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辰,外面铺水泥的声音还在继续,时不时还伴着说话声。
谁的生活是那么容易的呢!
想着这么大的声音也睡不着,就刷了会儿视频。看到评论时,就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本书,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在书中,王小波,在表达自己对国产片的看法时,提到过一个例子“常演的历史题材连续剧,编导会提前透过媒体说,这部片子的人物,情节,器具等都是考证过的,然后,就会有观众对人物年代做些繁琐考证,似乎电视剧的编导已经把观众培养成了考据迷。”
以前我对这个话是懂非懂,现在似乎更能理解作者的话了。
我刷视频的时候,总喜欢看下面的评论。看历史剧时,看到很多个评论都是在说,在历史上,谁谁谁不敢怎样怎样,谁谁谁又恶毒得不得了…
不得不说,考据迷确实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确实这样,有利于剧更贴近事实,做剧的人能更用心。
但历史和文学和艺术总归是不同的艺术门类。
历史是写实,是实录,但即便是历史,也是有个人的意志在里面的。历史是最贴近当时的实际,但大家看的却不是历史纪录片。
历史是史,它需要艺术的加工才能成为抓住人心的文学。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带有虚构性的,如果完完全全的写实,那也不叫文学了。但衡量文学时,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当把文字转化为图画时,自然也有自己的艺术成分,或画面,或色彩…但衡量它的优劣,真,自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文学作品,不是只用真就能组成的,它也需要一定的虚。重要的是,如何调度真与虚的比例。《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可是它也是借鉴了《三国志》的,甚至于它的影响力超过了后者。其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却并不一定就是历史上原貌。可是这并不能阻挡人们看小说时阅读它,因为它是小说,不是史书。
作为阅读者的我们,是欣赏那些作品中的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的情节,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而不是去查阅历史知识,研究历史人物。那又何必要去成为一个考据迷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