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赏析圣贤书友会
读《黄帝内经》素问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3——医者之上工和下工

读《黄帝内经》素问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3——医者之上工和下工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2-02-19 14:35 被阅读0次

(原文)

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败之也。知其所在者,知诊三部九候之病脉处而治之,故曰守其门户焉,莫知其情,而见邪形也。

帝曰:余闻补泻,未得其意。岐伯曰: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故曰泻必用方,其气乃行焉。补必用员。员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荣,复以吸排针也。故员与方,非针也。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解读)

“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虚邪,就是指四时八节的虚邪贼风。正邪,就是人在疲劳时汗出腠理开,偶尔受到的虚风。

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正邪伤人轻微,没有明显的感觉也无明显的症状表现,所以一般医生看不出病情。技术高明的医生,在疾病初期,三部九候之脉气都调和而未败坏之时,就给以早期救治,所以称为上工。

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败之也。下工临症,是要等疾病已经形成,甚至于恶化阶段,才能进行治疗。所以说下工要等到病成阶段才去治疗,因为他不懂得三部九候的相得相失,导致疾病发展而恶化了。

知其所在者,知诊三部九候之病脉处而治之,故曰守其门户焉,莫知其情,而见邪形也。要知晓疾病的所在,必须从三部九候的脉象中详细诊断,知道疾病的变化,才能进行早期的治疗。所以说掌握三部九候,如同看守门户一样重要,虽然外表尚未见到病情,但医者已经知道疾病的形迹了。

帝曰:余闻补泻,未得其意。黄帝说:我听说针刺有补有泻,但还不清楚它的意义。

岐伯曰: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岐伯说:泻法必须掌握一个“方”字。所谓“方”,也就是正气方盛,月亮方满,天气方温和,身心方稳定的时候,并且要在病人吸气的时候进针等到再次吸气的时候转针,还要等他呼气的时候慢慢地将针拔出。

故曰泻必用方,其气乃行焉。补必用员。员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荣,复以吸排针也。所以说泻必用“方”,才能发挥其作用,使邪气泄去而正气运行。补法必须掌握一个“圆”字。所谓“圆”,也就是行气。行气就是导移其气以至病所,刺必要中其荥穴,还要在病人吸气时拔针。

故员与方,非针也。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所谓“圆”与“方”,指的并不是针的形状。一个技术高超的医生,必须清楚病人的形体和营卫血气的盛衰。因为血气是人的神气寄存之处,必须要谨慎调养。

今天学习了医者之上工和下工。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黄帝内经》素问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3——医者之上工和下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iklrtx.html