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手机扫过二维码,车锁应声打开,一辆橙色的自行车即在特定时间段为你所用了,条件是每半小时1元钱的租赁费。
2016年9月1日,摩拜(mobike)进入北京,突然冒出的橙色小车一时间成为朋友圈晒图的闪亮主角,那些手扶车把欣然出现在画面上的有学生族,白领,企业家,政府公务员……横跨各个阶层。这样的风潮已经在上海刮过一轮。
“现象级产品”的诞生似乎昭示了新的创业风口出现,沉寂多时的资本重又兴奋起来。9月26日,国内出行领域巨头滴滴迅速入局,投资了摩拜的竞争对手ofo。移动出行浪潮下,摩拜意外突围,却前有巨头,后有追兵。它具有一个样本的意义。能否成功,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滴滴创始人程维曾表示,滴滴的成功源于敏感觉察到移动出行风口,风口如今已经不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儿了。不胜数O2O和上门到家类公司死于风口,更有皇太极、脸萌、小咖秀、分答等现象级产品迅速窜红、光环褪去的落寞。共享单车是风口还是伪风口?摩拜还能热多久?
小标:单车创业者变“资本宠儿”
处在C轮融资的关口,摩拜关闭了采访渠道,媒体报道中的创始人胡玮炜第二次创业,第一次是家名叫GeekCar极客汽车的垂直媒体,个人长期关注汽车和科技领域,对改善城市交通出行有所思考。她称摩拜“全球首个无桩智能共享单车”,没有停车桩,不用办卡预付费,车子长相貌美等都是卖点。
摩拜用户愿意主动将体验晒到社交网络的原因是觉得它“够酷”,举一个极普遍的使用场景:有段3、5公里的路程,驱车犯不上,地铁不顺路,步行又嫌远,打开APP刚好定位到附近有单车。用户按图索骥找到目标后,扫码解锁就可以骑走,等到达目的地停放好,也只需要在手机上操作上锁。
公开信息显示,摩拜A轮领投方为愉悦资本,B轮由熊猫资本领投、愉悦资本跟投,融资数额为千万美元级别;在B轮之后,又迅速获得了创新工场的B+轮投资。近期市场传闻,摩拜已获得超过1亿美元的C轮融资。“前年就认识Davis(王晓峰),直到他做这个,及时来跟进。我们非常看好这个团队,davis从业经历包括运营uber这件事是很好的背景。”摩拜B轮投资方、熊猫资本创始合伙人李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他们的投资逻辑在于中国早已成熟的自行车供应链优势,认为颇有前景。
摩拜单车CEO、前Uber上海区总经理王晓峰在2015年下半年加入,产品开发出来以后,他被更多推向台前面对合作伙伴和媒体的好奇,一张摩拜与上海杨浦区签署战略合作签约现场的新闻图片显示,王晓峰代表摩拜端坐桌子旁边签字,胡玮炜负责站在后面微笑。
在uber进入中国早期,王晓峰发表了很多uber共享出行理念及运营策略的言论,思路上很大程度有别于滴滴等本土竞争对手,做的活动也风格 “洋派”。几个月后,在共享单车的新战场,他很快就同老对手滴滴再次相遇。
9月26日,滴滴宣布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称为“小黄车”的共享单车平台ofo,并立刻公布了一组数字:ofo上线至今总订单超过1500万,日订单超过50万;已有近7万辆共享单车,为全国20座城市超过150万师生提供服务。摩拜从未对外披露过订单量和运营数字。
ofo创立于2014年4月,创始团队是5名来自北大的骑行爱好车,小黄车目前还不是智能车 ,创业最开始尝试采用的是纯共享模式,校内贡献出自行车统一刷黄漆,但这样在管控上难度太大。在滴滴加入后,原本聚焦在校园内的业务将扩张至校外市场。
2016年6月,ofo曾获得由经纬中国领投,金沙江、唯猎资本跟投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经纬中国、金沙江等同时是滴滴的早期投资方。
小标:新入口的想象力
当共享单车迅速变成“资本宠儿”,摩拜、ofo身后,开始有更多嗅觉灵敏的创业者闯入这一市场。9月末,单车出行项目“优拜单车”、“小鸣单车”先后宣布完成数千万级别的天使轮融资,“这是要万车大战的节奏啊……”优拜单车投资方之一、点亮资本创始人龙伟感慨。
北京望京的一家咖啡馆里,优拜单车创始人兼CEO余熠望着三两年轻人骑着橙色自行车从夜色里驶过,转过脸对新京报记者说,自己对即将到来的竞争毫不畏惧。他久经沙场,创业前是大众点评的十年老员工,做团购、猫眼电影,经历过互联网历史上最惨烈的厮杀。这或许也是曾经的大众点评联合创始人龙伟,选择投资优拜的理由之一。
余熠来京的任务是密集见投资人准备第二轮融资,多家投资方都感兴趣,他现在有挑选的资格,资本冷寂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发现了新的风口。“现在大家都在说资本寒冬4个字,很多资本其实也没有出口,会觉得这是下个风口。这件事情也确实对社会、对用户是有价值的。”
不过,对于共享单车模式,却很难从摩拜半小时1元钱的收入和每辆车数千元的投入中,清晰看到盈利方向。
胡玮炜、王晓峰多数时候都避谈摩拜盈利的事,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愿意“画大饼”。“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摩拜已经是一家非常成熟的公司,开始热烈地讨论盈利方式、融资情况,但是事实上,我们只是一个刚刚上线四个月的产品而已。”“我们这个事情有一半是属于公益的,有点 public company 的意思。而且我希望大家把眼界放宽一点。”
创始团队反复强调,“还是个新事物”、“还是创业公司”,多少带有点“求放过”的意味。
“共享单车模型可以作为一个大的方向,其实严格说来是‘共用’不是‘共享’。”李论表示,好的模型不是P2P或者C2C的,从经济、效率、体验、社会资源有效利用角度,B2C都要更好。摩拜就是按照这个模型来做的。”
李论认为,在相当长时间内,摩拜单车日使用频次将随着投放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密度大、找车方便,又极大释放了骑行需求。"每次骑行就是活广告,安利更多用户加入。"他因此判断,爆发时间点已经到了,完全成熟。
“谈共享单车盈利模式的时候,可以用一个互联网的思维去考虑,就是经常说的‘羊毛出在猪身上’,有其他方式来给这种服务来买单。平台形成一个巨大的用户短途出行的流量入口,往后面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赚钱。”余熠说。他举例表示,单车出现在大街小巷非常容易吸引到用户的关注,打广告是一种可行的方式,但并不好,未来情况会很复杂。考虑到用户在一些熟悉的地方才会尽可能的选择自行车,因此勾勒出日常生活、工作轨迹的滑翔,去获得用户这个数据其实相对真实和活跃,“这部分数据后面一定是会有商业上的价值”。
“单从商业上来说,财务的帐也算得过来,它是一个现金流非常充裕的生意。”余熠说,按照租金,假设一辆车投入1000多块钱,每天有6到8次的用户使用,一年下来大概是在2000左右的收益,基本上大半年车子就能回本;若一辆车投入使用4年,剩下的3年都是产值。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也曾从摩拜相关数据静态推算:一辆摩拜单车造价3000元左右,要求4年内不坏。现在每辆车每天平均使用率4次以上,每次付费1元,每年可以有1500元营收。“这样的预期收益加上押金,对政府搞的赔本的公共自行车是明显竞争力。”他认为。
小标:“摩拜单车最终能否盈利,还是要看国民素质”
理想模型十分美好,现实却似乎并不乐观。随着摩拜单车在上海、北京两地的风靡,丢车、藏车、刻意破坏的现象增多,有部分用户撕去或者刮花二维码,把车子推进小区、家中,想将本应共享的单车据为己有。“摩拜单车最终能否盈利,还是要看国民素质啊。”有网友如是感慨。
8月22日,“摩拜北京”微信公号发文称,后台报障信息显示某车辆在未被开锁的状态下有位置变化,怀疑该车辆被窃,结果发现嫌疑人“黎叔”是一家投资公司的 CEO 兼法人,偷窃摩拜单车为了研究构造,抄袭。该文中称,“摩拜单车的诞生,似乎对高素质社会,对人性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摩拜内部员工告诉记者,GPS嵌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监控、防止盗窃行为,当上锁状况发生了位移,判断为非正常状态。“创新并不能百分百阻止损耗、偷窃、破坏,摩拜的项目能否成功需要仰赖用户的善意和参与。”他表示,现在有些喜爱摩拜的用户会自发集结成社群,通过微信、微博、QQ群里自发报告车辆异常线索。9月19日,摩拜也宣布与前海征信合作,将用户的信用信息接入系统。
“既然做这件事,我们始终会去相信整个社会的道德,一定是越来越好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作为用户来说也确实需要被教育。”余熠认为,究竟摩拜是在社会信用提高的大环境下营运而生,还是进一步推动信用这件事,其实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最早为什么用户会去搬到自己家楼上,因为车稀缺,他怕早上起来的时候被别人骑走了。当有很多家服务商,在相对可见的密度中,用户很方便用到车,这个情况会逐渐消失。”
那么退一万步讲,会不会有恶意用户干脆把车拆吧拆吧卖了?“这个从经济角度考量是不划算的,普通自行车200多块钱,犯罪成本底也难以立案,但共享单车都是独立设计的车,因此价格昂贵,卖废铁来说风险收益比是不合适的。”他对最终能将单车损耗数量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表示乐观。
信用难题之外,摩拜也存在各种各样的不佳体验。第一次体验摩拜的用户马斌告诉新京报记者,使用中碰上多次问题,先是开不了锁,然后结束行程了还在继续计费。“不明白那么多好评怎么来的,总之自己不会再用。”记者发现首次尝试摩拜遇见麻烦的用户很容易弃用产品,抱怨集中在GPS定位不准找不到车,车身太重骑行实在费力等等。
太快成名的摩拜似乎还没做好准备迎接汹涌而来的用户:9月12日、19日,两次大规模宕机导致解锁异常,经过数小时仍然难以修复后,不得不群发短信通知用户先选择其他出行方式。
作为开拓者,摩拜现阶段的缺陷都将成为其他竞争对手虎视眈眈的机会。余熠就表示,自己骑摩拜都感觉费劲,优拜重量只会有摩拜的三分之一。
“摩拜的技术还在不断迭代,如开锁率,现在相比一周前提高了接近20%。”李论表示,摩拜将硬件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加以改变,并快速迭代,这就是B2C的力量。他认为,摩拜有先发优势,产品保持迭代,定位也会越来越准,体验越来越好。“时间是摩拜的朋友。”
小标:要有免费的单车了吗?
“大家把出行和汽车混淆掉了,其实出行不等于汽车。滴滴的每一趟载客都产生了至少30%的无效利用,其实它真正的加剧了中国的拥堵。”9月28日的2016上海车联网峰会上,向来敢言的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痛斥滴滴,他本人是摩拜单车的天使投资人,还投资过嘀嗒拼车,现在专注无人驾驶领域。
他不认为增加供给的方式是解决交通难题的有效手段,走的是和滴滴不同的路径;当滴滴先后进入他的投资项目所在垂直领域贴身肉搏,便发表了上面火药味浓重的言论。
按照过往经验,滴滴所到之处,一场“补贴战”在所难免。“万车大战”真的会出现吗?用户又要有免费的单车骑了吗?
作为摩拜投资方,熊猫资本李论不认为这一次滴滴的入局会让竞争出现白恶化局面,“滴滴这么高估值的公司加入这个市场,共同做大,对根本上改变大家骑行习惯非常有益,但摩拜团队不会因此处于下风。”他解释,滴滴强在线上流量,用户数和打开频次,但这个市场的根本取决于谁有车。“当一个用户走到你楼下,看有没有你的车,能不能被用户喜欢,才是关键的事。”
“本身骑行单价也不贵,1元钱,滴滴擅长的价格战并无用武之地。”李论判断说。
余熠也结合自己过往在O2O领域从业经验认为,不管团购也好,电影也好,价格的影响因素很大,而单车提供的是个性化的服务,大家喜欢的车辆类型不一样;今年不像是前两年,用户会对价格那么敏感,“现在谁去融资再说我要打价格战的话,那基本上是融不到钱的。”
“这个行业滴滴一定会进来,大家其实对这件事情都比较有准备,但自行车这个模式和汽车还是有些不太一样,本来就只收1元钱了,还怎么打价格战?用户不会因为便宜几毛钱就找一个很难骑的车吧,眼前就有一辆车,非要跑到马路对面也是没有道理的,一定是考虑方便便捷为主。如果是通过价格战拿来的用户,忠诚度一定是不高的。”他说。
700bike创始人张向东对新浪“C+”峰会间隙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表示,现在共享单车在商业上有两大问题,一是它的天花板在于日使用次数,在全中国全部垄断是千万级别的人次,不小的生意,但算起来一年就是30、40亿,天花板很明显。二是这个竞争环境非常恶劣,因为它可以区域而治,不需要平台,市场会比较割裂。“你在北京做,我在南京做,只要把南京区域占住了,把份额做成80%,这个区域就是我独有的市场。”
“所以,下面我相信共享单车会出现二十家公司,最近起码已经有五六家公司来找我们谈,能否帮他们做一个车。中国的市场竞争会过度激烈,会非常恶劣,但不像原来共享汽车的方式,它可能不会补贴,会采取免费。大家会拿出一些免费的东西为抢份额而战,当然这是商业问题,对于整个自行车行业来说会进入非常快速的发展期。”张向东说。
“作为创业者阻挡不了别人,只能把产品做好,把运营做好,把模式做好。因为我从来都相信,一家专注的公司胜算会略大一点。”张向东表示。
小标:市政交通不完善,促成移动互联网创新
移动出行浪潮下,摩拜意外突围,却前有巨头,后有追兵。究竟是风口还是伪风口,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表示:尚待时间检验。
IBM公司科学家凌棕博士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对共享单车发展前景并不十分乐观,他认为,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不是摩拜一个创业公司的努力能够决定的;他长期在国外生活的感觉是,车道比较完善,特别是自行车道清晰标注,给人以安全感,国内则相对混乱,“可能出几次事才能意识到”。
新京报记者也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其关注到共享单车的流行,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问题,单车应在非机动车的法律法规范围内发展。 “目前没有造成大范围安全问题,没有进行相关研究,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机动车行驶安全上。”
凌棕还对记者表示,中国会出现摩拜这样的创新产品,由于国内人多密度大,而且,市政交通的不完善反而提供了很多创新空间。
国庆节前,摩拜单车合作方、高德地图发布过一份出行报告,根据节假出行流量的大数据分析,给出出行建议。这份报告显示,“拥堵”因素恰恰促进了北京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使得北京在“智能出行指数”当中得分最高。
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认为,互联网+能将交通出行重要角色人、车、路紧密关联在一起,智能交通应用普及能够提升交通出行的安全。“交通安全事故当中很大程度由于郊区道路不完全,如果花很大力气交通设施完备,需要相当长的过程,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对事故危险地段进行分析,提醒和警示效果很好。 ”对于会不会跟摩拜探索大数据,他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时机过早,还没有这个打算。
张向东也告诉记者,原来的城市公共自行车都使用的非常落后的一些技术方式,摩拜在技术上有很大的进步,比如停放寻找,完全把现有的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用在里面,这是它做最对的一点。 另外,摩拜的商业机制是一个市场化的机制,与以往国有、公共的模式不同,动力就变得很强劲。
酷爱自行车的张向东已是多次在公共场合为共享单车模式点赞,“我希望推动自行车在中国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中发挥作用,任何能够推动自行车使用的方式我都会叫好”,“自行车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人的生活品质最好最便捷的方式。自行车使用程度越高,这个城市一定越文明”。他在推进一些出版物,给中国市场的白皮书,讲述美国怎么做,丹麦怎么做,吸收这些国家的经验。一本名为《夺回路权》的书将要翻译到中国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