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迷”

作者: 琳旻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01:34 被阅读1次

在这个时辰,外面铺水泥的声音还在继续,时不时还伴着说话声。

谁的生活是那么容易的呢!

想着这么大的声音也睡不着,就刷了会儿视频。看到评论时,就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本书,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在书中,王小波,在表达自己对国产片的看法时,提到过一个例子“常演的历史题材连续剧,编导会提前透过媒体说,这部片子的人物,情节,器具等都是考证过的,然后,就会有观众对人物年代做些繁琐考证,似乎电视剧的编导已经把观众培养成了考据迷。”

以前我对这个话是懂非懂,现在似乎更能理解作者的话了。

我刷视频的时候,总喜欢看下面的评论。看历史剧时,看到很多个评论都是在说,在历史上,谁谁谁不敢怎样怎样,谁谁谁又恶毒得不得了…

不得不说,考据迷确实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确实这样,有利于剧更贴近事实,做剧的人能更用心。

但历史和文学和艺术总归是不同的艺术门类。

历史是写实,是实录,但即便是历史,也是有个人的意志在里面的。历史是最贴近当时的实际,但大家看的却不是历史纪录片。

历史是史,它需要艺术的加工才能成为抓住人心的文学。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带有虚构性的,如果完完全全的写实,那也不叫文学了。但衡量文学时,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当把文字转化为图画时,自然也有自己的艺术成分,或画面,或色彩…但衡量它的优劣,真,自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文学作品,不是只用真就能组成的,它也需要一定的虚。重要的是,如何调度真与虚的比例。《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可是它也是借鉴了《三国志》的,甚至于它的影响力超过了后者。其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却并不一定就是历史上原貌。可是这并不能阻挡人们看小说时阅读它,因为它是小说,不是史书。

作为阅读者的我们,是欣赏那些作品中的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的情节,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而不是去查阅历史知识,研究历史人物。那又何必要去成为一个考据迷呢?

相关文章

  • “考据迷”

    在这个时辰,外面铺水泥的声音还在继续,时不时还伴着说话声。 谁的生活是那么容易的呢! 想着这么大的声音也睡不着,就...

  • 考据派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027/06/18841360_6984591...

  • 唐诗考据

    杨玉环于开元24年后进入皇帝的视野里,皇帝让她以道士冠暂且离开自己的儿子而得宠,此后先后分封杨氏姐妹为韩国夫人,虢...

  • 考据癖

    今天刷新东方火的主播视频,听到“如果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这句话是罗翔说的,而我一直以为是许知远说的,忍不住想...

  • 「原创」胜之以心,焚之以火(一篇不太正经的考据贴)

    若水君之 关于《孤城旧事》的考据贴,因为参加比赛时间紧迫,就没有进行过多的考据,所以这其实不算是一个很正经的考据贴...

  • #短毛猫书房#《尚书今古文注疏》147:君奭(音是)

    读《尚书今古文注疏》,我省略了当中许多的考据内容,内容的考据和意思的考据都没有写进笔记中,只记录自己如今能理解的部...

  •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红楼梦中宝黛钗年

    张爱玲说:“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红楼梦》真的是一个神奇的物种,凡是接触到TA的人,都会不自觉的迷上...

  • 虞美人六一20160601

    儿童佳节咏六一, 何来无考据, ...

  • 文学考据入门

    本文根据吴老师给研究生所上的文学考据学这一课程进行的笔记整理,此章是吴老师第一讲“考据学及其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

  • 考据与欣赏

    联想大半是偶然的。比如说,一幅画的内容是“西湖秋月”,如果观者不聚精会神于画的本身而信任联想,则甲可以联想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考据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mp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