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梨不言
春天来了,桃花梨花无声无息的开了,寂静无言。冬天的寒冷在这刹那融化,桃树梨树下,踏春赏花的人络绎不绝。俗话说的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实我觉得就南方而言,桃梨不言,似乎更贴切南方的春天。
王老师就是典型的南方人,个子瘦小,面容清瞿。戴着眼镜,永远是笑嘻嘻。似乎在他眼里,没有好学生坏学生之分。
其实王老师没有教过我,他和父亲曾经是同事,在我读初中时有一次因调皮罚站被他看见,他笑嘻嘻的问我,小子,姓肖吧。回家后和父亲讲起此事,父亲也笑了,他啊,你们学校的教导主任,老同事。
王老师是一名政治老师,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在他这里别有滋味。最出名的不是他的讲课而是中考高考捉题,最精准的一次居然捉到了六十多分的题目。记得我高考,政治只考了不到五十分钟就交卷了,出来就看见王老师在操场上转悠,看见我跑过来抓住我,怎么样,今年我抓到题目了么?是,十几年来,学校高考政治复习题全部由王老师主抓。这么快就出来了,也不检查检查?王老师也急了。我咧嘴笑了,后面三道大题全部捉到了!三十分呢。小题我不记得了。坐在那里烦,就出来了。王老师很高兴,手指戳了我一下就走了。
那年高考,政治考了八十分,分数不低。
大学和王老师公子王生成了校友,寒暑假也经常去王家玩。来往中发现王老师的学生特别多,再得意的学生在这里还是学生,再落魄的游子,在这里也是学生,王老师的学生。
有一年,因为性格问题和学校和家里别扭,闹得沸沸扬扬。王老师请我去他家吃饭,从他的求学生涯到他的工作和阅历,我感受到王老师曾经的过往和他真诚的反思。那年我不到二十,我感谢年近五十的老师在学生面前的直面人生,也支持我走过那一段灰暗的人生。我想我和王老师之间不但是师生,也算是忘年之交吧。只是我一直就没能成熟起来。
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没过几年,王老师六十岁,也退休了。王老师寿宴,我们约了几个朋友买了礼物也去凑热闹。寿宴人不多,年轻人就我们几个,王老师不是本地人因此本地也没有亲戚,还有几个五六十岁的人,看见王老师都有很尊敬的称呼。后来王生告诉我这是王老师的几个知交,逢年过节,几家都轮流请客吃饭的。
退休后王老师赋闲在家,他这人不太喜欢热闹,有事没事叫上几个老友喝点小酒错搓麻将。后来王生外出打拼,家里就剩王老师和师娘,二老过得也是悠闲自在。偶尔去坐坐,师娘总是向我抱怨王老师抽烟太凶,喝酒太多。王顾左右而言他,呵呵。从前的学生也有不少来看他的,带着妻子孩子,这是王老师最高兴的事了,吩咐师娘买菜,饭是不能不吃了。
时间在我不知不觉的成长中,也带走了王老师的风华岁月。七十多岁的王老师越来越瘦,我的孩子高考后特意带着去看望了王老师。孩子和王老师也是熟悉的很,王老师看着我的孩子,摸着孩子的手,年轻真好,加油,年轻人!
这天凌晨接到电话,电话里得知王老师仙逝,急急来到老师家里。考虑老师不是本地人,也是想略尽绵薄之力,我留在老师家帮忙。到了中午,来帮忙的朋友学生越来越多,还得感谢微信,很多外地学生也委托本地同学带来了礼金。原本担心略微冷清的场面也被学生们的哀思塞满了。
桃李满天下,就是这样的老师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