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人物古代文化
汉唐多名将,为啥满清乏将才?

汉唐多名将,为啥满清乏将才?

作者: 快乐的霏霏 | 来源:发表于2017-07-21 17:24 被阅读203次

放眼华夏历史,这片热土上诞生了诸多彪炳史册的名将,成为人们畅谈历史的热议话题,春秋战国的白起、李牧等四大名将,秦朝的蒙恬蒙毅,汉朝的卫青、霍去病,唐朝的李靖,宋代的岳飞,等等,为什么清朝却良将鲜出呢?少之又少。

说起来,清朝最有名的大将算是年羹尧了,但年羹尧跟上面这些比,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还有曾国藩,但曾国藩与其说是名将,不如说是郭子仪那样的再造之臣。

在《雍正皇帝》里,二月河曾经有一段台词,里面的张廷玉跟雍正皇帝点评了清朝的名将:本朝名将战法不一,巴海善于周旋,有耐力能持久;赵良栋善穿插,能奔袭;图海善对垒能攻坚;飞扬古善战阵,能苦战;周培公机变多智远虑深谋,可谓是全才。

可惜风流云散,都已下世。这些个名将,基本上没多少人听说过。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两方面的。

一是武将地位下降了;二是对外战争几乎没有了。

国家稳定了,战争缺少了,所以“武将”的重要性就减弱了。

相反,在国家动荡、或是遇到大发展、大扩张的环境下,容易产生将才,因为需要人去领兵打仗。汉朝、唐朝,泱泱大国,遇到了汉武帝、唐太宗等极力想有所作为的君主,扩张地盘,做大国家,成为君主中的霸主,也让国家从根本上安定,就选择了用进攻彻底打垮敌人,换取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对外连年征讨,击垮外族威胁。宋朝,则是动荡不断,行军床逐步缩小,以至于被周围的民族纷纷入侵。在反击中,产生了一些良将之才。

因此,良将频出,就要国家重“武”,国君好“武”,武将有地位;同时,还要对外发动战争。

我们看名将最多的朝代,都是符合上面这两条的。

武将地位要高,只要领兵打仗,凯旋归来,那就是无上的荣华富贵,金钱、地位都有了,相当于变相地鼓励人们上战场,杀敌人。

比如汉朝,封侯拜将,人生两大愿望,武将的地位非常高,卫青不过是一个小跟班,因为打仗厉害,也成了一代名将,霍去病就更不用提了。

李广那么牛,却因为没有封上侯,成为千古遗憾,就是因为当时名将就该封侯。

而到了清朝,曾国藩等于救了大清国,清政府都放出话了,要封个王侯,可最后还是食言了。

那武将的地位是什么时候开始下降的呢?当然是从宋朝开始的。

宋朝杯酒释兵权,后面又把兵权收回枢密院,文人开始掌兵,宋朝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那地位当然就低了。赵匡胤本是武将出身,靠兵权夺了他人天下,所以为防止故事在自己身上发生,于是采取了弱“武”的措施,杯酒释兵权,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但宋朝还是名将很多,比如岳飞、杨家将等等。

这是为什么呢?这当然是因为宋朝处在大三国时期,北边先有辽后有辽金,再后面是元金,始终处在对外战争中,武将地位不高,但一直都有用武之地。

更因为华夷之争,像岳飞精忠报国,都成为了图腾,这些都是可以加分的。

到了明朝,武将地位进一步下降,除了开国时期,名将就极少。出来的数个,也是因为对外战争。比如戚继光的功劳如果放到历史上看,是无法跟卫青李靖们相提并论的。

卫青们是开过疆拓过土的。但戚继光打的是倭寇,解气,所以坐稳了名将的位子,知名度反而很高。

当然,这不是说戚继光的能力不行,而是他在明朝那样的条件下,只能做到这一点了,如果他是汉武帝的大将,那可能就不是在浙江打倭寇,而是到东京直捣黄龙了。还有袁崇焕,他也无法跟卫青霍去病岳飞李靖这些将领并称。

这一理就清楚了,汉朝的名将最多,原因就是对外战争多。国家版图扩张,需要杰出的武将人才,实际上形成了武将辈出的推动机制。

汉初争天下,那自然有一批名将出来,任何朝代开国都会有一批名将。到了汉武帝,中原开始了最大规模的外扩,开西域,甚至跑到朝鲜半岛建了四个郡。

这些都是汉朝名将大量出现的机遇。

到了三国时期,因为内战,各国争霸,又出现了一批名将。最后,聊一下清朝。我们发现,两大名将存在的条件不存在了。

一方面,将领的地位并不高,兵马都掌握在八旗手中,尤其是汉将更是全面受到打压,要不是太平天国起来,清国眼见就要完蛋了,曾国藩这些湘军淮军的汉将也没机会。

以人口基数论,把带兵的将领限定在一个小族群里,当然清朝相比任何朝代出名将的概率都要低。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外战争也好,对内战争也好,都处在一个低潮期,清政府的疆域基本是稳定的,除了开国时,平定吴三桂,打了葛尔丹,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大仗,东北跟沙俄的战争,也是早早就放弃,以土地换和平,想安心过小日子了。

没有战争,那自然就没有什么机会出现名将。到了近代,战争是来了,不过对手全是在技术上拥有绝对优势的,而且老是吃败仗。试想一下,如果甲午战争,是中国胜利,那中国的国运将完全不同,而其中,必然出现一大批能够在近代叱咤风云的名将,怎么会让袁世凯成为了大佬?

可是,败了就是败了,清朝最后一个出现名将的机会也没有了,没有名将,清朝的灭亡也就不出奇了。

相关文章

  • 汉唐多名将,为啥满清乏将才?

    放眼华夏历史,这片热土上诞生了诸多彪炳史册的名将,成为人们畅谈历史的热议话题,春秋战国的白起、李牧等四大名将,秦朝...

  • 名将魏延之死:将才不敌权臣术

    01 一桩冤案 诸葛先明识魏延,已知久后反西川。故留马岱常监守,计应登时斩魏延。 这首诗赞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早就...

  • 笑谈历史——名将袁崇焕冤死,百姓生啖其肉

    袁崇焕是明朝最后一个名将,也是满清入关的最后绊脚石。他死的冤,死的惨,死的让人惋惜。 1627年5月,满清皇太极攻...

  • 第四百六十七页,随写

    尉迟青山他是将才,名将之后,算是比较武艺高强。 属薛仁贵部下,攻打玄武关的时候独自挑战。 虽然是普通的人,但是比起...

  • 嫉妒的化身 —— 孙膑与庞涓的故事

    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各国诸侯一言不合就开打,因此对将才的需求特别大。在这样“优越”的背景下,出了很多名将。他们运筹...

  • 成语典故(十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是汉初的名将,发现韩信具有将才的是萧何。韩信原来在项羽手下当一名侍卫官,不受重用,便投奔刘...

  • 坚守就事最好的传承

    你诞生于千载之前的浩瀚春秋,乃最初的天地精华;你从汉唐款款走过,千百岁月流淌在你的指尖;你途径大明,游历满清,沉淀...

  • 资治通鉴|战国秦汉【98】范雎的求官史(1)如果还有明天

    导读 前面的文章里,我们见到了许多的能相名将,也见识了很多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的将才。在本节故事里,秦昭襄王时代的名...

  • 将、帅

    最近读三国,一直在考虑何为将才?何为帅才?魏蜀吴三国名将如云,但能够称为统帅的却屈指可数。江东周瑜、蜀汉关羽、...

  • 帅才、将才、领导力、执行力

    1、人才分三种,帅才,将才,匠才。 帅才,是做主帅的。他要定方向,定目标,找到将才,并带好将才。将才,则是找到匠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唐多名将,为啥满清乏将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ve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