情或领域,而当一个人在这里遭遇了挫败,就会直接影响身份认同。

    像是摩天大楼的地基被震碎,一切富丽堂皇瞬间成了虚无;像是皮肤被生生撕扯下来,面部全非,痛不欲生。

    要知道,为了稳固自我身份认同,人是可以做出很多“牺牲”的。甚至有人在明明有机会疗愈内心时心生迟疑——“没有了这些痛苦,我还是我自己吗?”然后放弃了疗愈。对待自我身份认同,人有无以伦比的执着。

    因此,在真正的危机发生之前,很少有人会主动去质疑或撕掉身上的“标签”。

    L在学业上受挫,发现自己不再是那个无往而不利的学霸。一次次地备考,与其说是为了理想,不如说是在对抗恐惧。她需要考研成功,来重新贴稳身上的学霸标签。同时,她相信自己除了会学习外一无是处,所以任何学习之外的事情,都让她觉得无法应付——例如去找工作。

    F在感情上失意,情场高手的自信瞬间粉碎。他用尽心思,想让自己在对方面前显得轻松、跳脱、不在乎,以此来重新找到处于高位、拥有主导权的感觉。对方保持距离、不置可否,给他的心理影响并非单纯的失落,而是自尊被挑战,以及自我怀疑和自我责难。

    他们试图把被撕下的身份标签贴回原处,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

    终有一天,要面对真实的自己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而稳定的自我身份认同,则是安全感的重要构成部分。

    跟随你多年的身份标签,起初只是一种肯定和赞赏,表示你在某一方面的优势获得了认同。

    当你依赖这些标签来构建自我身份认同,它们就成了不可或缺的安全感,让你在舒适区里安心生活的同时,也限制了你去探索更大的世界。

    保护和束缚,本来就是一体两面

    标签被撕掉时固然无比痛苦,但更让人饱受折磨的其实是试图贴回标签的过程。绝望地守着岌岌可危的自我身份认同,在自我保护的同时制造着恐惧,就是不愿去面对和接纳真实的自己。

    对L而言,继续备考还是找工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需要接受一个并不永远优秀的自己。否则,如果考研成功,未来在学业上遇到不顺,或是遭遇竞争,依然会引发激烈的心灵危机。

    而如果“迫于无奈”选择工作,也会一直处于低落、自我怀疑的状态中,因为“我唯一能做得好的事情,就是学习”这个固有信念,让原本完全在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也莫名其妙地失败。

    能不能追到心仪的女生,也不是F目前问题的核心。如果他不愿正视自己在亲密关系时幼稚、需要认可、争强好胜、浮躁不安等心态,一味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即使如愿以偿,也很难有良性的发展。

    自身的问题不解决,就算转移了“目标”,也不过是换个背景板来上演相同的故事。

    没有了那些标签,你是谁?

    紧张地呆在舒适区里,聪明敏感却心怀恐惧,认为自己无法应付复杂世界的小女孩?

    自大骄傲,不擅长和人沟通,对处理亲密关系极度缺乏经验和觉知的年轻人?

    被迫还原本来面目时,你一定会不舒服,会评判、苛责、怀疑、贬低、恐惧。没关系,这本来就是一次巨大的心理危机,任何感受和情绪都是被允许的。

    越是开放地接纳所有的“不好”,就越能储备力量,进行转化和成长。

    接纳自己的每一部分

    很多人会感动于这段婚礼誓词:

    我愿意她(他)成为我的妻子(丈夫),从今天开始相互拥有、相互扶持,无论是好是坏、富裕或贫穷、疾病还是健康,都彼此相爱、珍惜,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

    然而,能够做到的人寥寥可数。这并不是由于人类天性就背信弃义、不守承诺,而是真的做不到——绝大多数人连对待自己都不可能做到始终如一的爱与珍惜,只有在“好”的、“富裕”的、“健康”的情况下,才能多珍视自己一点。

    “好”“富裕”“健康”便是标签,它们仅仅肯定了你的某些特质,却无法代表你的全部。如果这些标签被撕掉,你将看到自己身上有诸多缺点,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也正是因为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才需要这么多标签,可是,再高大上的标签也是外物,把自我身份认同建立在外物之上,并不是长久之计。

    总有人说羡慕我,认为我既然拥有“九数生命能量解读师”“心理咨询师”“占卜师”等一系列头衔,就肯定能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风调雨顺,四季如春。

    事实上,我是个极为敏感的人,当情绪和旧伤被挑动的当下,这些标签并不能当“护体神器”用,甚至连止痛止血的功效都没有。

    我能做的,只有允许情绪流动,全然地接纳、体验,然后清理。通过体验情绪,我看到了自己内在的匮乏感、不安全感,以及其他被深深埋藏着的“不完美”。

    优势不需要用标签来彰显,劣势也不需要用标签来遮掩,就这样不做评判地接纳自己的每一部分。

    我学着接纳没有标签的自己,接纳自己或好或坏的每一部分,心理舒适区也从一个孤岛扩展到整片海洋,对外在事物的“容许度”越来越高。

    外在的变化和不如意,都不会威胁到自我身份认同。不用患得患失地护着身上的标签,也有助于更灵活地思考和行动。

    我们可以选择贴满标签,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里,继续经历循环往复的纠结;

    也可以选择告别满身的标签,接纳真实的自己,向更多的可能性敞开。

    没有了那些标签,才有可能成为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了身份“标签”,你是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yt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