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2018年,离我要描述的那个年代已经过去整整20年了。这20年里,我从未将自己再次置身于那里,也从未在旧景里感受一次童年。现在,我想呈现给大家的是上个世纪末的那几年,我读书的那个乡村小学。
三年级之前,我就读于我们村里的小学,因为村子面积不大,且只有200户左右的人口,所以小学全校只设有四个年级,共46名学生。有一个小小的操场,操场上矗立着一个旗杆,其他的就只剩四间教室和一间办公室了。哦,对了,校园西侧还有不到一亩地的果树林,树地里的农活都是老师组织学生完成的。
每周一,我们都会在小操场上升国旗,由三名学生组成的国旗护卫队在全校师生歌唱的国歌声中将五星红旗升起,飘扬在校园上空。周二到周五,我们都会在小操场上跑操,2个人一排,一共23排,由一年级至四年级的顺序。
由于教室有限,在我们村的小学里,幼儿班和一年级是同一间教室。幼儿班上课,一年级就自习,一年级上课时,也有不少幼儿班的学生跟着一起学习。一间教室,一块黑板,坐了二三十名学生,还有几位家长。
很多人很不理解为什么还会有家长在教室,是因为有的孩子刚被送去学校,不习惯这种氛围,就让家长陪同,陪上几天后,觉得学校好玩了,就打死也不让家长陪同了。一是怕同学们笑话自己没长大,二是家长也有农活,也不想整天坐在教室里。所以慢慢的开学一段时间后,教室里就没有家长了。
其实,现在还记忆犹新的是一年级时,语文老师把课文里的内容排成表演那种游戏,让我们同学去演绎。《小竹排排》《小蝌蚪找妈妈》《丑小鸭变白天鹅》等等都被我们在课堂上表演,或许当年这些训练的缘故吧,长大后一直喜欢表演。
二年级后,就相对正式一些了,还要写正式作业,要交给老师批阅的那种。因为我们小学师资不足,所以代课的老师都是互相交织的。像我们的语文老师就教四年级的数学,我们的数学老师就教三年级的语文课。所以那时候,也根本没有像样的课表,一般都是第一节语文课,第二节数学课,三四节语文自习课。
三四节的语文课我们很少有老师跟班,一般都是我们在教室里写第一节课学过的汉字,在生字本上一张一张的写,看谁写得多写的快。所以,总结了好多经验,有人喜欢竖着一列一列写,有人喜欢横着两行两行写,也有人喜欢一截一截写,谁写完一张就说一声,因为教室里只有两排11个学生,所以小声一句话大家都听得到。
然后中午就放学了,下午第一节数学课,就是写数学作业,赶紧写完给老师拿过去,老师扫上一眼,用蘸红墨水的笔打一两个√后,下面写上100,画两道横线,这就算完成作业了。
接下来就是好玩的时间段了,因为教室外面有几棵桐树,所以在夏天下午时,教室门外都是阴凉处,老师说天热学不进去,就让作业写完的同学后面两节课在外面玩。记得当时全班男女生都迷上了跳橡皮筋,打沙包的游戏,有时候老师也参与进来,玩的不亦乐乎。
然而,在冬天这就又是另外一种景象了。前两节课因为外面太冷,而且上课需要黑板,所以就在教室里面上课。如果天气好的话,等到三四节课,也就是语文自习课的时候,老师就率领我们搬着长凳带上书本,趴在六个砖头柱支起来的水泥乒乓球案上写作业,全班11个同学,四个方向围坐在一起写作业。有时还需要和别的年纪同学争抢这个宝地,因为没有乒乓球案当作桌子的的话,就只能坐在水泥台阶上,趴在细条凳子上写作业了,凳面太窄,写到本子下面时,一不留神本子就滑下去,感觉太不方便了。
时间很快,二年级上完后,就没有这样的日子了,因为赶上改革,我们的学校因为规模小,学生少,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不完善等原因被合并到邻村的学校了。由此也开始了比较正规的小学教育了。
其实,从小学合并后,我就再也没有去过村里的小学了。也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或者心里,只是想着在村子里,以后有机会去看。不成想,在合并没几年的时候,小学这块地方被作为宅基地划分给村里人了。还有当年身边的那些小伙伴们,如今有人已为人父,有人读了大学刚参加工作不久,有好多人居然再没了联系!
不禁想,那个一直没再回去的小学,以后就真的只能停留在记忆深处,用一生去铭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