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389835/2439081b3b3aa993.png)
亦舒的作品,从《开到荼蘼》被受虐至哭,到实体剧《我的前半生》,再到最近流行的《流金岁月》,还有刚追剧的《花解语》,似乎每一部都是经典,也爱死了这样的风格和情节。
在文中剧中,
无论是有血缘无血缘的姐妹,就象锁锁与南孙,印天与宁波,子君与唐晶,她们坚贞的友谊,她们是彼此都可以驻进心中的贴心的关怀备至,真的是当下或现代人中缺少的情谊。
有时候就在想,或许亦舒本身有过这样过命的至交,或许是她向往的一种情怀,所以才会在文字中有了让人刻骨铭心,让人荡气回肠的感动。
如果笃定不去想,剧情的最终走向是喜是悲,只是单纯地去评说文章所要表述,所要呈现的一种风尚,其实我是喜欢这种风格的。
关于许多人评价三观的问题,自己保持中立,好与坏,正与不正的观点,其实在你怎么看,怎么想,人性中潜在的阴暗与灰色地带,始终是存在的,不能因为有阳光照射,不能因为满城灯火通明,就忽略了角落和暗处,但是不得不否认,这些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再想,贺涵的形象一度在人们心中上升至完美,连带其表演者的知名度也一路飙升,那是一位集颜值与才气,兼事业与人文为一身的集合体,所以世人赋予其大众情人的形象。
此刻,我就在想,亦舒是成功的,她抛去时代的隔阂,将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带入了这个物欲横流中,又以一种纤尘不染,洞察万物的轻巧,把人性中的纯贞与邪恶,连带烟火味直面世人,这种文风纯情而真实,难怪部部大作被世人所推从。
而在盘点一凡后,再回头读亦舒文中的语录,其犀利的笔峰,同样也让人耳目一新,辟如:
一进赌场即输的人,反而不至于倾家荡产,尝到甜头,不知收手,那才叫危险。
在赌场中,赢的人不是拿到好牌的人,而是知道几时离开牌桌的人。
人一定要受过伤才会沉默专注,无论是心灵或肉体上的创伤,对成长都有益处…
我们一面努力前行,一面接受新的知识理念的冲击,一面又在亦步亦趋地反思缅怀,就如同书上有总结的精髓:
如果学不会抛弃前行的人生,终将无法坦荡;
而如果不学着盘点思考,那么前行的意义也必是暗淡无光。
此刻,亦舒还是亦舒,而读过文后的我们或被她的光环所吸引,在文坛中,她是闪耀的,但同样也照亮了我们。
当然,在亦舒文中,总会获得不一样的人生语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